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阮籍《咏怀诗》的旨与情

2015-05-30 08:24王守强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祸患李善阮籍

王守强

阮籍的《咏怀诗》向以幽深、隐晦著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阮旨遥深”,钟嵘《诗品》评阮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后人多赞同。实际上,魏晋古诗以意为主,且其旨意、感情多为直抒,阮籍《咏怀诗》亦不出此范围,《咏怀诗》的意旨、情趣大略统一,今试将其略加分类如下。

一、忧愁伤心 穷途之痛

李善《文选》注引颜延年曰:“说者: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又自注曰:“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陈沆曰:“其诗愤怀禅代,凭古吊今,盖仁人志士之发愤焉,岂直忧生之嗟哉?”各人说法不同,但若说阮籍在《咏怀诗》中抒发的主要是忧思愁苦的情意的话,想必会少有反对意见。如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诗》发端之作,以一种直达宇宙人心之本原的悲哀给《咏怀诗》定下基调。八十余首诗作中,触目皆是“忧思”“伤心”“悲哀”“感慨”“咨嗟”“殷忧”“凄怆”,而无此等字眼之处,悲哀之情又每每更觉深邃。

(1)虑祸患、恐罹谤。这种说法来自《咏怀诗》最早的评者颜延年、李善等人,联系阮籍所处历史背景,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判断。人莫不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嗣宗不当例外,他身处乱世,一生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这种行为最直接的动机当是避祸无疑。当然,若仅有此境界,只是庸碌之辈,嗣宗岂拘于此?

(2)志士之发愤。阮籍十一岁时,

汉禅于魏,卒后两年,魏禅于晋,前次禅代年纪尚轻,后次禅代又不及见,若仅说“其诗愤怀禅代”,似不太确切。但若说嗣宗有“志士之发愤”,当为不易之词。阮籍少有济世志,但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济世之志不能实现,又眼见朝野党派倾轧,阴谋频发,无处寄托,遂有穷途之痛,发为吟咏,不亦宜哉?

(3)升华之哀。阮籍所处时代的世事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再加上阮籍特殊的人格特点,诸多因素促成了一位对人生悲哀体验极深的诗人。阮籍 《咏怀诗》所抒发的悲哀之情,往往超越了所谓的忧虑祸患、愤慨世事的一己私情,升华为普遍永恒之感情,千百年后,时移世易,却仍具深刻之感发力量。

二、向往仙隐 遗世高蹈

阮籍“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其时又值“正始玄风”,《咏怀诗》遂有很深的道家思想。然就《咏怀诗》来看,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意识与后世的清谈玄理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阮籍之所以吟咏神仙传说、隐者逸士,多是借以消解内心的悲哀,企图靠任诞、高蹈暂脱尘世的苦痛。“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其四十三),阮籍这样的诗,描绘出一幅高举飘逸的出世之态。他常借助神仙、鸿鹄等形象,表达对超越尘世网罗的追求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面对“生死道无常”“天网弥四野”的世态,“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的人生,阮籍试图“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但这种愿望自然难以实现,“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自伤非俦类,愁苦来相加”,反而更添苦闷。在随黄鹄而飞以追求自由、超脱的梦想破灭后,诗人不得不发出“宁与燕雀翔”这样的感慨!不管是老子、庄子,还是仙人、隐者,都没有为阮籍创造出一个可以安顿人生的境界。

三、志在讥刺

李善《文选》注称阮诗“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后之注评者从五臣起,便有不少人推测阮籍是站在曹魏的立场上反对司马氏的,并以此为指导来附会阮诗的旨意。笔者以为,在读解《咏怀诗》时,应把握合理的度,结合多方面的材料从宏观上来判断诗歌的意旨。《咏怀诗》中确实有不少讥刺:“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其六十七)这是《咏怀诗》中唯一讽刺意旨明显的诗,同于《大人先生传》中对“礼法之士”的讽刺,但意旨虽明显,内涵却并不简单。阮籍反名教、蔑礼俗的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政治、思想背景。除此之外,《咏怀诗》中还有数处写及“轻薄闲游子”“小人”“工言子”“倾侧士”等,明显带有讽刺意味。联系历史,阮籍所讥刺的这些人,大概还是具体有所指的,但若一一对号入座,则只能是臆断了。其实,《咏怀诗》中即使并无明显讽刺旨意的诗,也可以看作是讽刺。阮籍对挣脱尘世、追求自由境界的追求,对仙隐世界的描述,对繁华忽憔悴的警戒,不都是对世事、世人的讥刺吗?这种讽刺,超越了对一己荣辱功利的胶着忧虑,作者虽身处污浊的尘世之间,与芸芸众生同受其苦难,而又往往浮于云端,洞察这世界的昏乱。所以,《咏怀诗》亦是讽世之作,如钟嵘所说,“可以陶性灵,发幽思”“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

参考文献:

[1](魏)阮 籍.阮籍集校注[M].陈伯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

[2]赵沛霖.论阮籍《咏怀诗》——出世思想与《咏怀诗》发展的三个阶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5—11.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祸患李善阮籍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文选》李善注引乐书考
从班昭《幽通赋注》看《文选》五臣–李善注的价值
《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与饮酒
本家侄不敌邻家妇
“青睐”与“垂青”
吕不韦之死
本家侄不敌邻家妇
螳螂捕蝉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