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一相一品思华年

2015-05-30 18:48雷虎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刨子红木斧头

雷虎

The pipa is known as the “King of Folk Musical Instruments”. However, many people have a misunderstanding on pipas that they are always reserved for women. Actually, pipas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masculine instrument of China, for most of the excellent pipa-players are men through the ages. The heavier of the pipa, the better of the quality. Thats why we say that playing pipa is also a kind of manual work.

白居易的《琵琶行》从中学开始就倒背如流,S.H.E改编的《十面埋伏》的同名曲,时不时哼两句。但直到在小巷中寻到制琵琶的老艺人后,才看清琵琶女们怀里抱着的“民乐之王”的真正模样:琵琶六相二十四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兆霖58岁,但今年已经是他制琵琶的第42个年头。李兆霖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从小在苏州的评弹社中泡着长大。他记忆中苏州评弹社的盛况,只有首映式上的美国大片能媲美。因此当李兆霖16岁开始工作时,第一反应就是弹琵琶,就像是看多了漫威电影长大的男孩都希望自己是《复仇者联盟》中的一员。但是李兆霖没成为雷神,也没做成美国队长,却成了为锤哥造铁锤的矮人,为美国队长造盾牌的工程兵——他没能进入苏州评弹社弹《十面埋伏》,却阴差阳错进入了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先后拜入民乐大师陈寿云、蒋柏松名下,不但练就了一手制琵琶绝活,连阮、古筝等诸多弹拨乐器都融会贯通。

一进工作室,李兆霖就脱掉大衣换上了蓝大褂,把一块一米来长的老红木搬上了马凳。 老红木虽小,却有百斤重,“琵琶声换酒钱”这话看似轻松,却需要“拔山兮”的力气打底才行。

他一只手把鲁班尺按在老红木上,一手拿着木工笔沿着尺在红木上划线。这块老红木是用来做琵琶背板的。所谓背板,就是琵琶背面似半梨形龟背的木板,背板是琵琶最大的部件,也是最难做的部件。

在红木上划出轮廓后,他便抡起斧头开始在红木上劈。随着斧头挥舞,一片片木屑从马凳上落下来。十几分钟后,红木终于呈现出梨形。这时,他把斧头换成刨子,骑马一般骑在红木的一头开始刨。斧头劈是粗加工,刨子刨是中加工。当刨子把背板背面刨得像模像样后,就要开始用砂纸打磨。

背面加工好后,他把背板翻过来,一只手握凿子,一只手抡锤子,开始在背板内壁上凿。琵琶主体由背板和面板组成,二者共同组成了琵琶的共鸣箱。李兆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用凿子在红木板上凿出共鸣箱。

面板是用来振动发声,背板则是用来反射声音的。而面板和背板中间的空间是来调节音色的。面板的厚度,主要影响琴弦发声;背板的厚薄,影响到声音反射的强度。而凹槽的深浅也会影响到音质的好坏。

“一把琵琶好不好,首先,背板和面板的厚度、凹槽的深度三者都‘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太瘦,有时多刨了一刨,或者少凿了一凿,背/面板就废了;其次,背板和面板匹不匹配二者缺一不可,有时为了让二者匹配,做好一块背板后,需要试十几块面板才能配上对。”抡着斧头劈了几十下后,李兆霖就累得满头大汗,接下来的工序已经无力演示,只能以说代演。

“以前在民族乐器厂,制乐器可是国家机密。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给徒弟发工资让他们学,也没人愿意学了!”李兆霖很是无奈地说。

老爷子做木工累了,把蓝大褂往椅子上一扔,“老太婆,今天不干了,琵琶伺候!”

这时,正在织毛衣的阿姨连忙放下手上的针线活儿,在衣柜旁架起一架人字梯。李兆霖敏捷地爬上人字梯,打开衣柜最上层的柜门,老爷子的藏货就暴露出来了:二胡一两把,古琴三四只,还有筝、阮若干。

“这些都是以前民族乐器厂同事们的作品。琵琶虽然有‘民乐之王的美誉,但是真想把琵琶做好,就必须不断吸收其他乐器之长。他们做的东西,我觉得好,就用自己制的琵琶来换。如今我做的琵琶少了,他们就半卖半送了。”李兆霖在欣赏完诸多其他乐器后,拎起一只黑色琵琶嘱咐我小心接住。

我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接过琵琶时依然差点砸在地上——这是一只花梨琵琶,我对它的重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阿姨从房间搬出一把竹椅放在小院中,老爷子从晒满衣服的衣架中探出头来,搬起板砖一样的花梨琵琶开始弹奏。先用一曲《十面埋伏》开场,紧接着是《大浪淘沙》推进,然后是《林冲夜奔》急行,最后用《霸王卸甲》收尾。

“很多人都认为琵琶是女人的乐器,其实恰恰相反,琵琶是民乐中最阳刚的乐器。古往今来,最好的琵琶手,都是男人。原因无他,琵琶质量越好越重。品相好的琵琶起码都在10斤以上,弹琵琶也是件体力活啊!再者,最有表现力的琵琶曲也都是武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古时的角色,不是抒发小情小调的,是战场上的冲锋号啊!”

没想到老爷子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却钟爱武琵琶,走的是威猛路线,不但精于琵琶制造,琵琶演奏也有独门诀窍。据说李兆霖的琵琶演奏启蒙老师便是琵琶演奏名家陈午嘉先生。如果李兆霖先学的是琵琶演奏而不是琵琶制作,中国的琵琶界可能会少一位苏作工,但苏州的琵琶演奏界也许会多出一张名片。

猜你喜欢
刨子红木斧头
金斧头银斧头
金斧头和银斧头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没白费功夫
遗失的斧头
没有白费的功夫
木心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蓝木马和红木马
夏日里的“小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