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5-07-06 00:39耿琴玉仲岑然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专业课程纺织

耿琴玉,仲岑然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纺染工程学院;b.教务处,江苏 南通 226007)

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我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起与南通大学合作开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以下简称纺织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学生在我院完成3年的纺织专业高职教育后,再进入南通大学接受2年的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考核合格后,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此项试点工作打通了纺织职业教育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之间的人才层次晋升通道,对纺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纺织专业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差异

纺织专业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纺织专业面向纺织生产、管理和贸易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

2.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多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习的是工作过程知识,基础性知识以够用为度,实训(实习)环节为岗位实践,在工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本科教育基于学科开发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由学科基础课程和应用能力课程两大类构成,且两类课程体系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在每一类课程体系中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

3.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模式培养人才,与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工学交替,采取“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体现职业性、实践性、操作性、开放性的职业教育特色。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学科体系,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理念。

4.考核评价

高职教育突出技能证书+毕业证书的“双证书”毕业要求,从“课证融通”出发组织课程学习内容,并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考核课程的学习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本科教育根据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毕业要求组织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仍然是学科性的,采用试卷书面考核评价方式进行考核。

以上差异的存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纺织专业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试点工作不能仅仅是简单的“3+2”,必须设计高职本科五年贯通的纺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纺织企业经营从产品导向转为顾客导向,精益生产组织方式代替了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传统的岗位任务也被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所代替[1]。这对纺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针对工作岗位的功能性能力,还要具备在复杂职业行动领域中工作的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明晰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过程,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为:高职阶段面向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一线,以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毕业生能从事纺织生产运转管理、纺织原料与产品检测、纺织生产设备维护与管理、纺织生产工艺设计与实施以及纺织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本科阶段面向纺织品生产和贸易企业,以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设计师)潜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毕业生能够从事纺织生产技术改造与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原料分析与产品检测以及纺织品贸易等方面工作。

三、整体设计专本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按照“五年贯通、分段独立、能力递进、纵向衔接、横向拓展”的原则,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整体设计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确保五年学习内容的整体化、系统化,实现高职和本科贯通;另一方面保持专科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保证专科毕业生具备就业的能力与素质。高职专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培养“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能力为主线,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

2.专业课程开发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流程

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开发团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纺织工程专业整体化职业分析,提炼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将获得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专业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和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排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递进、纵向衔接为原则,确定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相衔接的专业核心课程;又根据学生职业迁移的要求,将纺织品贸易课程设置为专业拓展课程,形成高职与本科既独立又衔接的课程体系。

3.专本贯通、分段独立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专科阶段3年里,主要面向生产一线的基层岗位,从事生产现场管理、产品和半制品常规检测、设备维护保养、工艺设计与实施、仿样制作等基础性工作,设置“纺织运转操作”“纺织生产管理”“纺织材料检测”等技能型课程。在本科阶段2年里,主要面向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岗位,从事企业运营管理、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提升性工作,设置“纺织企业管理”“新型纺织材料应用”“新型纺织技术”等技术型课程。两个阶段的课程互相衔接并有提升。“3+2”分段衔接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如图2所示。

图2 纺织工程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核心课程

四、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交替培养人才

我院与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联发集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主导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成果共享”的“四共享”校企合作机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以工学交替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改革。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内安排专业公共平台课程的学习,在相关纺织企业安排专业认知实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第五学期在专业教室、相关纺织企业或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安排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单项技能;第五、第六学期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第七~第九学期实施本科阶段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第九、第十学期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所适应的工作岗位由基本岗→技能岗→综合岗→创新岗逐渐递进。

五、以“三证”毕业要求为抓手实现课证融通

本科阶段提出技能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三证”毕业要求。与劳动部门、纺织行业协会及纺织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本专业高职与本科阶段的职业技能考核要求,通过职业技能证书实现主要专业课程内容的高职本科衔接。高职与本科阶段的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如图3所示。

图3 职业技能证书要求

我院纺织专业实施“五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融合、教学场所与工厂车间融合、学生与徒弟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作业与实际产品融合。学生进入南通大学进行本科阶段学习,将延续“五融合”的培养模式,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六、结语

创新与实施品牌战略是纺织工业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发展模式的关键,新工艺、新技术、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纺织行业各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全行业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亟需大批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通过五年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课程体系架构与有效实施,打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升级的通道,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事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设计与实施、设备技术应用与管理、运转操作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和纺织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技能型专业课程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