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联播

2015-05-30 10:48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霍芬李希习仲勋

微人物

1.@昙花现TANHUAXIAN:1998年底,电焊工乔小刀用捡来的废品举办了装置艺术展。16年里,他先后做过乐队主唱、策展人、设计师,但他对这些称呼不以为然,“我是个行动艺术家,别的那些称呼都是别人扣在我头上的。我只是想到了就努力去做。”他依靠捡来的废品和自己的双手,把丽江的一个普通小院改造成了令人羡慕的“豪宅”。这一切正应了他16年来坚信不疑的一句话:“只要能向生活弯腰,就能捡拾风景。”

2.@新浪天津:英国的威廉·林赛第一次从地图上看到长城,就着了迷。1987年4月,他历时78天,从嘉峪关徒步走到山海关。1998年,威廉召集12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到长城捡拾垃圾。多年来,他坚持和志愿者一同捡拾垃圾,每月雇卡车运垃圾。他还收藏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保护长城。一个两次在长城上遇到威廉的网友感慨说:一个外国人都知道保护长城,保护我们的文化,我们自己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微影像

1.@新文化报:夜生活未必就是灯红酒绿,笑语欢歌,也有忙于生计的汗水与奔波。来自河南濮阳的48岁的刘大姐在长春人民广场夜市卖炒粉已经12年了。她每天21点出摊工作到次日凌晨4点收摊。零下20多摄氏度在室外站这么长时间,不是常人能受得了的,她能够坚持下来,除了摊位的火炉子散发的一些温暖外,两个争气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也是她继续坚持的最大动力。为了生计,他们在寒风中默默坚守,在昏暗微光下辛勤劳作。对于未来,他们同样充满着希望……

2. @天天正能量:近日,有网友记录下了这样的一幕:地铁里站着的两位工人师傅,看到空位置也不坐,说了句“身上太脏了,不坐了”。“听了以后鼻子酸酸的!”网友说,“他们那么辛苦,其实比我们更需要这个座位!”虽然他们的衣服有些脏污,但透过表面的脏,“我看见的是一颗无比干净的心。”

微史记

1.因为小说《刘志丹》和“文革”,习仲勋曾蒙冤16年,两次下放洛阳。第一次下放洛阳,与家人一别就是整整七个年头。1972年冬,获周恩来总理特别批示,齐心可以带着儿女看望监护中的习仲勋。为了这次相见,齐心和子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特意在北京王府井中国照相馆拍摄了这张照片。从照片上齐心和子女们的微笑中,你完全感觉不到他们经历过的苦难,只有内心具有强大力量才能做到这一点。(前排右起:齐桥桥、齐心、习安安;后排右起:习近平、习远平)

2.@马未都:李希霍芬很牛,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载入了史册。他清末来到中国,是第一个正确指出罗布泊的人,那年月去罗布泊都要冒生命危险;他将景德镇瓷土命名为高岭土,这是世界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矿藏;他走遍中国的西域最艰苦的山川,以致西部的祁连山脉被国际上命名李希霍芬山脉;他将都江堰第一次详尽介绍给世界,说都江堰浇灌方法之完美,无与伦比;他写下巨著《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概念……这老头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没有电话网络的条件下是如何完成这些壮举的,我至今大惑不解。所以我对这位伟大的践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微思考

1.@且庵:黄宗羲《明儒学案》记王阳明一事,大有味道:“一友与人讼,来问是非,阳明曰:‘待汝数日后,心平气和,当为汝说。后数日,其人曰:‘弟子此时心平气和,愿赐教。阳明曰:‘既是心平气和了,又教什么?”人但到心平气和,何事看不开,何事丢不下。生活中偏偏要“怒从心头起”“人争一口气”,最握不住的是这颗心,最按不下的是这口气。其实,心要放平,气是闲气;不平不和,都是和自己过不去,何苦来。

2.@松浦弥太郎:花森安治被称为改变了日本生活的编辑家。他在世的时候,有一次问大家:“冬天怎样扮美?”编辑们大都说“戴漂亮的帽子”“穿高级材质的外套”“保持整体色彩平衡”之类,花森安治听后说:“都不对。冬天扮美,就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挺直腰板。”他接着又说,“夏天扮美呢?就是保持清洁的皮肤,就这么简单。”

猜你喜欢
霍芬李希习仲勋
李希霍芬日记中的晚清四川丝绸探略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动画电影《红猪》原型“红男爵”里希特霍芬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他的行走,命名了“丝绸之路”
“我要赢”
大宰相不欺小买主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还债的顺序
习仲勋与两当起义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