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瓮安“新路”凝心聚力

2015-06-19 16:11文丨屈
当代贵州 2015年40期
关键词:瓮安县瓮安新路

文丨屈 芳

为瓮安“新路”凝心聚力

文丨屈 芳

瓮安县组织部门将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组织工作中落地生根,为瓮安冲出“经济洼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上下是莫大的鼓舞、巨大的动力和重大的机遇。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贵州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总纲,更是习近平总书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组织部门,要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也要始终坚持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主线,在瓮安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争当推动先锋。

把握两个关键选拔“好干部”

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好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和程序是做好工作的两个关键,瓮安县把民主和程序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扩大初始提名。对乡镇党政正职、综合经济部门正职等重要岗位的提名人选,通过组织召开全委会或全委扩大会,由四家班子和其他县级领导、县委委员进行推荐。乡镇和部门其他副科级干部原则上均由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提名。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瓮安县将综合考察的16个县直部门正职人选、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人选在县委全委会议上进行推荐,按1:3的比例确定差额推荐人选。

充分发扬民主。推荐前,坚持认真制定推荐方案,明确推荐范围、职位要求等事项;推荐中,坚持发布考察预告,采取书面推荐与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书面推荐和谈话推荐范围扩大到全体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后,坚持集体讨论确定重点考察对象;确定重点考察对象时,坚持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研究,不是多数人赞成的、群众普遍反映不好的不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严格推荐考察。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出台《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跟踪问效,发放《干部履职意向调查表》,及时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思想动态。将干部考察延伸到社区、邻里、党支部和服务对象,突出对干部“德”的考核,考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出台《瓮安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考察办法(试行)》,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纳入干部提拔、交流、调整考察范畴,对科级干部拟提拔对象实行财产和任前“双公示”。严格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档案查阅、考察结果会审工作程序,充分征求县纪检监察、政法、审计、计生和法制等部门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确保考察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短信》10月17日,中国财政杂志社2015年度全国财政宣传工作会议在兴义召开。

坚持两个重点管理“好队伍”

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大事。只有不断加强和优化干部教育培养、监督好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焕发勃勃生机。瓮安县在干部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中,注重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入手。

抓思想政治教育补“钙”。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逐步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引领学”、交流讨论“互动学”、实地教育“体验学”、舆论导向“引导学”、丰富载体“形象学”、强化督查“推进学”的“六学”模式。

抓日常监管提“神”。相继研究出台《科级及以下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实施办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影响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关于一般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着力扎牢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笼子,正风肃纪,树立好公仆形象。

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一报告两评议”、约谈、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离任、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对“人、财、物”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

作者(中)走访贫困村贫困户(瓮安县委组织部供图)

抓教育培养“蹲苗”。拉手“结对子”,对新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人联系帮带;培训“常充电”,结合中心任务,对乡科级干部主要采取“走出去”的“菜单式”和“请进来”的“订单式”培训,要求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带着工作参加培训,培训后要求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报告、有工作举措;双向“挂职学”,积极争取省、州部门和对口帮扶地区的支持,精选优秀干部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守住两条主线建设“好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8年“6·28”事件发生后,瓮安县痛定思痛、浴火重生,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强基固本,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功能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实现民族团结、共生共荣、和谐稳定。

强基础重保障,发挥好政治功能。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头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确保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严肃政治生活,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议事。

聚民心增活力,发挥好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困难户”制度,形成服务合力做好群众工作。利用县、乡(镇)、村群众工作中心、站、点三级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一站式接待处理、一条龙集中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使群众工作网络真正成为“群众之家”;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1+3”服务模式,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与1户留守儿童、1户困难群众、1户致富能手进行“结亲”帮扶,让各级党员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提供“心贴心”服务;深入开展“三亮一创”活动,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承诺,亮出党员行动,创建争优目标,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惠民生奔小康,发挥好发展功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消除“空壳村”。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通过3年时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确保每村有5万元以上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深入推进“两带两增奔小康”“双联双助促发展”等活动,着力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帮助制定创业增收计划,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进行创业带富,推进强村富民;持续开展率先小康驻村,选派第一书记、驻企特派员等,将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企业,为一线发展提供人力、智力、资源等支撑,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瓮安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工作方法,对瓮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组织部门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监督干部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瓮安县组织部门将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组织工作中落地生根,为瓮安冲出“经济洼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者系瓮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瓮安县瓮安新路
春华秋实喜丰收 战鼓催征闯新路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创新驱动“贵州新路”具有全国意义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瓮安:“体旅融合”新路径
党建引领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
瓮安县召开2017年离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浅谈瓮安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修养
瓮安县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