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在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中的应用

2015-06-23 13:56叶艳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低值易耗品护理学自律

刘 洁,叶艳胜

(湖北科技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五常法”在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中的应用

刘 洁,叶艳胜

(湖北科技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运用“五常法”提高护理学开放实验室管理效果。根据护理学实验室开放过程遇到的问题,按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原则,制定符合本专业要求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五常法”实施后,实验设备损坏少,低值易耗品损耗率显著下降;学生慎独意识增强,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室卫生环境明显改观。“五常法”管理护理学开放实验室效果好,值得推广。

“五常法”;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效果

“五常法”是一种现场管理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1]。最初起源于日本,近年来,渐被国内诸多企业所采用,改善环境品质,提高效率、安全、自身形象以及竞争力,并在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我院实验室从2001年起对本院全体学生实行开放,年均接待学生达1万人次。开放过程中遇到器械损坏、丢失严重,低值易耗品浪费大,器械用后不归位、摆放混乱、再次使用难以寻找,卫生情况差等一系列问题。开放实验室仅配有两名实验员,管理难度大。自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引进“五常法”进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五常法”定义

常组织是将实验以外的物品,分为即用与待用,过期的、不必要的都清除掉。常整顿是把必需要用的物品,按规定摆放,并加以标记。常清洁是打扫实验室内所有地方,保持环境整洁。常规范是要定期重复组织、整顿和清洁过程,以维持其成果。常自律是每位同学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

二、实施“五常法”

在上学年末,对下学年即将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训练的学生,进行分组,每批分4个大组,每大组分6小组,每小组3-4人,选出大小组组长。提前召集班长、学习委员、大组长、小组长进行“五常法”培训,熟悉“五常法”的基本知识,管理方法,以便在后续开放过程中进行逐层管理。开学后,对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全体学生,进行“五常法”培训,日常使用流程说明,注意事项,违规后的惩罚等。

(一)常组织

舍弃看似可用,实际长期未动的物品,如老旧硬化的橡胶制品、过期无用的药品。一次性耗材如输液管、注射器、棉球、棉签等,采购时要注意耗材的有效期,以免过期浪费。仪器设备要求摆放位置固定,粘贴统一的管理编号,悬挂操作规程、仪器设备记录本,执行登记制度。使用频率低的器械打包,做好标记,归入库房,利用电脑做好物品管理。

(二)常整顿

根据实验分组表,统一规定柜内各种物品数量。每月末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室物品清理,按使用频率,大小,性质,有效期进行分类。如使用频率高的镊子、治疗碗、弯盘等小件物品放器械柜上层,不锈钢储槽、便盆等大件物品放下层。按物品属性划分不锈钢类、布类、橡胶杂物类,每类物品放置单独的器械柜。器械柜全部使用透明玻璃柜门,柜内按物品大小,合理配置透明塑料盒,盒内朝向玻璃柜门的一侧贴上品名标签,方便取用及还原。柜体一侧张贴物品数量清单,悬挂记录本与笔,方便记录与补充遗失物品。

(三)常清洁

每次开放后小组长带领组员清理器械柜,清洗、擦干不锈钢物品,对注射器、输液管等一次性物品进行毁形处理,将废弃棉球、棉签、纱布等消耗品放入指定垃圾桶内。实验室要湿式打扫,地面、操作台面、治疗车、床头柜处要擦拭干净,不能有灰尘。清洁计划表要张贴于实验室内,每次执行后要求签名。

(四)常规范

实验室清洁纳入日常管理体系,保持实验室清洁是每位同学的义务。课后、周末、月末要进行常规的组织、整顿和清洁,以保持整洁、明亮、有条理的实验环境。每学期末实验室再进行一次全面整理,清除卫生死角。

(五)常自律

把“五常法”理念融入实验室日常管理中,让学生养成慎独、自律的好习惯。做法:制定可行的管理细则,将其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使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并严格执行,违规必究。

三、结 果

(一)器械设备损失率下降,比较数据见表1。可见,“五常法”实施后,器械设备损失率显著下降(P<0.05),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开放实验室运行成本,减少浪费,做到物尽其用。

(二)低值易耗品损耗量显著减少,现举例如下(见表2)。易耗品的减少,既降低实验室成本,又节约存放耗材所需的实验室空间,可谓一举两得。

四、讨 论

研究显示,开放实验室五常法实施前后,器械设备年损坏率、丢失率,低值易耗品损耗量,均显著下降。物品清理后,实验操作空间增大,仪器设备摆放有序,能即时归还至指定位置,后续取用迅速。如有损坏,也可通过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追查到人,进行问责。清洁计划表执行后签名,责任到人,结合惩罚措施,基本杜绝了学生懒散和互相推诿的现象。 “五常法”中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实验室环境品质。常规范、常自律改变学生思维模式,让其进入“主人”角色。从在教师指导下的“如何做”,转换成我应该“怎样做”,从而约束自身行为。制定“五常法”管理细则和惩罚措施前,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激发管理兴趣。实施后学生会具有归属感,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强化慎独意识[3],为她们踏上以后的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五常法”值得在相关专业的开放实验室推广。

[1]彭虹,叶有强.彭君.“五常法”在体检报告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1):394~395.

[2]吴友凤,沈军.“5S”在护理实验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8):2 134~2 135.

[3]张玲珊.在护理课堂教学中培养护生的“慎独”品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2):126~128.

2095-4654(2015)02-0195-02

2014-12-14

湖北科技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12X012C)

G647

A

猜你喜欢
低值易耗品护理学自律
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高效化探讨与研究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能自律者为俊杰
事业单位低值易耗品管理分析
内部控制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以A环境保护研究所为例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改进和加强铁路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