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2015-05-30 10:48靳敏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51期
关键词:剪纸语文课程习作

靳敏

《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习作本质的回归,强调习作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还给学生习作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习作的童心、童真、童趣。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小学生喜欢习作,愿意表达,教师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有表达的欲望,这样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和音响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诱发写作动机,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例如:我在指导习作《童年趣事》时,先出示一组孩子玩乐的画面:有的孩子吹泡泡、有的孩子玩打仗游戏,有的孩子放风筝、有的孩子打桑椹,有的孩子玩捉虫……这些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情感。看到画面,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说起了自己童年时最有趣的事情:钓鱼、网蜻蜓、钓龙虾、捅马蜂窝、堆雪人、打雪仗等等。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我用“下水”文引路后,再让学生习作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学生说得活泼有趣,所写的作文也生动精彩。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才能实现习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其实,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不乏鲜活感人的习作材料,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只是没有及时记下罢了。等到要“用”时,印象淡忘了,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是,少年儿童记忆的火花是最易被点燃的,这时,如有类似的事情在眼前展现,那么就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发掘出习作的题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经常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课内外活动,自制成幻灯片或录像节目。习作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音像资料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起学生对相似活动、相关内容的回忆,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习作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我们常见的学生习作不是胡编乱造,就是不生动、不真实,读起来无趣。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利用声音、画面,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他们的联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指导习作《剪纸的故事》时,我就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剪纸,让学生想象剪纸背后的故事。其中,有一张小姑娘顶碗的剪纸,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杂技中的顶碗,美妙的声音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课标》也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习作教学中的评改指导,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传统的习作评讲,由于教学资源局限,教师只能针对一篇作文进行详细评改,或是要学生交流自己的精彩片段,不能充分发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精彩片段或是新颖的选题制作在幻灯片上,配上声音、色彩、画面,让学生有选择的欣赏。学生在欣赏他人习作时,也会产生愿意写好愿意展示的强烈愿望。随后,教师把部分学生的习作也制作在课件上,师生共同对这些习作进行评改,找出好词佳句,指出不足之处,用不同颜色或字体来直接修改,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时,修改前后的差异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样评改,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修改方法,也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信息反馈更快,提高了习作评改的效率。

猜你喜欢
剪纸语文课程习作
剪纸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剪纸
剪纸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习作展示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