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心理效应之石攻语文复习之玉

2015-07-01 15:16陈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复习课小学语文

陈娟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课;心理效应

小学语文的复习课教学,有别于新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往的复习课,往往都是教师唱主角,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听起来却枯燥乏味,复习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自然不好。如何在“生本”课堂中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语文复习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在教学策略上加以改进,我还尝试着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利用和发挥心理效应的作用,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 巧用“南风效应”,吹散学生考前畏难情绪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它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寒冷刺骨,结果行人因为冷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 行人觉得热,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方法。我们知道,影响学生成绩的,除了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处,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有些学生因为害怕考不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常常产生焦虑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对学习产生负面的感觉。因此,在语文的复习课上,我们应该巧用“南风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

一次上六年级的期末复习课,复习整读音节时,因为是小学一年级的知识,遗忘率较高,很多学生都记不住16个整读音节,错误很多。我引导学生反复记忆,效果还是不够好,一气之下,忍不住批评了学生几句。结果学生都战战兢兢,生怕再错会被老师批评,一堂复习课就在16个整读音节上纠缠,气氛非常压抑。下课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如果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于是在下一节课,我和学生一起想办法,最后集思广益,发明了一首顺口溜“因(yin)一(yi)夜(ye)雨(yu),无(wu)云(yun)映(ying)圆(yuan)月(yue)。”,再加上好记的“zhi chi shi ri zi ci si”,学生一下子就记往了16个整读音节。小测下来,正确率在95%以上,学生们都如释重负。欢声笑语带走了学生心头对整读音节的畏难情绪,学生在课堂上也更愿意和老师主动沟通了,为语文复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二、避免“超限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方法

“超限效应”源于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款,并决定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马克·吐温为什么最后会气愤,不仅没有捐钱,反而还偷钱呢?因为牧师讲得太久了,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

反思我们的语文复习课,我们是不是也犯过如牧师那样的错误呢?有时我们为了让学生记住需要背诵的内容或词语,每次都反复强调,喋喋不休,甚至考试前还不忘记再三提醒,可是考完后发现学生错误依旧。试想,学生已经在这种“过度”强调中丧失了兴趣,我们又怎么能达到提高语文课复习效率的目的呢?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改变教学的方法,例如复习生字时,可以这样要求: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时,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可以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可以让学生每人出一道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

这样的复习方法,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自身受益,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了更多的学情信息,能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因此,我们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复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三、重视“登门槛效应”,点燃学生的进取心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人到富人家门口要求在火炉旁烤干衣服,仆人就让他进去了。然后这个可怜的人请求厨娘借给他一口锅让他煮点“石头汤”喝,厨娘很惊讶就答应了。于是穷人捡了块石头放进锅里煮,又要求厨娘放点盐,后来又要求给些碎菜叶,甚至是一些碎肉末。后来,他把石头捞出来,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心理学上把这种先提出较小的易于接受的要求,然后提出较高较大的要求,诱使人们依从的方法称为“登门槛技术”。大量的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可改变人们心态和行为的一种效应。

在语文复习课上,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产生倦怠的情绪;学困生成绩上不去产生消极的心理,对于复习课没有兴趣的情况。

因此,在语文复习课上,我们在制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优等生适当上调一些难度,而对学困生适当降低一点难度,只要达到各自的既定标准,虽然分数不一样,都可以给优,从而点燃各种程度学生的进取心。

例如在六年级复习生字词时,一开始我规定每错一个词扣五分。结果几次小测下来,优等生都能得到九十分以上,但觉得太简单了,激发不了斗志。而学困生呢,每次都徘徊在六七十分左右,永远达不到优,兴味索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调整了复习的策略,请他们自己制定一个标准,如果达到了都可以得优。另外,优等生和学困生结对子,如果都达到标准,就都可以额外再加分。这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就能提升复习课教学的成效。

四、克服“詹森效应”,培养学生良好应试心态

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都很失望。这主要是他压力过大、过度紧张导致的。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常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平时考试成绩都非常好,但一到大考成绩就很不理想,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大考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心情紧张,发挥失常,也就是常说的心理素质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课上,使他们克服“詹森效应”,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态。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正确认识自己,保持平常心态。在复习课时,学生可以给自己一个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定位,只要能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就是成功了,不必强求自己必须考到很高的分数。老师和家长也要有平常心,期望过高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学生一上考场就紧张,就不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善于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少闻则寡识,无知则愚钝”,在复习课上,每次练习和小考后,都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总结自己的得失,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应对考试的策略。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应对压力,从而克服“詹森效应”,从容应对考场上的竞争。

总之,在“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心理效应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远远不止这几种。在语文复习的课堂上,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用心与学生交流,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借心理效应之石,攻语文复习之玉,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率,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更好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小学,厦门,361005)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复习课小学语文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