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15-05-30 04:00田荔枝
职业·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框架结构对策

田荔枝

摘?要:中式英语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国英语学习者中的对规范英语的误用现象,其既有英语的雏形或者框架架构,又带有明显的母语特点,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影响而产生的畸形语言。本文主要对其影响和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式英语?框架结构?母语特点?影响?对策

在当前跨文化交际日益深入的过程中,中式英语现象随处可见,其对于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其在本质上是一种英语交际中的主观编造和生搬硬套,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则和英语国家的语言及文化习惯。本文在对中式英语的界定及表现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入手,探讨英语教学中中式英语的解决对策。

一、中式英语的界定及表现形式

1.中式英语的界定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国内的使用,是一种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受到本民族语言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在英语交际中的生搬硬套的畸形语言。维基百科中对中式英语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中式英语是一种带有中文语法、语音及词汇特色的英语,其通常情况下在语句中表现出语法和拼写的错误,或者是在进行英语词汇的汉语语言转换时,由于词汇量的不足以及追忆不当而产生的错误。

中式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和表达习惯,其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法等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国式特征,是对英语进行硬记、硬背、硬译的结果。

2.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

(1)语音的“中国化”。汉语是一种思想情感较为丰富的声调语言,四个不同声调可以表达出各不相同的意思。而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各个字词的意思主要取决于轻重音,同时其句子的主要意思也可能会随着语调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从当前的国内英语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不能完全掌握英语中的不完全爆破、重音、连读以及音调等技巧和规则,从而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了英语语音的中国化。

(2)词汇的错误使用。造成词汇错误使用的原因主要是文化内涵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对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英语和汉语可能用不同的比喻本体来表示同一意义的概念。而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与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点并没有实现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进行语言交流或者是语句翻译的过程中出现词汇的生搬应套等现象,从而导致了词汇使用的错误。

(3)中式的句法和语序。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的。首先,英语注重的是形合,并依靠英语语言本身的各种语法手段来实现句子成分之间的相互连接。而对于汉语语言来说,其更注重的是意合,更多地依靠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内部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在对英语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将汉语语言规则糅杂在英语语言规则中的现象,从而形成了在汉语思维方式及文化知识背景影响下而产生的拼凑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分析

1.思维方式的固有化

思维本身是一种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类在进行社会生产及实践过程中的精神活动,与语言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首先,思维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如果不借助于语言进行表现,思维则无以定其型。其次,思维又对语言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如果没有思维也就不存在着语言的多功能性和丰富性。但是当前的问题是,国人在进行某个问题的谈论时,往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大多数的西方英语国家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更注重于开门见山,从而引起倾听者的重视。该种差异直接表现在了句式表达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将“果”放在语句前,而将“因”放在句后,这与中国人所常说的前因后果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反差,而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思维方式的固化。在该种思维方式固化的基础上,部分人员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思维上产生的差异,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中式英语的现象。

2.语言的负迁移作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存在着对母语语言较大的依赖作用,并习惯性地将母语语言中的语言形式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学习。该种语言迁移作用主要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主要是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同之处从而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有利影响。负迁移主要是指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3.翻译方法的不当

英语作文也可以说是一个思维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首先是在脑中运用汉语语言进行思考,继而在按照相应的汉语句子来进行译文处理。但是在该过程中,多数中国学生由于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的欠缺,并不能有效摆脱汉语母语的束缚,往往在按照汉语语言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语句的组合,由此不仅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原文真正的含义,还出现了相应的信息传递失误。

4.文化背景的差异

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是指学习者在没有对英美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往往不能更为深入地对其内在精髓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造成将汉语语言中的表达习惯应用到了英语语言中。比如对白酒一词来说,部分学生会直接按照表面理解将词语分译为“white wine”。

三、英语教学中中式英语的解决对策

1.加强日常学习及生活中的英语阅读

在长时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国内的英语教育以及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英语考试中也偏重于词汇的记忆以及短文的理解等,在本质上属于一种非常态化的语言学习过程。对于英语教学及学习来说,其更应该注重的是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换言之就是要加强英语阅读的数量,从而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加强对语言文化类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关系类等方面的阅读材料的积累,并可以通过英语电影以及英文广播和英文歌曲的观看和聆听,减少英语学习中对母语的依赖性,培养其能够直接使用英语语言进行转换的直觉性意识。

2.正确运用英汉对照式的学习方法

英汉对比学习法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但是该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将学生限制在词汇层面的英汉对照之上,使其不能深入到对语句以及整个篇幅内容的对比和分析。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对号入座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实,对英汉对照式的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能够使学生更为清楚和深入地对英语和汉语语言文化层面以及词汇和句法层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从而帮助其减少产生的语言错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式英语典型的分析和记录,并向学生指出其与规范英语之间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表达的认识。

3.加强英语文化元素的弥补

从根本上来说,造成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就是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国家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交际方式等不为熟悉和了解,从而站在自身角度进行语言思想的表达。在日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相应地开设西方文学欣赏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涉及西方文化的课程,从而保证英语学习者在全面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对两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认知。这种有意识地结合文化习俗及国情和背景知识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够减少应用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从而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蔡敏.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

[2]张英.试论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3]张磊.中式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作者单位: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框架结构对策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