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乡村之韵”素材运用指导

2015-05-30 10:48雷蕾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青石板洪峰乡情

雷蕾

【2015年中考作文备考热题】

乡景、乡音、乡人、乡情,是每个赤子心中永恒的旋律。请以“乡村之韵”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解读乡村,扩散思维。乡村,是一个阔大的领域。一个人的脚步,可以走遍世界,但最终的“根”总是在心灵深处扎稳。也许,经过数代人的打拼,已经在都市拥有了自己的一隅,但,寻根,已经成为现在社会上热点的话题。尤其是“城镇化建设要让居民记住乡愁”的政策提醒,乡村、乡亲、乡韵便成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更为清晰的回忆。

绘写乡村,浓缩画面。乡村田野里的杂草、野花,成就了作物的绚丽;乡村居民楼中的猫影、狗吠,成全了乡村的喧闹;乡村浓郁的乡音的呼唤,成为了乡村最美的滋养;而乡情、乡思,成了许多游子寄往梦境的名片。

颖悟乡村,升腾主旨。乡村是一幅美丽的图景,更能咂摸出人生的真谛;乡情,是每个灵魂安息的栖居地,是诗意的所在;乡村潜在的宝藏,更是城市极速科技无法给予的财富。

【推荐素材】

素材一:到乡村吃土菜、亲身感受农家生活,越来越成为现代城市人的追求。就连到外地出差有时都被主人带到乡村去吃当地土菜。其实,农家菜在某种程度上是“吃”一种情绪、一种感受。叙旧、垂钓、吃土菜、采摘农家果蔬,漫步新农村林田,呼吸新鲜空气,亲身体验农村的原汁原味,给紧张工作的城里人带来回归自然的轻松享受。世事真是难料,像清炒南瓜嫩头、荞麦饭、包谷饭、蒸山芋、石磨水推菜稀饭等这些东西,在过去不过是农家粗糙的吃食,是上不了台面的。现今却正迎合了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的口味,反倒成了稀罕物,被冠以“绿色、健康、营养、保健”等诸多头衔,在都市里“火”起来了。(《乡村土菜》张以俭)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可从很多角度来考虑运用到写作之中:一是从乡村美食、美景等角度入手,就其中某一点,只要突出其个性,就能写出独到的文字;二是还可以从“乡村的变化”、“思想的更替”等角度来写,让人有生命的体验和收获。

素材二:洪峰,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当代先锋派作家代表,与格非、马原、苏童、余华一起被誉为“文坛射雕五虎将”,一个则是云南乡村的隐居者。1989年,洪峰第一次来到云南。自那以后,高原的蓝天就印在他眼里再也没能离开过。2000年以后,洪峰开始迷恋没被人类程式化和商品化的滇东北,于是,毅然抛下所有的职业与身份,决定从此隐居在云南的乡村。洪峰家房子坐落在会泽县金钟镇马武村的一个半山坡上,是靠大山最近的民居,白色瓷砖贴的墙面,枣红色的勾边,其间点缀着花草图案,小院依山而建,成缓下坡状,院里放着简单的农具,一大一小两只土狗安逸地晒着太阳。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抛弃名利来到这荒野之地时,洪峰指着头顶的那片天空说:“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对他来说,那片湛蓝就是他的最爱。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典型的人物素材。为了追寻古朴而天然的生活,著名作家洪峰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而回归乡村。其实,这类素材很多,比如古代的陶渊明、王维、苏轼等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当代作家阿来对山野一树一花的追寻,迟子建对家乡北极村的眷恋,还有《舌尖上的中国》提到的那对来自北京的年轻白领,只因向往简单的生活而来到云南,从此定居。其实人们对于乡村的迷恋不仅仅是因为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更多的是乡村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淳朴真切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我们在城市中所找不到的。

素材三:

回到乡下,动不动就会有人喊你一嗓子。

是喊你的小名。而且,还高声大气的,仿佛不是喊向你,而是向山喊了一嗓子。你一回头,山上是你的名字,水里是你的名字,到处都是你的名字。

这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有人情味,有尘世香。

城里人不会这么温暖地喊你。他们把每一个名字都扔在陌生的地方。然后,彼此无言,冷漠走过。

素材点拨:这是切点很小的素材,由乡村叫人小名这个小小的习惯让我们感受与众不同的乡情。乡人的温暖,是乡情的源头,更是乡村哲学中最简单而又最深奥的一章。因了情,才生暖;因了暖,才有爱。于细微之处见华章,即便是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亦能创造出诗意的文字。

【素材演练】

乡村之韵

陈  石

凭栏,水雾勾江南;阡陌小巷青石板,伊人叹。

在周庄的时候,夜宿江南小镇,犹听得清脆的水声。夜已经很早的来了,与它一起的,是清凉通透的风,叩着你的门,从窗沿里钻出来,要招引你跟她上路。我是第一个被她魅惑的,打开小旅店的木门,在吱呀声中步入它的小巷,感受它的韵味。

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像极了流线型的钢琴的键,给人一种淳厚的安稳之感,又在不经意中,透出点点凉爽。白天里下过雨,屋檐上偶尔滴下水来,“啪嗒”声在深巷中传出老远,像绵长的音符,袅袅婷婷。我慢慢走着,真想张开双臂在这细密的风和光洁的青石板上大吼一声,宣告自己心情的舒畅,但又实在不忍打破这独有的安恬:没有车笛,没有高楼,没有尘灰,只听得远处的几声犬吠,抬首,却见得树叶轻颤婆娑的细影和巷口盘旋飞舞在昏黄灯光下的飞虫,敏感于乡村之中流淌的自然韵味,我险些驻足不前。

略停了些时,往前走,脚踩在石板路上,脚步声异常清晰,偶尔踢一块石子,滚到路边的小水沟里,才发觉,这是排雨水的水道吧,无遮盖,却也清亮,细流一样的水在其间安静的淌着,石子下去,水连眸子也未睁开。乡村宁谧仿若女子的梦,香甜而又洁净,多了几许绵软的韵味。

青石板既是湿润的,自然也不会无情,走几步,便会垂首看见一株细草或是鹅黄的笑花从石板缝间钻起,很悠闲的样子,有风偶然摆摆手,和路人招呼。我不禁伸出指尖,触摸到的,是软软的滑腻,很纤弱的感觉,她是在与青石板日夜低语罢,要不,她们怎么会在水雾中如此淡然,她们怎么会如斯玲珑可人呢?

小巷,青石板,微风,水汽,自然韵就了乡村的味道。伴我前行的,蜿蜒似无尽头的婉约,总也不希望到头儿。走到尽头了,这份安恬何处去寻呢?

青石板,在江南的巷中温存着,留下的,不只是清凉,不只是诗意的梦。青石板,留给我的,是对江南水乡的清甜的怀想,是那种对自由的安恬的幻想!是对最原始的村庄的解读!也许,永恒的是古老而幽雅的存在,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高速公路;也许,永久的是雅致而灵动的简约,不是空洞而繁复的浮华。

【教师评点】

本文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选材角度新颖且精巧,以“青石板”为主,连同小巷、微风、水汽,将乡村的韵味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来,自成一幅幅秀雅的水墨画。二是情感丰富,韵味、韵律,在字里跳脱,将小作者对乡村的最美渴望融注其中,自然清新。江南水乡的精髓,应和着周庄的独特人文气息,成就了乡村的灵动简约!

猜你喜欢
青石板洪峰乡情
乡情
乡情如歌
父爱伴我行
比刹那更永恒的
一坛乡情煨酒
淡定!
解禁洪峰
侨讯乡情
云图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