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2015-06-16 13:54李晓敏刘怡
商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趋势农村

李晓敏 刘怡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同时我国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也更加严重。通过利用在河南省石界河乡的调研数据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从主观及客观角度分析该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现象的形成原因,在对农村留守老人及其外出务工子女进行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判断河南省石界河乡农村留守老人的变化趋势,从而结合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当地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主要涉及经济方面,是一长期性问题,当地政府应重点解决当地香菇产业问题。

[关键词] 农村;留守老人;发展趋势;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B

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标准的规定,当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时,即可认为该社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2010)。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了乡村。2013年,大约有2.69亿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三留守”问题也愈加严重,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在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的背景之下,留守人群中留守老人所占比重也日益加大,截至2012年,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接近5000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3年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中新网,2013.9.20)。他们的生活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和困难,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农村老龄化甚至全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而河南省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问题也极为严峻。河南省统计网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省85.1%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转移,与此同时在农村剩余了大量的留守老人。而且河南省的人口众多,使得农村留守老人的绝对数量十分庞大。河南省在2012年的总人口为109316131人,居于全国首位。其中农业人口占该省总人口的77.7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7%,其中西峡县的总人口为483851人,农业人口占81.5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2)。据了解,该县及其周边类似各县存在大量的留守老人,他们面临着生活、心理、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调研现状与问题

(一)石界河乡农村留守老人现状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石界河乡在2013年共有农村住户2798户,总人口10136人,其中60岁以上有850人,占总人口的8.39%,留守老人130人(84男56女),占60岁以上人口的15.34%(其中有十几户出海捕鱼,其余十几户儿女外出务工,主要从事建筑、修路、服务员等)。据走访可知,2009年存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农户约127户,共253人(101男96女),占60岁以上人口的40.51%。课题小组走访的九个村中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留守老人相对较多的是杨盘村。该村2013年总人口779人,其中60岁以上的105人,占13.44%,留守老人26人(16男10女),占60岁以上人口的24.76%。据走访可知,2009年该村总人口758人,其中60岁以上的104人,占总人口的13.69%,留守老人63人(33男30女),占60岁以上人口的60.99%。据了解,2009年以后,由于香菇产业的引进与发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逐渐返乡从事香菇种植业,使该乡农村留守老人情况大大改善,留守率由2009年的40.51%降至2013年的15.34%。

该乡农村留守老人人口特征。在回收的有效的130份样本总体里,年龄在70-79岁之间的有64人,占总样本的49.23%,所占比重最大;60-69岁的老人数目为51人,占总数的39.23%,位居第二多;最后8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为15名,占总体比重的11.54%,相对较少。男性数量为84人,占总样本数的64.62%;而女性有56人,占样本总数43.08%。农村留守老人男性人数远高于女性人数。,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丧偶的有71人,位居首位,占样本总数的54.62%;己婚配偶健在的有42人,占总数的32.31%;离婚的为15人,占总数的11.14%;而未婚的有2人,占样本总数的1.54%。,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读大学或大学以上的为0人;大专程度的有1人,占总样本数的0.77%;上中专或高中的依旧很少,仅有2人,占总数的1.54%;上过初中的有33人,是样本总数的25.38%;上过小学的有46人,为35.38%;而没上过学的最多,有58人,占样本总数的44.62%。农村留守老人为文盲和小学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可见,该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植香菇是该乡农民主要经济来源。由于香菇是资源型的,需要大量木屑和菌种,迫使该乡村民砍林开荒,该乡山上的树木几乎全部被砍光,木材需从东北湖北等外调。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外调资源也早不够用,种植成本逐年提高,资源严重短缺。而且石界河乡为南水北调的途经之地,为了涵养水源,政府禁止砍树,限制了香菇的生产。为了减少香菇种植对当地森林资源的破坏,政府出台措施对香菇限产限量。2010年全乡遭遇特大洪水灾害,该乡经济至少倒退十年。同时近年环境恶化、大旱,村民吃水十分困难,而香菇种植需大量水源,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香菇的生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香菇产业的未来发展岌岌可危,主要表现在:

1.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未形成规模效益,整体竞争力较低。

西峡的香菇加工企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只是对产品进行如烘干、剪柄、筛选、分级、保鲜等初级加工,像香菇麻辣丁、白灵菇罐头、仲景香菇酱等深加工项目非常少。由于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少,难以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终限制了香菇的终端消费和企业的发展壮大。endprint

2.标准化程度低。

部分菇农对标准化香菇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标准化香菇和非标准化香菇是一样种植、一样管理,在价格上几乎没有差别,导致其标准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比如现在菇农为了减少劳力投入,普遍使用的免割袋种香菇,但免割袋的大面积使用,严重影响香菇出口、严重影响食品企业的使用,因为内袋在加工过程中,菇农把关不严,一些破片在香菇里,一些本身就长在香菇里,粘在菇纹里,只有在食用时才能发现,它直接影响中国香菇的品牌地位。而且标准化基地建设投入不足。

3.规模上行,产能下行。

西峡香菇种植量在1亿袋以上,从规模上讲,这已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按现在菇农习惯用的18厘米×60厘米的袋,常规可产干香菇0.15公斤,经济收入一般在6~10元,在调查中显示,2012年菇农种植3万袋,每袋收入在6元左右,他的毛收入不足20万元,扣除原辅材料投入、劳力、土地等费用,每袋利润不足2元。而像那些效益不佳的种植户是大部分,由于在种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原因,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可以说规模上行,产能下行,效益不行。

三、总结与建议

结合该乡农村留守老人现状以及这一长期性问题的本质,我们得出当地政府在保证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等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调整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30多年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表明,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过度依赖于资源型产业,那么这个城市在未来很难获得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尽管西峡县农村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香菇,但是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福利,西峡县必须降低对香菇产业的依赖。西峡县政府现在也正在努力控制香菇产业的发展规模,增加猕猴桃等非资源型产业的规模。除此之外,西峡县政府还应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产业互动机制,促进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形成产业互动效应,发展农业,改善农村投资环境,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进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机制

尽管新农保已覆盖了西峡县的大部分农村人口,但是其养老金水平很难维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尤其是对于留守老人而言,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的生活完全靠自己打理,需要的开支更多。而且农村留守老人向个人账户的缴费金额大都没有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有些留守老人在晚年甚至都不能领取到养老金。所以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的补助力度。低保金的申请限制条件较多,而且老年人大都顾及颜面不愿去申请低保金。医保尽管解决了留守老人最头痛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有很多病医保无法报销,最终还是要由留守老人自己来负担这部分开支。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较差,一般只能医治感冒咳嗽等小疾小病,对于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下降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往往很难诊断出来,从而造成农村留守老人看病不及时,有病无法医治的现象。所以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亟需改善,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程晶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及其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4)

[2]张东红.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3)

[3]陈铁铮.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来自258位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趋势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