关爱救援军人

2015-05-30 10:48史杰
心理与健康 2015年8期
关键词:心身骨干灾难

新时期,我国军人除了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外,还要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救援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军人往往是最早暴露于灾难现场的人,难免受到心理冲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我刊邀请到第二炮兵总医院心理科及全军心理卫生指导中心主任史杰教授,谈谈救援军人的心理干预。史杰教授曾参与抗击非典、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国庆阅兵和新疆维稳等重大任务,多次担任心理服务队队长。

我国第一次调用国家力量救援是汶川抗震救灾。在第一时间,很多官兵参与了最初的、非常艰苦的救援。在大型救援设备还没有到达的时候,战士们靠着一双手来挖掘幸存者,救治伤员,处理尸体……救援的同时,他们的心身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般来说,救援任务下达突然,任务急迫,救援军人缺乏心理准备;受灾地区环境艰苦、危险,最初吃饭睡觉都难以保障;同时,目睹大量损毁严重和死伤的场景,有时付出极大努力却没能成功援救,一些救援军人因处在应激状态下,会出现食欲下降、疲乏、失眠、噩梦、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在情绪上出现沮丧、自责、无助、失去信心等心理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调适,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心身健康。我们就是面对这样的群体,提供他们所需的心理服务,我们的角色可以形容为“伴随保障”。

1巡诊形式。心理专家在救援地走访,在休息区和救援一线军人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成立临时咨询服务站,为需要倾诉的官兵提供一个相对好的场所。

2 培训心理骨干。由于部队人数较多,近十几年来,基层部队大多开始注重心理骨干的培训,例如对班排长、指导员等基层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注意基层官兵的心理状况,并作出一个初步的评估。

例如,作为班长,要能够观察到宿舍里谁的睡眠不好,谁晚上说梦话,谁吃不下饭。班长可以作记录,然后和心理专家交流,提供线索。教授心理骨干简单的心理疏导的方法、技巧,在平时与战友聊天、倾诉烦恼时,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这种方式可以起到一个辐射作用,在多次救援行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直在使用。

3团体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多数军人出现的共同问题,集中普及心理知识,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心理察觉意识,学习自我调节方法,并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找医生寻求帮助。

4筛选重点人群,持续关注。由于个体差异,救援军人的心理创伤程度不同。有的军人自我调节能力强,能够从容应对,较快回归到原来的生活节奏中去,有的则长时间受到困扰,影响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受人格特质、认知模式、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前面的工作,我们会筛选出重点关注人群,持续关注和评估。新入伍的军人缺乏应对经验,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会重点关注。一个18岁的新兵由于第一次见到尸体,心理受到较大的冲击,出现了闪回(不由自主的,反复回忆灾难的图像,伴随强烈情绪和生理反应)的症状,晚上噩梦不断。我们首先让他了解、接受自己的症状;其次,讨论不合理信念,帮他建立更多的正面思维,譬如:如何看待这场灾难?灾难给周围人和他本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他的行动有哪些积极的意义?通过心理干预,使他减少了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还教给他一些放松、宣泄的方法,求助途径。在他救援结束回到原驻地后,我们对他进行了追踪随访。为了避免后续的心理障碍,一部分军人继续接受心理服务,这个任务一般会由驻地心理专家来进行。

5救援前干预。在部队接到任务、出发前的短暂时间内,就应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正确认知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了解自我调节和求助方式,帮助救援部队了解灾区的真实情况等,让救援军人对灾害有充分的预期和心理准备。

总结起来,救援军人的心理援助模式是—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心理骨干的培训与巡诊相结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随访。关爱军人心理,这是维护军人心身健康的需要,也是提升救援行动效率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猜你喜欢
心身骨干灾难
雷击灾难
我受够了!
从心身角度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证体会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骨干风采展示
肝硬化患者的蒙医心身护理及营养饮食对症治疗
灾难不是“假想敌”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