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生活优化教材

2015-05-30 14:30陈春燕
新课程学习·上 2015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多媒体生活

陈春燕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样的课程更加突出了儿童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包罗万象的教材相对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教材中的某些点对学生来说是静止的、疑难的、“乏情”的、单薄的、抽象的、陈旧的,是不够“儿童味”的。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些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接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也可以对接乡土文化、科教宣传、政治时事等进行化解,重构教材,使教材更受儿童喜欢且更有意义。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多媒体;生活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样的课程更加突出了儿童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包罗万象的教材相对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教材的某些点对学生来说是静止的、疑难的、“乏情”的、单薄的、抽象的、陈旧的。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点,构建更具儿童视角的教材呢?通过实践发现,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接儿童生活进而重构教材,使教材更受儿童喜欢且更有意义。

一、于静止处对接家庭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呈现的学习内容是静止的,教学时依教材解说,势必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家庭生活事件融合在学习内容之中,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纳与理解。例如“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临海所在的行政位置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创设“美国亲人来临海探亲”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中展示外国亲人的路径:先从美国到中国的浙江省,再到台州市,最后到临海市。这一路下来学生就清晰地认识了临海的行政位置。

二、于“乏情”处对接学校生活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生活中有着他们的困惑、顿悟、进步、挫折……每一件事情都充满孩子的喜怒哀乐。如果在教学中能对接学校生活中的这些事件,必能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例如某个班级在教学“友爱残疾人”一课时,所在班级刚好有一位腿残疾的孩子。课堂上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组残疾孩子受帮助的照片,在讲述照片的故事中孩子们感同身受,同时内心也升起要帮助更多残疾人的愿望。

三、于疑难处对接社会生活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有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鲜活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事件,比如社会实践,在社区里与人相处、旅游见闻等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与教材融合,成为教学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真实可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起点。如“我们的地球”一课,教材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地球地貌的图片,教师就充分利用学生旅游过程中拍来的美丽照片,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不仅能对地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还激发了学生热爱地球的感情。

四、于单薄处对接乡土文化

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单薄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拓展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以此来充实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学“家乡特产”一课时,课文只提供了几幅图片。如何让教材真实立体起来呢?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将临海的乡土文化与课堂对接,将课堂设计为三个板块:“家乡好——夸夸家乡的土特产”“家乡好——尝尝家乡的风味小吃”“家乡好——瞧瞧家乡的工艺品”,在每一个板块的教学中恰当运用拍摄的视频、图片以及新闻报道。经过充实,学生就能多角度地感受到临海丰富的特产,也会由此生发对家乡的热爱。

五、于抽象处对接科教宣传

在品德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数据,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将这些数字具体化、形象化,必定能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祖国真大”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祖国真大!”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一位教师就充分利用了科教宣传片:出示中国版图和欧洲版图,了解中国和整个欧洲面积相近,但是欧洲却有26个国家;再出示中国和日本的版图,通过计算得出中国的领土面积约是日本的25倍。最后通过画面欣赏,感受中国领土之广、物产之博、气候之多样。经过这样具体化处理后,学生不仅感受到中国面积之大,还激发了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六、于陈旧处对接政治时事

品德与社会课本作为教材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不可能一年一變。因此教科书资料的相对陈旧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及时关注政治时事。政治时事具有新闻性,学生喜闻乐见。如果教师能适当引用政治时事,并根据教学主题有目的地进行转换或重组,让它们服务于课堂学习,就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执教“56个民族是一家”时,就利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六一”晚会》这个新闻进行资料补充,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

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源泉,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有效对接生活,优化教材,必定能让教材更贴近儿童、反映儿童。品德课堂也必定能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品德成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论课堂生活的重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

[2]洪永山.构建生活的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12(4).

[3]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多媒体生活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生活感悟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厘头生活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