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职业伦理的实践研究

2015-05-30 04:00杨洁余关涛
职业·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杨洁 余关涛

摘?要:有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建筑装饰专业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对有关职业伦理培养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建筑装饰专业?职业伦理

课?题: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中培育学生职业伦理的实践研究”(编号:2013B401,主持人:杨洁)成果。

一、建筑装饰专业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重职业伦理的理论教育

目前,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其教学内容包括个人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同时还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第二个阶段的职业伦理教育体现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就建筑装饰专业而言,主要在装饰工程基础、交流与沟通、设计营销等有关课程中出现装饰专业的特征,对从事装饰设计师和家装顾问等人员的伦理规范及伦理道德进行了分析与介绍。第三个阶段是大学生顶岗实习前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有关制定职业规划和提升职业素养的部分,这个阶段比较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和突出实用主义的职业伦理教育。上述三个阶段的职业伦理教育,按侧重点不同对大学生进行了一般职业伦理的教育,虽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特征,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伦理理论教育,轻培养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缺乏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专业特色不够;就业导向过于明显,功利化太突出。

2.企业参与职业伦理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希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将实习与工作有机地进行结合,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能力。对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来说,工学结合意味着不仅仅是在课堂学习,还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但是学生从思想上还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角色转换得比较慢,有些是应付着混日子,也有些是不服从企业的管理,导致企业对实习学生的不满。尤其是有些没有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学生进到企业实习,无疑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计划和流程,还会额外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企业在培训中对学生进行了有关职业伦理教育,他们还是选择离开并进入到竞争对手的企业,那么培养的就是与自己竞争的人,这与企业的利益相冲突。故校企双方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

二、企业参与装饰专业职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内涵式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应贴近生产实际,这说明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建筑装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高、爱岗敬业、善于合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志为建筑装饰行业建功立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到岗位就是要培养上手快,专业能力强,适合本行业生产一线岗位群需要的绘图员、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营销员等。但是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加上大规模的扩招,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表现在校舍面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场地和设施等方面,它们成为制约装饰专业大规模办学的瓶颈,仅凭学院自身很难满足当前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装饰企业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有现成的设备、实践场地以及适合学生发展的工作岗位,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培养出具有职业道德和适应未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利用校企合作培养装饰专业学生职业伦理的探索

1.构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平台

积极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伦理教育的主导责任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企业是学生未来的落脚点,学校与企业形成人才培养的共同体。目前学院装饰专业的校企合作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从学生进校的专业介绍开始,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常规教学任务,再到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到合作企业参加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方方面面,深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校企双方实行“双挂牌”,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保证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长期、稳定并深层次的融合发展,走出校企全程合作的新途径。

2.利用学徒制培养职业伦理

选择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考核严格的企业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接受学徒制学习的企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学生可以到企业参观、学习和交流,还可以参加企业理念与文化的培训,同时接受来自企业师傅对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培养,使学徒制落到实处。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以职业和岗位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要求,需要更多的装饰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所以我们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还聘请了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能适应企业和行业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3.在岗前培训中培养职业伦理

我们采用订单式的合作形式,把企业工作室建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这些企业基于装饰企业的工作过程并按企业统一模式进行管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企业最基层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程序,熟悉企业文化,并接受职业伦理的教育,基本实现了学校到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参加岗前培训的课程安排(见下表),其中多处安排有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伦理教育的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这些学生也能快速成长为合作企业中高素质的顶岗人才,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唐天成.浅析行政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伦理培养[J].经济生活文摘(上半月),2013(3).

[2]潘瑞艳.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3(15).

[3]张迪.高职建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

(作者单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