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咸宁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15-05-30 10:48陈彦覃小英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32期
关键词:选材

陈彦 覃小英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有过苦与乐的体验。

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使用自己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名师题解】

文题将看似矛盾的两面统一在一起,它对考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文题倡导积极的苦乐观,传递正能量,对考生是润物无声的品格熏陶。在审题的时候,要抓住“苦”、“也”、“乐”这三个关键词来思考、选材、立意和行文,尤其是“也”字。具体如下:

“苦”对现在的初中生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学习上的压力与负担。联系生活,“苦”可以是人际交往中的困惑,比如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也可以是成长的烦恼,比如不被老师和家长理解;还可以是青春期的烦恼……

“也”字很关键,也是失分和得分、高分与低分的分界线,需要写作者认真思量,反复斟酌。苦“也”是乐,就是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或者是换种心态,去看待所谓的苦,不要一味的只觉得苦,要换个角度看出苦中的乐趣。

“乐”相对来说简单点,可以是快乐,也可以是乐趣,总之是让人能够感受到愉悦的。写作时要交代清楚为什么之前的“苦”能够变成“乐”,要把这个变化过程写清楚,让读者一看就能产生情感共鸣,产生认同感。

这个文题,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不少的素材,比如自己和别人的成长经历,因为文题旨在指引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也可以选择一些名人或者热点素材,比如冬奥会那些志愿者们,对于他们来讲,细致而辛劳的工作无疑是“苦”的,但能为奥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又是让人心里感到甜蜜的;比如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写作是辛苦的,但收获也是令人快乐的。还有一些经典素材,比如苏轼在被贬期间,自己对待苦难的态度;比如丰子恺在文革期间依然苦中作乐、偷偷作画的故事等,都可以运用其中。

【考场佳作一】

是苦也是乐

咸宁一考生

向窗外看去,你看见了黑夜,我却发现了黑暗中还有星星。

——题记

山路崎岖,孩子却微笑地读着借来的书;面带菜色,学者仍沉浸在研究之中。其境苦矣,而其人乐矣,何哉?

镜头一:

跨越千年的长廊,来到旧惠州城柏子树下,一座古朴庄严的寺庙屹立在黑夜之中。庙有苦行僧,整日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忍常人不能忍之苦。然而一僧晓琴理,入夜时铮铮作响,悠悠琴音虽难掩其苦修心情,却颇有一番自得其乐的味道。度苦行之苦,做拨筝之乐,如此生活,虽苦亦乐。这苦中做乐,何尝又不是一种优雅的态度呢?

镜头二:

一个清瘦的女子缓缓走向了撒哈拉,那里没有喧攘的都市,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大漠为伴,那一抹原始的凄凉。她独自行于漫漫沙尘之中,这无尽的灰黄便是生活的一切。然而,并未有丝毫愁容的她,偶觅到一个骆驼头骨,竟喜不自胜;驱车许久至海边,捕得大鱼数条,便面带微笑地享受这难得的美味;邻家淘气的孩子弄坏了仅有的高跟鞋,也只是报以一丝无奈的笑。她是三毛,一个奇女子,来自繁华,逸于荒苦。在她的心中,快乐无需创造,苦中自有生活。苦中寻乐,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镜头三:

记者来到一位下岗女工的家里,她是一位单亲妈妈,以打散工与低保艰难度日,然而记者却在她的脸上发现了满足的笑容。其实答案就在她的家中:他人赠送的洗衣机,小小的电视,稍有破旧的橱柜,外观毫不起眼的廉租房却被打理的井井有条;衣服上打满补丁,却缝得别出心裁,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风景画;拖鞋以旧革制成,却洋溢着阳光的温暖;买不起商店里昂贵的文具,孩子却能兴高采烈地背着碎布头缝制的、五彩斑斓的书包上学。原来如此,其实乐也是苦的一种体现,能化苦为乐,这怎不是一种境界!

镜头四:

教室内,中考即将开始,一群群学生鱼贯而入,他们的神色带着三分紧张,而余下的七分充斥着兴奋与激动。记得他们曾经寒窗苦读,累了,以冷水沁脸;饿了,以面包充饥。终于,十年磨一剑,今将试锋芒!他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刻,一千个日日夜夜的汗水将要结晶,三年的付出将在笔下升华!他们不再介怀往日的辛苦,心中充溢着即将收获的骄傲!他们也终于读懂了“苦”:苦能磨练意志,苦能促进成功。其实苦即是乐,到达彼岸那一刻,苦中之乐将升华!

人生是苦也是乐,苦中可得乐,亦可寻乐,化苦为乐,苦尽甘来,方知苦即是乐,方知痛并快乐着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

【亮点精评】

文章以“黑夜,我却发现了黑暗中还有星星”这样一句深刻隽永的话语开篇,分别展示了四幅生动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各种不同的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虽逆境而乐之,体验苦即乐的完美人生。文章四个人物,四个故事,既有经典人物,也有当下比较时新的人物,素材选取丰富而合理。选取的四个镜头中,得道高僧、流浪作家、单身妈妈、中考学子,与读者的距离越来越近,对文字的体会越来越深。全文启发着人们体会苦与乐的内涵,从中获得人生的快乐,悟出生活的真谛。

【考场佳作二】

是苦也是乐

咸宁一考生

生活是一杯茶,苦涩中总不失甘甜;生活又是一首交响曲,低沉与高亢的旋律激昂交错;生活啊,它更是一幅油画,冷与暖的色调相配合,描绘出精彩的风景。

苦,没有乐的衬托,难免枯燥乏味;乐,没有苦的渲染,定会失去光泽。为什么面带菜色的学者能埋首于书卷之中而自得其乐?为什么早起晚归的老农扛着沉重的铁锄却迈着轻快的步伐?为什么整日奔波的司机撑着疲惫的双眼但哼着欢快的小调?因为他们能在繁忙压抑的艰苦生活中发现那点珍贵却厚重的快乐,这正是快乐的分量。

早晨,撕开自己缝上的双眼,一觉未醒就得拖着灌铅似的身体去上自习,但微笑着站起来拉开窗帘,让新一天的第一缕阳光透进自己的心灵之窗,背背单词,哼哼小曲,紧张的初三生活不就变得生机勃勃、趣味十足了吗?

莎士比亚说:“苦尽甘来。”有的人只看得到眼前的苦,却不知有将来的乐。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苦与乐就像红绿灯,失败时让我们的信念勇往直前,定要冲破困难;胜利时让我们的骄傲就此止步,不要得意忘形。

肯尼迪告诉我们:“从希望中得到快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苦与乐激励自己,磨砺自己,不可被苦难打垮,更不可被快乐腐蚀,要永远清醒地看清它们。

人生确是一桩沉重的工作,整日整夜忙得不可开交,可我们辛苦地流着汗水,不就等着去收获胜利的果实,感受成功的喜悦吗?

汗水与泪水只能选择一样。虽然,频繁的考试把我们磨得精疲力尽,但那是我们努力的检验,是我们奋斗的证明。考完后的等待尽管有些焦虑不安,更多的却是激动。相信吧,那段拼搏的日子终会成为人生美好的回忆!

苦与乐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没有永远的苦,也没有永远的乐。当我们埋首书桌捧书夜读时,嘴角总会泛起一丝笑意,那是对未来成功的畅想;当我们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时,眼角也会滚下一串泪珠,那是对往昔苦读的感慨。

生活,是苦也是乐,苦与乐编织出了灿烂而完美的人生。

【亮点精评】

1.由此及彼,观点鲜明。作者将生活比作“茶”、“交响曲”、“油画”,引出“苦涩、甘甜”、“低沉与高亢”、“冷与暖的色调”,从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苦与乐的紧密关系。

2.多找论证,论述有力。文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精巧比喻,增加了文章的美度;论述过程中引用莎士比亚、肯尼迪的名言,有说服力,增强了论证的力度;早自习、考试,从这些考生熟悉的生活谈起,彰显了联系生活实际的紧密度;“没有永远的苦,也没有永远的乐。苦与乐编织出了灿烂而完美的人生。”这样的观点显示了思想的深度。

猜你喜欢
选材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联想想象,展翅高飞——论高考记叙文选材升格之道
浅谈依据中心怎样选材
选材要关注情感表达的需要——从老舍的《想北平》学作文的选材
高速列车空心车轴国产化的选材和试制
对美式动画剧本选材的两点认识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轴类零件的选材及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