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的感性因素分析研究

2015-06-16 14:07王爱莲谢丹
商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旅游市场分析研究大学生

王爱莲 谢丹

[摘 要] 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选择性。大学生时间充裕,可支配收入少,但比较稳定,信息收集能力强,主要以结伴自助游为主,因此大学生旅游市场广阔。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出游时间以中短期为主,出游花费少。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群体其情感因素倾向于选择自然风光及休闲度假类旅游点,对红色旅游具有排斥心理,异域特色的景观为备选方案,旅游消费过程中不在意物质享受。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市场;感性因素;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As a special consumer group of tourism market,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judgment and selectivity. They have plenty of time and less disposable income. But the income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y have stro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ability and often opt independent travels with companions. In this connection, the travel market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great potential.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travel motivation. They usually take middle or short term tours with less travel spe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choose natural scenery and leisure tourist spots. Red tourism is rejected. Exotic landscape is an option. And they care less about creature comforts in the consumption proc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tourism market, perceptual factors, analysis

一、引言

旅游是一项感性消费与理性消费相结合的消费活动。除去对旅游过程的物质享受之外,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必然暗含一种情感方面的吸引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选择性。其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也更多关注其隐性品质和感性因素。旅游的感性因素具体指旅游产品在感情方面的隐形吸引力,是在物质享受之外,给消费者带来的情感享受,这种感性影响因素必然与目的地的自身特点相关。

理性影响因素包括对自身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目的地价格与消费水平,目的地的距离等方面。感性影响因素的出发点是情感,即个人偏好因素及个人情怀,本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时的考虑,即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商业消费、度假休闲、异域特色、红色旅游等方面;其二是旅游中的消费偏好,包括旅游服务、当地特产、旅游纪念品、休闲娱乐等。

本文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划分来论证大学生旅游时的主要感性驱动因素,即大学生旅游过程中在情感上的出发点,从而引导大学生旅游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背景

1.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

大学生旅游市场广阔。针对西安几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84%大学生普遍对旅游有较高的热情,12%表示可有可无,只有2%表示不喜欢旅游。并且有旅游倾向的同学均表示愿意多次的进行旅游消费。同时,大学生旅游时所产生的感性因素强烈。学生群体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考虑的方面很多,不仅仅是地域的价格水平,更多的是地域的景观特征,人文情怀等方面。旅游目的地本身所包含的情感上的吸引力才是大学生旅游的最主要特征。

2.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1)可支配收入较少,但比较稳定。多数大学生均是全日制在读,通常经济来源都是来自于父母或家人,也包括一些学生做兼职赚取零用钱,总体来说,在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比较少,但来源比较稳定,为旅游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也是调查感性驱动因素的基础。

(2)时间充裕。大学生时间充裕,学生群体有稳定的双休和寒暑假可供选择,时间上的选择面较广。调查显示,只有15%的受访者认为时间是限制其旅游的主要因素。

(3)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在进行旅游活动之前,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通过网络等媒介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搜索调查,收集信息,从中筛选,最终选定地点。

(4)结伴自助游为主,参团较少。考虑到安全、花费等因素,大学生旅游多为2-6集体行动。但出于追求自由和个性,往往不愿意参加旅游团。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旅游具备客观的基础条件,即在除去理性因素的基础上,调查其感性因素具有可行性。

3.大学生旅游偏好分析

大学生在旅游和一般大众旅游具有不同的状况,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旅游动机强烈。旅游动机指促使大学生发生旅游行为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大学生旅游动机主要包括扩展视野,增长见识休闲娱乐,以散心为主和一定的从众行为。其次,出游时间以中短期为主,虽然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充裕,但是连续的空闲时间仍然以中短期为主,学生群体的出游活动集中在3-5天。最后,出游花费较少,大学生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调查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花费是限制其旅游行为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消费欲望并不强烈。住宿、交通和餐饮基本只要满足需求即可,没有过多的要求。endprint

三、大学生旅游感性因素的调查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大学生年龄,时间条件已得到确定的旅游条件及动机,在调查旅游偏好及消费偏好的基础上得到主要的感性驱动因素。

1.调查目的和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为在校大学生,本文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大学生旅游活动的情感出发点、旅游习惯、消费偏好等内容,从而指导各旅游市场有针对性的满足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更好的开发当地旅游产品,使得各大旅游地区提高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2.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如引言所述,由于感性因素即个人偏好与个人情怀的影响,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包括对六个方面因素的考虑: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商业消费、度假休闲、异域特色、红色旅游。从全国选择六个典型城市代表上述六个方面,依次是:北京、西藏、上海、三亚、敦煌、延安。

其依据主要根据全国各地区4A级,5A级景区的个数及风格,以及各大城市中的商业区数量及商品质量判断商业消费区域,最终得到上述六个城市作为典型城市来进行分析论证。

通过在全国大学生群体中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这六个方面对大学生旅游的影响,六个城市能够更好的体现大学生旅游时所产生的感性因素从中得出哪些方面在大学生旅游中产生的效用较高,哪些效用较低。同时,调查学生群体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偏好。

本问卷发放500份,接收484份,回收率96.8%,有效率92%。

3.样本选择与问卷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时间条件、旅游偏好、消费偏好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以期得出哪些感性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旅游的主要驱动因素。

问卷设计中只包含影响大学生旅游的感性影响因素。问卷具体内容构成包括大学生年级调查、旅游是否有兴趣、出游原因或不出游原因、出游频次、旅游消费偏好、旅游形式、目的地选择、目的地兴趣调查、感性因素态度调查、目的地不满意因素调查等方面。

4.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方式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到以下结果:

(1)大学生旅游兴趣、频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对旅游活动感兴趣,有旅游的意向,愿意在空闲时间通过旅游来作为放松散心的方式。通过每年旅游活动频次的调查,大多数大学生每年出游至少1次,近30%的学生出游超过3次。

(2)目的地选择调查结果分析

这六个城市分别代表历史人文、自然风光、商业消费、度假休闲、异域特色、红色旅游,通过饼状图可以看出,40.32%的大学生有意向去西藏,38.71%的大学生有意向去海南三亚,因此,在上述六个城市中,西藏和三亚两个地方是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目的地的首选,其分别代表自然风光和休闲度假两个方面的感性因素。

虽然两个城市不能全部概括大学生旅游时所具有的感性因素,但是,可以表明,大学生在旅游时更倾向于自然风光和休闲度假两种情感。

(3)旅游情感偏好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休闲度假、商业消费、异域特色、红色旅游这六个方面感性影响因素所持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①大学生对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这两方面比较偏好,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

②对于异域特色,大多数人都选择的是尝试旅游,而并不作为主要旅游地点

③作为大学生,选择以商业消费为目的的旅游行为人数很少。

④超过80%的大学生对红色旅游不感兴趣。

其中,高山流水属于自然风光;园林景区,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属于历史人文;而海滨沙滩属于休闲度假类;商业区是以商业消费为目的的区域。

(4)购物偏好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购物行为不抵制,45.16%的学生认为在旅游中可以选择购买少量纪念品,37.1%的大学生都认为购物因素在旅游中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会产生购物行为,但是也都属于基础购物,即不会以购物作为旅游目的。

近七成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偶尔一次的高档消费,这表示大多数学生群体不会以高档消费作为旅游目的,而只是将其当做一次旅行体验。

(5)不满意因素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景点与环境的质量,当地的人文气息是影响大学生旅游质量的主要因素。景点与环境质量主要针对于自然风光及休闲度假两方面,商业气息及当地民风主要影响历史人文景观的质量。

四、大学生旅游感性因素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结论一:大学生群体其情感因素倾向于选择自然风光及休闲度假类旅游点,这两类的旅游因素给学生群体带来的效用最高。同时,这两类景点为大学生带来的不满意因素较少。

结论二:由于商业消费和度假休闲的消费水平高,对于可支配收入有限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均不是第一选择。大学生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对于物质享受不太在意,较高的一次消费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旅行体验的偶然的行为。大学生的旅游购物会相对集中于旅游纪念品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其更愿意购买一些具有感情寄托的产品,而不是消费品。

结论三:大学生群体对具有异域特色的景观抱有一种好奇感,但不是作为一种偏好。即会将这类景观作为备选方案而不是第一方案。

结论四:大学生群体普遍对红色旅游具有较高的排斥心理。对学生群体而言,红色旅游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冒险欲望,而对革命圣地等景区来说,其目标群体通常不是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长期接受思想教育的缘故,红色旅游景区对大学生来说与其从小形成的教育体系有着密切关系,历史政治等科目使景区不再具有新鲜感和刺激感。

综上所述,在不考虑理性因素的前提下,大学生旅游选择的目的地通常是一些自然景观壮丽,休闲度假配套设施良好的地区,而对于消费,虽然不是主要出发点,但是出于情感因素的考虑,会考虑购买当地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参 考 文 献]

[1]杜继淑,郑惠.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江娟,钟晶灵.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J].企业导报,2010(4)

[3]江娟丽.我国大学生旅游从众行为的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4]钱文芳.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目的地类型选择的实证研究[R].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2011

[5]王龙华.大学生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辽宁大学,企业管理,2012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市场分析研究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
高校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沂南县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