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的旅游情结及对现代旅游业的启示与影响

2015-06-16 14:07方法林
商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乾隆旅游业

方法林

[摘 要] 清乾隆帝六下江南,游览了江南众多景点,为沿大运河一带的江南地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从旅游情结的视角探讨乾隆下江南的作用和影响,具有较深刻的意义。通过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较好的结合,简要梳理与评析了学术界对乾隆下江南的研究,然后分析了乾隆旅游情结产生的缘由,继而详细阐述了旅游情结在乾隆下江南游玩景点中的体现,并指出旅游情结贯穿乾隆的旅游线路以及所有的旅游活动,并探析了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对现代旅游业的启示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乾隆;六下江南;旅游情结;旅游业;启示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一、前言

中国帝王的巡游活动在两千年前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就开始了,史料记载他们的巡游活动叫做“巡守”或者“巡幸”等等,无论何种名号,都是指帝王们出于各种目的,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所进行的远离京城、有一定距离并且耗费些许时日的旅行活动,是帝王获得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想信息的有效途径,更是帝王们借以游览名山胜迹的有利机会。历史上,黄帝、汉武帝、康熙皇帝,都是喜好巡游的帝王,乾隆皇帝更是效仿乃祖将封建社会帝王的巡游活动推上了顶峰。但学术界对于乾隆出游的研究成果尚少,以旅游情结的角度来研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活动更不多见。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六下江南活动尽管耗费了大量的国库开支,但不可否认的是六下江南为我国现今旅游业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文献综述

乾隆六下江南的研究最早见于明国时期许指严所著的《南巡秘记》,其以乾隆六次南巡为主线,对相关的秘闻故事做了较系统的阐述[1]。至今研究乾隆南巡的文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乾隆南巡的主要原因、大体情况及产生的成效等方面进行研究,如唐文基、罗庆泅著《乾隆传》,把省方问俗下江南作为乾隆盛世的内容作了分析。左步青在《乾隆南巡》一文中较详细地描述了乾隆南巡的概况,并论述了南巡的政治功能和意义。周远廉之《乾隆皇帝大传》,从巡游的主要原因、大体情况以及产生的成效等方面论述了乾隆帝的出游情况。徐志平[2]从“敬天明理”的角度剖析了《南巡记》,并认为乾隆南巡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皇权统治。林吉玲《康乾南巡及其对运河区域的影响》,通过比较康乾二帝南巡的目的与作用,认为康熙帝南巡促进了东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乾隆帝南巡则加重了封建政风的败坏,激化了阶级矛盾,清朝从此由盛转衰。王学泰[3]采用较诙谐的叙事手法,例举一些小故事说明乾隆南巡的奢华与浪费,认为乾隆南巡带来了增加百姓的苦难等负面影响。

第二,从康乾二帝南巡的路线及产生的客观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如李大鸣《清朝皇帝的江南情缘))从康乾二帝南巡的路线以及产生的客观作用等方面探讨了他们巡游的意义。林吉玲[4]认为康熙、乾隆分别沿运河六巡江南,线路相同但二人的南巡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同。霍玉敏[5]从康乾二帝南巡的出行风格、扰民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康熙的南巡促进了东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乾隆的南巡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阶级矛盾。

第三,从文学角度品评帝王巡游行为的。童立群[6]将小说与历史相联系,认为《红楼梦》中“借省亲事写南巡”写的是乾隆十六年的南巡。席会东[7]较新颖的从运河图着手来研究乾隆南巡,认为高斌《南河图说》是乾隆南巡路线和巡视内容的重要依据。申丽萍[8]通过探讨乾隆帝南巡期间与南巡行宫相关的御制诗,分析行宫营造的文化背景、思想内涵等,进而探析了乾隆审美情趣在南巡行宫中的体现。赵莎莎[9]从戏曲史的角度来探析乾隆下江南,并阐述了南巡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第四,从旅游史的角度对乾隆巡游进行研究。一方面从乾隆皇帝巡幸旅游与行宫的发展的角度研究,如牛创平《乾隆皇帝的巡幸旅游与行宫》。另一方面有一些在帝王巡游与中国古代的旅游中提及乾隆巡游促进中国古代旅游的发展,以《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和李岩[10]《帝王巡游与中国古代的旅游》为代表,着重阐述了巡游活动作为旅游活动的演变、目的和意义。赵丽云[11]从旅游史的视角来探析乾隆巡游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五,从其他视角研究乾隆南巡的影响。诸荣会《江南风景在君怀—康熙、乾隆“南巡”比说》,主要是对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位皇帝的南巡进行比较,侧重叙事,丁琼[12]《乾隆南巡二三事》一文从乾隆南巡中视察海塘工程、废后事件等阐述乾隆的南巡情况。李雪艳《乾隆南巡的铺张》,以南巡的铺张浪费角度来分析乾隆南巡为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朱华锦《我适乘舟经泽国—乾隆南巡与邵伯水利》,从乾隆皇帝南巡了解下情,治理邵伯水患的角度作了论述。王学泰《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从古代帝王巡狩说到乾隆南巡—“盛典”之站》,综合了历代帝王的巡游而后以乾隆南巡为重点分析。

通过梳理与分析有关乾隆南巡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学者们较多的是对乾隆南巡进行理论研究,很少涉及到其南巡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研究,尤其是对现代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较少;研究方法上较多的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少;从旅游的角度探析乾隆巡游的论文很匮乏。基于此,本文在详细检索有关记录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档案、实录、起居注以及地方志等史料的基础上,探析乾隆帝六下江南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现代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市场的繁荣所作出的贡献。

三、乾隆旅游情结的产生

当代文人曾说:江南是一种意境,一种诗情画意,一种韵味秀美,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对它魂牵梦绕,甚至连主宰天下的帝王也不例外。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乾隆皇帝,就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南下游历江南,创造了六下江南的佳话,流传千古。endprint

乾隆下江南,到过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杭州、江宁等江南许多地方,而且还将他的“南巡”视作其平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之一。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那为什么乾隆皇帝要如此兴师动众地南往北返、一连六下江南呢?当今许多学者认为,帝王巡游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也有学者认为巡游有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考虑,但如果我们把乾隆下江南这一帝王巡游活动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不难发现,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固然有治国安邦之良苦用心,也有着平常人赏山娱水、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因为乾隆亦是凡人,而远行的欲望是人的本性[13]。

乾隆认为:“江南名胜甲天下,诚亲掖安舆,跳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14]。”这不仅充分肯定了江南地区特殊的经济、文化地位,也说明了江南具有其独特的山水风景和人文气息魅力。乾隆下江南

在时间的选择上是有讲究的一般选择在正月出发四五月回来,这时正是江南气候、风景最适宜旅游和观赏的季节且每次沿途均造访各地名胜古迹,游遍大好河山,看遍人间美景。以扬州为例,乾隆在扬州有行宫四个,即金山、焦山、天宁寺和高曼寺行宫,而六巡江南都在扬州逗留,游览了各个名胜景点,还有许多寺庙,以及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红桥揽胜等二十四景点[15]。

因而本文认为,乾隆六下江南一方面有政治原因,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对自然的好奇和对旅游的期盼,这种好奇和期盼体现在六次下江南的情结上。

四、乾隆下江南中旅游情结的体现

(一)旅游情结体现之旅游时间

从史料记载乾隆南巡时间每次都是选在正月(见表1),历时百余天,正月出发一路正好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尤其是春暖花开、美景四溢的扬州、南京、镇江、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

(二)旅游情结体现之旅游线路

乾隆南巡线路主要从北京出发依次到达淮安、扬州、南京、镇江、苏州、杭州、绍兴等,而且历次巡游的线路比较固定。历史上从古到今这些地区都是五我国经济和政治繁荣的都市,交通发达,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较好,尤其是这些地方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美丽,称得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食、美景、美女不胜枚举。

(三)旅游情结体现之旅游景点

乾隆六下江南,游遍了扬州、镇江、苏州、杭州等地的主要景点,在游玩这些景点时,乾隆吟诗题词、赐名题诗,游玩兴致较好。从乾隆六下江南游玩的景点过程中,可以发现乾隆对旅游的喜爱,这也正是一种赏山玩水、回归自然的旅游情结。

1.扬州。扬州主要的景点有瘦西湖、旧园、净香园、趣园、南园。《南巡盛典》中附录有一百多幅绘画,盛景的画面,婉丽繁复而不失明净挺拔,是清代殿版画中的上乘之作;这些画面如今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扬州行宫名胜全图》全部能够找到。

2.镇江。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时更名为镇江。对于镇江的山水风景,乾隆皇帝是赞赏有加、喜爱至极。乾隆多次经过镇江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金山寺和焦山。其中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乾隆还曾在金山建文宗阁用来贮藏《四库全书》。

3.苏州。乾隆帝六下江南,往返苏州十二次,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将乾隆游历苏州的情景收录其中;现存于苏州的乾隆御道,也是见证当时乾隆南巡的主要物证。穹隆山,是乾隆六次祈福的地方;邓尉山,不仅有秀丽的湖光山色,而且是探梅胜地,乾隆帝每次南巡都到此探梅。除此之外,乾隆还游历过沧浪亭、狮子林、虎丘、木渎小镇等。

4.杭州。西湖十景,是乾隆每次去杭州必赏玩的景点。其中的小有天园,在南屏山麓山腰之上,登上山巅,便可以览尽西湖风光,乾隆皇帝为之流连,为之倚吟。乾隆将此景仍以“小有天花板园”之名仿建于圆明园长春园内“思永齐”之东别院。小有天园与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并称为清乾隆时期“江南的四大名园”,深受乾隆喜爱。当时“西湖十景”的每一景边上,都有一个御碑亭,亭中御碑,正面是康熙题的景点名,背面是乾隆为景点题的一首诗。

5.南京。南京,是乾隆南巡必经的一站,其山环水抱,一直是中国的东南的重镇,清代两江总督的衙门就设在这里。这里有着诸多的景点和古迹,它们也都留下了乾隆的足迹。而在南京诸多被乾隆游玩的的景点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孝陵,这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乾隆皇帝他每次都要去明孝陵祭祀,并遣还提笔手书谒明孝陵诗碑两方。第一次南巡时,乾隆亲祭南京的明孝陵,祭祀明时,乾隆为主祭人,祭文有“对钟阜之盘龙,松楸无恙。见故宫之石马,功绩犹存”字样。

(四)旅游情结体现之住宿选择

乾隆六下江南,所选驻跸之地也特别讲究。首次南巡时,乾隆选择的是在扬州三叉河畔的塔湾行宫,往后的五次南巡,其下属臣僚为其提供了一个风景美丽的天宁寺行宫或称西园。乾隆可以很便利的去欣赏京杭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如邵伯镇、茱萸湾、凤凰桥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乾隆下江南时所住的行宫附近不是绿草如茵就是风景如画。最典型的是镇江焦山其四面环水是长江中唯一一座“水上公园”,乾隆皇帝八上焦山、五次小憩体现出其喜爱山水的旅游情结。

(五)旅游情结体现之饮食选择

乾隆南巡时特别讲究口腹享受,对南方菜赞不绝口。在于博物院的清代内务府“御茶膳房”的档案中,有一份《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就记载着乾隆三十年南巡期间的饮膳底单。在一堆“龙凤菜点”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达官显贵们进献的当地风味菜,例如肉丝响馅子、燕笋火熏白菜、腌菜花、炒面筋、火腿、炒野鸭子丸子炖豆腐等。乾隆尝尽江南的美食,如扬州干丝、永丰五味香干、松江四鳃鲈鱼等,这些美食让乾隆满意而归,进一步增强了其旅游情结。

五、乾隆下江南对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帝王巡游的时间、地点、方向和线路以及留下的行宫、曾经吃过的食品、喝过的酒写过的诗、立下的碑等,也往往在其后不久就成为各地开发旅游的热点、热线和重要的旅游产品。如泰山成了中国的第一山,苏杭也由此成为游人向往的天堂,沿大运河一线成了旅游观光线路中最富吸引力的一条通道。endprint

(一)乾隆下江南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开发

乾隆六下江南,不仅推动了当时江南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当今旅游企业开发旅游资源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乾隆所走过的景点和线路很多都成为当今的旅游热点线路和热点景区,如扬州精品旅游线路“乾隆水上游览线”;镇江打出乾隆牌开发“镇江乾隆游”线路;石家庄中桥国际旅行社打造的石家庄到上海旅游线路,重走乾隆下江南;杭州成立筹建“乾隆南巡京杭运河城市节点旅游联盟协作”组织,沿乾隆六次下江南的路线踩点和调研,编辑了《中华祥和之旅、乾隆南巡经典旅游线路手册》和“乾隆南巡(京杭运河)旅行社联盟”等一些列旅游景点和线路,这些旅游线路的开发即传承了文化,又推动和丰富了江南旅游业的发展。

(二)乾隆下江南美食文化的开发

乾隆在位时,国泰民安,“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江南的美食和美女、美景让他魂牵梦萦,而且给后人留下一段段美食传说佳话。乾隆六下江南,每到之处必品尝美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美食(如表3所示),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一探究竟,去寻找和品尝这一传说中的乾隆菜。更有很多地方的美食打出“乾隆牌”,如扬州烹饪界不断研究、探索,推陈出新,制作成功了乾隆御宴;镇江的高档宾馆内设有乾隆厅,全套仿宫廷用的银餐具,服务员着清代宫女服饰。身临其境,仿佛和皇帝共进晚餐,着实要发一番思古之幽情。

(三)乾隆下江南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

旅游商品尤其是嵌入文化主题的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乾隆六下江南,所到之处品酒着墨,吃、喝、用等都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各节点旅游城市纷纷研究开发以乾隆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如大清乾隆烟脂盒、乾隆烟墨宣纸、青釉、佩剑、乾隆通宝、乾隆盘子、乾隆赏瓶、乾隆玉玺、乾隆斗彩、乾隆扇、乾隆御鸭、乾隆御酒。

(四)乾隆下江南旅游文化的开发

随着大众旅游和全民休闲的兴起,文化旅游受到国民的追捧和喜爱,因此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乾隆六下江南而言,乾隆遍游了江南的名园秀水,所到之处刻石、题字、题诗,为后代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增添了景区的神秘感和独特魅力。在我国历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撰写碑文较多的有两位,即清代的康熙和乾隆,但乾隆下江南所到之处留下的御碑亭成为一道十分重要的景观。乾隆喜爱作诗,一生作诗43000首诗,南巡期间,平均每日作诗约四首(如表5所示)。现今,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御碑上仍有着乾隆所题诗——“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浣影镜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饱弄金秋万顷流”。乾隆所题之诗,引发游人的无限遐想,也使景区名声大噪。乾隆所游之处,景色优美,在现代仍颇受游客的亲睐,很多成为著名景点。如苏州的沧浪亭是当今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篦箕巷为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天平山为国家太湖名胜区木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等。

乾隆六下江南,留下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各地文化的融合贯通,使江南形成了独有的江南文化,这种文化,不仅有属于它自己的审美观,还有其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自然风采、戏曲曲艺等。江南独特的山水文化和城市情调,是任何一个旅游城市都无法复制的,这也吸引着大批文人学者的到来,而他们的到来,也带给江南更多的生机,使得江南成为一个生机勃勃,为人向往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兼有的地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结语

乾隆六下江南,进一步稳固了政权,加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是极大的促进,形成了满汉和睦的局面,而一个安稳和谐的社会环境,正是旅游生根发展的必须土壤。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为其争取来了更为稳固的南方政局,也为江南换来了更为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江南也得向更多人展示它独有的秀美山水。

综上可知,乾隆六下江南对当时的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既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更是直接推广了众多的旅游景点,并将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等大运河沿线的江南城市连成一线,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线路和区域。与此同时,对于后世而言,乾隆六下江南,留下了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其下江南时各地对道路、桥梁、庙宇、树木、山石予以整修;巡游时,乾隆又多有刻石、题字、题诗。这使得其参观景点的建筑、绘画、雕塑之多,艺术、历史价值之高,都相较之前大为增加。其六下江南对各地风景名胜的宣传,对各地民生民俗的融合,对各种地方菜系的推广,都是留给我们当代的宝贵遗产。换言之,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为中国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从此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参 考 文 献]

[1]章开沅,饶怀民,严昌洪.清通鉴·雍正朝乾隆朝[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徐志平.“敬天”与“明理”——读乾隆的《南巡记》[J].治理之鉴,2012(2):79-80

[3]王学泰.从古代帝王巡守说到乾隆南巡“盛典”之玷[J].紫禁城,(143):15-23

[4]林吉玲.康乾南巡及其对运河区域的影响[J].山东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65-67

[5]霍玉敏.康熙、乾隆南巡异同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26-30

[6]童立群.“借省亲事写南巡”写的是乾隆十六年的南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2-15

[7]席会东.高斌《南河图说》与乾隆首次南巡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27(2):132-142

[8]申丽萍.乾隆帝六次南巡行宫御制诗与南巡行宫的特色意匠[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5):928-934

[9]赵莎莎.戏曲史视野中的乾隆皇帝下江南[D].厦门大学,2007

[10]李岩帝王巡游与中国古代的旅游广西社会科学2004(9):159-160

[11]赵丽云.乾隆巡游研究——以旅游史为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9

[12]丁琼.乾隆南巡二三事[J].中国档案,1999(1):46-47

[13]马宝建.发生学视角下自然旅游的本质和行为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65-67

[14]清实录·卷三五零[Z].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朱宗宙.乾隆南巡与扬州[J].扬州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137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乾隆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想要退休非易事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老翁妙对戏乾隆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多面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