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公众认知与传播现状

2015-05-30 10:48邱凌
对外传播 2015年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调研孔子

邱凌

儒家思想从东方走到西方已有四百余年,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蔚为大观。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尤其是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儒家思想及其文化的传播效果与现状、途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有鉴于此,本研究做了两部分调研:一是目前西方民众对儒家思想及文化的认知调研,二是欧美主流媒体对儒家思想的报道调研。目的是展现西方民众对儒家思想的知晓度、兴趣度及认知水平,同时对传播渠道和传播障碍加以分析,辅之以欧美主流报纸的相关报道,体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和其议程设置,从而根据具体传播环境进行传播策略的调整和设计。

美国公众对儒家思想的认知水平调研①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初步了解西方主要国家民众对儒家思想的认知水平和传播现状,通过考察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兴趣程度,探讨儒家思想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调研民众倾向使用的传播途径及方式来调整传播策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美国对当地公众进行问卷调研。问卷部分在高校展开,部分为街头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160份。问卷为英语文本,共有21题,分为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分别考察被访者对儒家思想的知晓度和兴趣程度、对儒家思想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其评价、了解儒家思想的途径、比较倾向的传播渠道和形式,以及传播障碍等问题。最后一部分为被访者的个人信息。研究结论如下:

1.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知晓度较高,但兴趣程度偏低。

在“是否听说过儒家思想?”一题中,114人选择了“听说过”,占71.25%;46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占28.75%。对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知道孔子的有94人,占58.75%;对于其他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就知之甚少。对于兴趣程度的考察,问卷是按照兴趣程度设计了1-7个档次的选择,1为“毫无兴趣”,7为“非常有兴趣”,受访者按照自己的兴趣程度做了如下选择。其中选择“2”的48人,占30%;选“3”的31人,占19.38%;选“4”的33人,占20.63%;选择“7”(非常有兴趣的)的有5人,占3.13%。

2.对于儒家思想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

问卷的第二部分集中于对儒家思想相关知识和对其评价的考察。如“您知道哪些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其中选择“均不知道”的为73人,占45.63%;对于“三纲”选择“均不知道”的为115人,占71.88%;对于“四书”包含书目选择“均不知道”的为131人,占81.88%;对于“五经”选择“均不知道”的为135人,占84.38%;

3.多数公众对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评价不了解。

如针对“您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不了解”的为100人,占62.5%;选择“中国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该继承发扬”的为33人,选择“儒家思想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時有所扬弃”的为25人,选择“已经过时,没有任何借鉴之处”的为两人。

4.知晓儒家思想的主要传播渠道是书籍或其他读物,其次是大众媒体。

选择最多的是“通过书籍和其他读物”,为87频次。其次为“通过大众媒体”,是26频次,还有46人选择了“没有机会去了解儒家思想”。

5.对于比较倾向使用的传播渠道,排在前三位的是:通俗易懂的书籍、去中国旅游和大众媒体。

对于是否想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被访者中有29人表示愿意(占18.13%),84人为“大概会去了解”(占52.5%)。针对这113位被访者又增加了两道题目,一是“你喜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了解儒家思想?”(多选)排在前三位的是:通俗易懂的书籍、去中国旅游、大众媒体;二是“你喜欢通过什么样的大众传媒去了解儒家思想?”受访者的选择顺序是:互联网、电影、电视、杂志、报纸、广播。

6.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障碍多归结为:缺少方便的途径和信仰不同。

对于“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障碍”,60人选择“不知道”,占37.5%;46人选择“缺少方便的途径”,占28.75%;30人选择“它的核心价值与西方的完全不同”,占18.75%;17人选择“儒家思想已经过时,在当今无价值”占10.63%,还有34人选择“其他原因”,占21.25%。在其他原因里多数回答是: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基督教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美国人不关注他国的信仰、语言障碍、被报道得太少、没有兴趣等等。

欧美主流媒体对儒家思想的报道兴趣点及框架

为进一步反映西方民众所接触到的儒家思想内容,笔者对于欧美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又进行了文本分析,以呈现媒体对儒家思想及其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

本研究所选择的欧美主流媒体有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洛杉矶时报》,英国的报纸有《卫报》《泰晤士报》《独立报》、BBC亚洲电讯,还有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等。本研究以LexisNexis 数据库为主体,配合使用EBSCO及JSTOR等数据库及西方主流媒体的网站作为辅助,完成对报道内容的搜集和整理。在选择样本时,笔者以“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孔子”作为关键词,在海量的新闻报道中搜索与此相关的文章,按照议题及内容的相关性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85篇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文本分析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以下议题:

1.当代中国儒家思想复兴的原因

该议题在所选择报道中占了一半之多,多数报道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当代中国复兴儒家思想的原因。在原因分析中又多集中于以下观点:

(1)政治的需要。在相关报道中有12篇观点鲜明地阐述了当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复兴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需要。②(2)重塑社会价值观的需要。如《纽约时报》刊文《孔子驻足于此,但不长久》提到:“共产党渴望去弥补毛泽东思想体系衰退后留下的空白,近几年来,儒学被推崇为一种民族行为准则,特别强调一些原则,比如道德行为,尊敬老人,社会和谐和服从权威的准则。”③(3)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4)商业利益的需要。

2.对儒家思想精神内涵及其影响的理解

如《纽约时报》刊文《不与孔子齐名,但做其思想的朋友》指出,尽管儒学对精神层面的重视程度还不足以使它成为一种宗教,其思想也没有深远到足够使其成为一种哲学的程度,但是,儒学中的道德伦理教育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孔子强调社会秩序、复杂的礼仪规范、孝敬长辈和国家权力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如今在整个民族意识中依然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很难说清儒学对中国的影响是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的。④

3.境外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1)儒家思想能带来和谐。如《澳大利亚人报》刊文《保持平衡》认为,“儒家思想中有一些先进的理念,不仅会在中国的过渡阶段有效,同时也在适用于西方。因为他设计了一种机制来实现和谐”。⑤(2)儒家思想对教育的重视。如刊载在《卫报》的文章称:“学校部长吉姆奈特先生认为,学习孔子的作品会提高考试成绩。很显然他已经开始起草这样一个计划,即在英格兰的初中教学大纲的编著中与中国的哲学家们进行合作加入儒家思想部分。” ⑥(3)道德的重塑作用。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文提到:学者们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美德,在孔子的教诲中都能找到渊源。他们还说,儒家思想的精华可以解释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取得的社会凝聚力和经济成功的现象……⑦

4.儒家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如《泰晤士报》刊登的《儒学长存》一文的作者意识到,孔子在这样一个缺少启示的年代能达到这样的思想高度,无疑是历史的先行者。“任何人读孔子,无论是在十七世纪中叶或者当代,都会被他的言行影响。经过了两千五百年,他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他可能是伟大文明创始者中最脱离宗教的人之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位比基督早500多年的哲学家说道。儒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可能比20世纪后期的西方思想更冷静。” ⑧

以上是对有关儒家思想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后总结出的一些议题和基本框架。美国学者塔奇曼把新闻框架视为新闻对现实的一种建构,同时也是一种叙事视角,“不仅仅是为了起到云谲波诡、耐人寻味的艺术表现效果,其终极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并以此来理解现实”。 ⑨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策略

从调研结果来看,西方民众及主流媒体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知晓度是比较高的,但是相对于我们研究中设想的兴趣程度却很有差距,而且主流媒体的报道议题也多是集中在对儒家思想复兴原因的探讨,对于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的议题偏少。面对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策略。

1. 传播内容:针对受众兴趣程度和认知水平较低的现实,强化儒家思想的普世性和现代意义,增强文化的接近性。

虽然许多受访的美国民众表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太关心其他的信仰,但欧美国家所信仰的基督教与儒家思想有许多共通之处。曾有相关研究表明:谦虚、以礼相待等中国价值观与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具有接近性。因此,中国价值观中与其他文化形态具有共通性的内容最容易被外国人接受。而其他共通性较小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传播中则面临着文化冲突的障碍。⑩所以在传播内容上,应着重传播儒家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思想共通共融之处,寻找这两种文化的契合点和接近性。

2. 传播渠道:对于儒家思想知识性的普及需要充分发挥书籍和大众媒体的作用,提供更便捷丰富的接触途径。

在调研中发现,美国民众知晓孔子和儒家思想多是通過书籍或其他读物,其次是借助大众媒体渠道。在比较倾向使用的传播渠道中,对于书籍、大众媒体中的电影及旅游的倾向性较高。针对目前书籍出版现状,建议出版些阐释性的、能结合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和基督教教义比较分析的书籍,从形式上突破单调、缺少图画的形式;在大众媒体的渠道中,根据议程设置理论,以国外的教育机构或文化机构为主体,通过他们与一些国际主流媒体合作,播发一些与儒家思想相关的知识,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一个窗口或者阵地;重视拍摄和在欧美国家推广与儒家思想和孔子相关的电影。

3. 传播主体:弱化政府色彩,增加教育机构和文化基金会等民间力量。

在跨文化传播中,传播主体可以为个人、组织、政府等多种形式,传播主体的形象要从一元转向多元化、从单向的宣教变为双向的沟通。在当今社会,政府不是跨文化传播中的唯一主体,以非官方、民间身份出现的传播主体往往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与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儒家思想及中国文化的代言人。

4. 传播受众: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采用差异化传播策略。

在调研中所呈现的对儒家思想的不了解或者误读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大多数的误读并不来源于表面上的文化差异,人们对事件和他人的反应方式主要是由文化深层结构决定的。11所以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为了能达到有效传播目的,我们还需要充分发挥各媒体驻外记者站的作用或借助一些华侨组织的力量,增强对当地受众的了解,采取符合国外受众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的传播策略,表现有中国元素的传播内容;要加强对海外受众的科学调研,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与认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3CXW048 )

「注释」

①本研究是围绕着儒家思想在西方国家的认知与传播现状展开,但目前只完成了在美国的认知调研,其他国家正在开展中,所以小标题具体为“美国公众对儒家思想的认知水平调研”。

②因篇幅有限,很多报道原文无法一一展现,只能节录部分观点。

③“Confucius Stood Here, But Not for Very Long”, The New York Times , April 23, 2011.

④Seth Faison, “ Not Equal to Confucius, but Friends to His Memory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0, 1997.

⑤Philip Kirchlechner,”Keeping the balance” ,The Australian ,April 6, 2011.

⑥John Crace, “Meet the future of teaching: Mr Confucius “,The Guardian(London),February 24, 2009.

⑦Julian Baum , “Some Chinese find relevancy for today in ancient Confucianism”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Boston, MA) ,September 16, 1987.

⑧William Rees-Mogg , “What he says still goes”, The Times ,December 30, 1993.

⑨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⑩吴瑛:《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第147页

11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9页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调研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儒家思想与书法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