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强化运用中的误区规避

2015-06-10 15:10刘慧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作业

刘慧贤

〔关键词〕正强化;负强化;作业

某天,笔者收到课题合作团队发来的一则短信,题目是“交齐作业的策略”。“如果全班能连续五天交齐作业,可以集体免一天作业!”“如果全班能再连续十天交齐作业,我要请你们吃雪糕,还免一次周六日作业。”“如果再连续十天,我愿意为大家跳个小鸭子舞蹈。”这则短信引发我深思。目前,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有一种趋势是从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出发,给出“小策略”,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交齐作业的策略”让我感到担心。不难看出教师很为其“小策略”一次次奏效而感到高兴,殊不知,这些“小策略”中隐藏着不少问题。

在塑造小学生良好行为或改变其不良行为时,许多教师往往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各种强化。然而,由于对强化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因此笔者将通过分析这一事例,寻求正确运用强化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强化理论

从行为学习理论上看,如果某一结果性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叫强化。按照强化的性质可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正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一行为时就从环境中呈现某种刺激物,这种刺激物称之为正强化物。负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一行为时就从环境中撤去某种刺激物,这种刺激物称之为负强化物或厌恶刺激。正负强化的目的相同,但实际运用不同(见表一)。

该事例中为使学生交齐作业,教师既运用了正强化又运用了负强化。“请你们吃雪糕,跳个小鸭子舞蹈”为正强化物;“集体免一天作业,还免一次周六日作业”为负强化物。

二、恰当、灵活地运用强化理论

(一)正强化的运用

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人们产生某种动机,导致某种行为的主要源泉。故而小学教师常常把物质奖励、精神鼓励作为正强化的方式。

1.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是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常用方式,教师通过物质奖励来强化学生的好的言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行习惯。该事例中以“请你们吃雪糕;跳个小鸭子舞蹈”作为正强化物,不可否认它的适时运用激发了学生写作业、交作业的动力,但同时也留下了隐患:有多少学生是为了追求奖励才写作业,有多少不是;会不会使本来自觉交作业的学生从“为自己交作业”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获得奖励”的外部动机;多次运用会不会让学生产生饱和现象;如果停止了奖励,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又会怎样,是否会让一些学生对奖励产生依赖……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如下面“互助合作”一例,会让我们有所感悟。

笔者刚毕业时,被分到一所小学任教。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差,连基本的家庭作业能全部做完的也不过三五人。笔者多方思索行为改变策略,终于想出一个方法,以故事为措施物,只要全班学生都把家庭作业做好,就可以欣赏一个很长很精彩的故事。实施以后,果然有效,不仅全班学生都做完作业了,而且上学也提早了。我暗自欢喜。但一周、两周……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收集到的故事越来越少,正在心焦之际,却发现一件令我震惊的事。有一天我提前到校,当走进教室时,发现好几个学生立即把作业收进抽屉,而且脸色惊慌,原来他们手上拿的都是学困生的作业。他们为了听故事,全班早到校,相互帮忙,合作完成家庭作业。

2.精神鼓励

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精神鼓励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且,只有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精神鼓励较之物质奖励更能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要。精神需要的贫乏容易使学生变得孤独、冷漠、自卑甚至心理变态,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师更要十分注重学生的精神需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精神鼓励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个较持久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3.教师应该怎样运用正强化

教师在运用正强化时,首先,要考虑强化物的选择。强化物应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易用,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后,多次使用不至于产生饱和现象等。该事例中无论是正强化物“请你们吃雪糕,跳个小鸭子舞蹈”,还是负强化物“集体免一天作业,还免一次周六日作业”,多次使用均会产生饱和现象。所以在强化物的选择上,还需仔细推敲。

其次,应说明奖励的理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或制止学生的行为,而且也使他们逐步懂得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或为什么应该这么做的道理,使这种外在的影响逐渐内化为他们内在的行为标准,这样才能达到塑造学生行为的教育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奖励都是正强化物,只有这些奖励能真正增加或维持学生的某种行为时,才可以称其为正强化物。

再次,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正强化。为避免单一强化让学生生厌,教师要学会变换。该事例中教师除了运用物质奖励外,更要善于运用精神鼓励。当交齐作业的行为出现率达到标准后,宜将有形的强化物如雪糕等,逐渐改为精神鼓励,如用表扬、赞许、抚摸、拥抱等应对学生的改变和进步。教师也可以把分数作为强化物,如把平时作业成绩算入最后总评成绩,这样会强化学生平时做作业的认真态度。

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上交作业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哪些学生自觉完成作业且积极上交,哪些学生常常不交作业或总是拖后,哪些学生处在两者之间。对学生进行强化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做到因人而异。比如对积极交作业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把他们的作业及时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予赞许和赏识。小学生尤其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集体的接纳,教师这样的做法既可以使积极交作业的学生得到极大的鼓励,又促使其他的学生在看到他人成功后,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容易在今后做出相应的积极行为;对那些常常不交作业或总是拖后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可共同了解这些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喜欢上网、踢球等,那么就以上网、踢球等作为强化物,只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才允许他们上网或踢球。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早完成作业,促进学生的进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业
快来写作业
兑换
躲作业
危险作业
最好的作业
作业
作业
集齐作业有奖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