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素材,训练当堂习作

2015-06-22 14:34罗燕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当堂演练习作

罗燕芳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目前现状是学生一提到写习作仍旧唉声叹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记忆,无真情可抒发。《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命题作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大部分同学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想不出什么事情难忘,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仔细思考,发现学生的脑袋里缺乏写作的材料,可见,作文教学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感受,笔者认为及时挖掘生活的素材当堂写作,将习作的素材刻入大脑是十分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当堂习作

创设情境进行写作,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怎样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素材,并把它们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我设计了一些场景,让学生们在场景中观察、识记,联想、想象,随后马上进行写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4月1日愚人节这天,我利用这个节日的特点精心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铃声刚响,我严肃地走进教室,一声不吭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着:请拿出默写纸!接着转过身环顾着教室,学生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教室渐渐安静直到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同,心里想的肯定不同。于是我又在黑板上写下:默写第3单元的日积月累。学生看着我,带着惊讶进行默写,但是明显有一些想交流的愿望,一个性子猴急的班干部忍不住站起来,小声地问:“老师,您生病了吗?嗓子哑了吧?”我摇了摇头,这时另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生气了,昨天我们班的路队挨批评了!”我微笑着摇了摇头,此时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我又接着在黑板上发出指令:默写完请各小组长收。学生乖乖的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连平时爱说话的、爱捣蛋的同学也不例外。我温柔地摸摸他们的头,竖起大拇指夸奖他们!这时一个可爱的学生一边做着手势示意我一边说:“老师我来帮您吧。”看着这些天真善良的孩子,我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顿时教室炸开了锅:“老师,老师您这是唱哪出?老师为什么装哑巴?”同学们像机关枪扫射似的问了一系列的问题,我笑而不答,又在黑板上写了个:猜一猜!教室的气氛可热烈了,有的说老师考验同学的耐心,有的说是老师给大家提个醒今后老师嗓子哑了应该怎么做。我连续打了几个叉,这时平时机灵的张博深同学调皮地说:“今天是愚人节。”我给了他大大的笑脸。而此时教室里的热闹更是高潮迭起。到这时我知道这堂精心创设的习作课已成功了,随即在黑板上大大写上:把刚才的情景马上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定,要写出心理活动,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场面描写。伴随着“中计了!中计了”坏笑声,同学们很快乐地进入习作的状态。当然习作的效果是很好的,光是题目的制定就精彩纷呈:有趣的愚人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开心一堂课、上当了的感觉真好、哦,2014年的愚人节等,学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从心理活动方面准确地写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这样写:老师葫芦里买什么药?难道嗓子哑了?有点不像;难道我们惹老师生气了,老师用沉默表示心里的气恼?不是,我们的老师可是有名的急性子,不摆事实讲道理绝不是她的作风;难道是一场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我的心里像藏着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真实的心理在笔下哗哗地流淌出来。学生一气呵成,脸上满是笑容,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困难。当然精彩的文章比比皆是。而且这样一堂有趣的课使他们终身难忘,深深记在脑子里了。以至于今后写难忘的事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出来,成为写作的素材。巧设情境,大大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使学生乐写,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了。

二、突发事件,当堂习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想。教师要有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有人为也有自然环境造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值日生不负责任导致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有的同学投机取巧乱倒垃圾的现象,以及放学时天降大雨将同学困在教室。这些事情,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大餐。上个学期一个下午,第二节课,突然间老天发怒变脸,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我马上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观察窗外的天空,室外的榕树、花、草和教室里同学们的反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达20分钟后马上执笔写。同学真切地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生动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道:教室里的日光灯似乎也受到了雷电的惊吓,忽明忽暗的,给教室添了一些恐怖的色彩,我暗暗地想:老天发怒的样子狰狞极了!有的同学则从室外景物入手:利剑一样的闪电划破黑漆漆的天空,随即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我的心跳加快,呼呼地大风吹得窗户啪啪作响。粗壮的大榕树也顾不上自己的姿态了,在大风中暴雨里痛苦地摇摆着身子,花和草已经看不到了。天地间拉起了厚厚的雨帘。一篇篇习作给了我惊喜,我想这样的习作经历是刻骨铭心的,学会及时写下经历的事情,记忆的电脑中就像储存器一样把这些事牢牢地记住了,随时能播放。

三、校园新事,当堂习作

我们的校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的新鲜事,这些事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实践的,把这些新鲜事及时写下来,大大丰富了习作的材料。比如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到学校讲课,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商晓娜到学校签名售书,学校开展的预防地震或是火灾的演练,以及学校进行的航模科技表演等。学校的新鲜事很多,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善于引导,让学生从中既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能将体验汇成文字,进行习作的训练。例如刚刚开展的预防火灾演习,我以《难忘的3分55秒》为题让学生进行演练后马上进行习作。并指导写作的结构:演练前——演练时——演练后,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场面描写。学生立刻写出自己演练前的感受: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忽然,广播里传来甘老师急促的声音:“现在发生紧急情况,校园发生火灾,请同学们快速撤离。”接着警铃大作,在校园的上空回旋着。演练时,同学们个个神色紧张,如临大敌。就连平时的“幽默大师”林义晨也不再说笑了,成了“沉默大师”,他像只敏捷的猴子,脸上毫无笑容,快速往下跑去。到处都传来了脚步声。其他班级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个个弯着腰,弓着背,迅速地跑向操场。演习后,甘老师走上主席台,高兴地说:“这次预防火灾疏散演习活动十分成功,全校2600多位师生仅用了3分55秒!”顿时全校同学掌声雷动。这次的疏散演习活动,让我学会了在灾害来临时怎样逃生,又为以后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打下了应对的基础,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次安全疏散演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知道,生活是生命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是生命感受与体验的源头,也是习作的源头。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生活相结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当堂习作,让瞬间成为永恒。

猜你喜欢
当堂演练习作
首次演练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未雨绸缪演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