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笔墨 别有洞天

2015-05-30 16:07莺莺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

莺莺

There were various Hua Seng emerging in Tang,Song and Yuan Dynasties, mak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fine arts and cultur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y gained great achievements on different fields, such as distinguish paintings, art theory, art education, etc., leaving a significant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art.

佛家倡“像”,注重艺术的修养。伽蓝所在,匾额书法,壁画雕塑,建筑竹石,无不庄严亲妙。故唐宋之际,画僧涌现,涉猎人物、花草、鸟兽和山水诸项,皆有所成。只是古代重政治轻文艺,重儒学轻释道,对僧家记录相对较少,而他们亦好隐匿山林避及世事,如今对他们的窥究也不过是雪泥鸿爪中聊以安慰的蔚然大观。

大唐颜貌

谈及唐代最为著名的山水画僧,莫中期的道芬可属。他常为江南寺院创作壁画,擅山水、松石。诗人顾况有歌曰:“镜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将道芬与当时的山水大画家李昭道与朱审相提并论。

唐玄宗在位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涌现出许多擅长人物画的画僧,吴道子的弟子师道就是其中之一。据段成式《寺塔记》记载,师道善绘佛教人物,曾为京城长安安国寺画释梵八部护法诸天。未施颜色,已形神兼备宝相庄严,成为当时画坛绘制护法诸天的范式。另一位画僧法成,则善绘摩诃萨像,所作《先天菩萨画样》十五卷,受官员赏识荐入玉堂,被当作绘制菩萨像的样本。陕西同州(今大荔县)画僧法明擅长写貌,曾被玄宗召入禁中,为燕国公张说等十七位学士画像,各具神态无不毕肖,被皇家画院珍藏。

待德宗后,人物画僧以四川的义全为首。其时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好与文人才士雅集于府第,缘惜无图记,乃请义全为诸贤画像,以志其盛华风雅。儒士符载因写《剑南西川幕府诸公写真赞》:“风仪朗迈,振拔氛嚣”,称颂其精湛画艺。

晚唐的画僧较为独出机抒,偏工一嘉。如江僧,以擅长画松树传名。南海(今属广州市)比丘僧徽,则以画龙见称,所绘藏首隐尾,颇得神龙不可端眤之慨。同时期的蜀僧梦休善画竹,朗清疏放,米芾《海岳画史》对其画工赞不惜字。

有唐之后,五代遂兴。中原大地处于被割据分裂的动荡之中,倡导和平清稳的佛教深得人心,画僧亦叠出如云。

山水一派以南唐末巨然为翘楚。《宣和画谱》载之乃江宁(今南京)人士,居于金陵开元寺,师从山水画大家董源,风采灼灼成就卓然,与师并称“董巨”。南唐见灭,他便随李后主至沐京(今开封),居于开宝寺,以卓工鹊名。曾应邀作《烟岚晓景图》壁画,合眼飞岚团绕,绰约俱见天真,得江南山水靡放宛转之旨趣。

五代的人物画以前蜀贯休最达。他早年出家,云游苏杭,昭宗天复年间避乱入川,以才学受前蜀王礼遇,得赐紫衣。贯休善诗文,工草书,尤以罗汉图画为绝:庞眉大目,朵颐隆鼻,倚松傍溪,皆得其态。胡貌梵相,古野容姿,别具一格,沿袭前人笔墨却推陈出新不拘范式。

禅意清淡

赤县归宋,前朝佛教的汉化与文人阶级禅宗文化渗透,更是以“不懂禅,不足论书画”的说法来影响着对绘画的品评。士大夫对佛教不仅是在仪式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其对人生与理性的追逐。当时有“不信佛法,而好居佛寺,喜与学佛者语”的精神。此外禅宗的出现破坏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特征,不仅不必念经拜佛,而且可以呵祖骂佛。在如是环境中,宋代的禅画艺术也随之兴起,沿袭数朝,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北宋早期的山水画僧以善作写意小景的惠崇为最。北宋中期江阴画僧象微,则以善于画水而出名。北宋后期的山水画僧有德正,好游名山大川,归则速绘所见作卧游,画风隽永清雅,诗意盈幅。

同时期的花鸟画僧遍布全国而专攻有道,有《画继》记录的善绘花鸟的建阳人宝觉;《图绘宝鉴》所载善绘梅竹的惠公、善绘墨竹的道臻、善绘草虫的觉心;《画史会要》中善绘白描荷花的希白等;而要数其中第一,莫过于载于黄庭坚《山谷集》的善绘梅花的仲仁。

铁马踏汴梁,靖康泣血未歇。宋南渡后政局稍安,朝廷在临安恢复画院。之后一百余年间南方因相对无战事,经济勃兴,宗教与绘画得以继续发展。

南宋后期的山水画僧以若芬影响最大。他少年出家,云游江湖四十载,山川万象,俱摹记无差。晚年居杭州上天竺寺,将记忆中的丘壑群山喷薄于笔端,所作奔放简括淋漓恣肆,变金銮碧华为苍茫雄崎。

仕隐于禅

时至元代,虽前后不足百年,但统治者蒙古人因信奉藏传佛教,且倡多教并重,故佛教长盛不衰。同时元代取消科举,文人不得入仕,受到民族歧视,便转隐于禅;而画僧的文人趣味亦浓烈于以往,画作写意功能得以深化,人们尤钟情于君子花草等题材,借以抒写高洁之怀。相对而言,其他画科就略见逊色。

据载,元初山水画僧以“四隐僧”之一的本诚为著名。元末的山水画僧以顺帝时瑞上人为出名。

元初杭州西湖玛璃寺僧温日观以善绘葡萄出名。温日观好以草书法画墨葡萄,手泼墨,遂挥毫,迅于行草,分秒而就。可谓指笔合一,技艺绝伦。他借葡萄喻玄珠,表达皈依佛门、不肯阿附权贵的风骨。

温日观的同乡普明,则以画兰出名。凡作皆叶疏香幽,清雅格高,深受僧俗的好评,以致江南一带出现“户户雪窗兰”(雪窗乃普明字)的风俗。

除兰芷外,寒竹以其不易节的品质而被画家作为孤高的象征,四明画僧祖柏便好画松柏言志。笔下所作无一不超然出尘卓然独立,借以自喻。

元代画僧借墨竹以托胸臆者甚多,名著者有妙圆、允才、海云、时溥和方崖等,往往笔下三梢五叶,情怀自生。借梅表达高洁的画僧则有慧梵、惟尧和恢上人等。

唐五代宋元画僧人才济济,对佛教文化、美术事业、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在绘画的各个领域,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楼阁,画科与美术理论、美术教育上皆有成绩,发展全面。他们虚心刻苦精进不懈,不受尘世观念的侵扰,安于晨钟暮鼓,居于山野溪间,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笔下墨绘天地,心中念宽世人。意境高远,依稀可见其拈花曾笑、水云腾起的故景,是时间消磨不掉的一颗坚固心。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大美山水
《山水》
山水怀抱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