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机制的实证研究

2015-07-09 04:05付一凡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

付一凡

摘 要: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视角切入,探讨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并建立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对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进行建模分析,结合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产业集聚区

引言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努力增强载体功能。”目前,对产业集聚区的研究,更多采用定性分析,如何实证考核各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激励产业集聚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其协同创新的平台作用,值得研究。

一、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

(一)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协同创新是一个由技术知识产生、发展,到不断转移进化,最终借助不同要素的合作,在商业上实现其价值的复杂过程。区域协同创新是区域内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资源所有者之间的融合,完整高效的协同创新应建立在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合作的基础之上。

(二)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能力的构成要素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素投入能力,该能力指的是产业集聚区内资源要素在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中使用的程度与效果,其由研发投入能力与非研发投入能力共同构成。(2)产学研协同研发能力,该能力要素着重研发的成果实现。(3)协同创新管理能力,该能力要素包含以下三个维度:企业中长期战略、内部运营机制和执行力。(4)协同制造能力,该能力要素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第一方面,该产业集聚区生产设备的硬件水平;第二方面、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其创新性精神》。(5)营销能力,该能力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它由市场调研水平与市场销售水平共同构成。(6)协同创新利润的持续实现能力,该能力反映的是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其利润增长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来对其相关性做出信度与效度评价。

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一)构建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基于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评判指标体系才能反映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在设计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按照下列原则:(1)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2)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3)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4)完备性与简明性原则。

(二)建立产业集聚区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于市场运营的诸多环节,因此,该能力是产业集聚区的综合能力。结合产业集聚区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运行过程,课题组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内产学研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是由之前阐明的产业集聚区内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六个构成要素所组成:(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素投入能力,其二级指标包含:研发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素质;(2)协同创新研发能力,其二级指标包含:专利拥有数、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品率、主要产品生命周期、研发成功率;(3)协同管理能力,其二级指标包含:信息采集能力、创新倾向、创新激励强度、与外界的研究与生产合作;(4)协同制造能力,其二级指标包含:设备装备水平、生产技术革新能力、工人技术等级;(5)营销能力,其二级指标包含:市场分析能力 、营销创新强度;(6)协同创新利润的持续实现能力,其二级指标包含: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率、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率。

三、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估模型

(一)建立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确定评价因素集A。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因素集,一级评价指标(主因素集)A={B1B2B3B4B5B6}={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素投入能力、产学研协同R&D能力、协同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协同创新管理能力、协同创新利润的持续实现能力},二级评价指标(子因素集)={Bi1、Bi2、……Bin},n为一级指标Bi含有的指标数。

2.确定评语集。评语集反映了评价指标及协同创新能力的不同状态,是由若干专家对各种指标做出评判结果的集合,其大小可根据实际细化程度和计算量大小而确定。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建立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语集{强、较强、一般、弱},即V={V1(强),V2(较强),V3(一般),V4(弱)}。

3.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Ri=■

其中:k=1,2,···m,m为评语数;n=1,2,···n,n 为准则层包含的要素的个数;j=1,2,···ni,ni为第i个准则层包含的指标数的个数。

4.模糊综合评价。主因素指标■i=■i×■i=(bi1,bi2,…,bim)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值■=■■*■=(b1,b2….,bm)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所属等级。

(二)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估

在评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过程中提供给评价者的信息是模糊的。为正确地评价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下面采用上节构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估根据建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聘请专家采用1~9标度法确定权重,经过数据处理后确定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经计算得:ω=(0.32,0.23,0.17,0.09,0.06,0.13)

进行一致性检验:λ1=6.71,CI=0.034。查表得RI=1.26,则CR=0.027<0.1,所以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同理,

ω1=(0.65,0.12,0.23);ω2=(0.19,0.07,0.41,0.17,0.16);ω3=(0.09,0.38,0.18,0.12,0.23);ω4=(0.54,0.16,0.3);ω5=(0.3,

0.38,0.18,0.14);ω6=(0.44,0.17,0.39)

采用主因素决定型评价函数,对于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为:

R1=0.2    0.3    0.5      00.1    0.4    0.3    0.20.3    0.4    0.2    0.1

将一级评价指标权重ω正规划:ω*=(1,0.719,0.531,0.281,

0.188,0.406)

同理得:ω1*=(1,0.185,0.354)

R*1= 0.4   0.6        1        00.25     1   0.75     0.5  0.5     1     0.5   0.25

则B1=ω1* *R*1=(1,0.815,0.354) * 0.4   0.6        1        00.25     1   0.75     0.5  0.5     1     0.5   0.25

=(0.4,0.6,1,0.75)

同理得:B2=(0.415,0.75,1,0.75),B3=(0.6,1,1,0.25),B4=

(1,0.75,0.75,0.2),B5=(0.75,1,0.75,0.25),B6=(0.75,1,0.886,0)

评价值A*=ω* *R*=(1,0.719,0.531,0.281,0.188,

0.406)    0.4         0.6               1          0.250.415       0.75               1          0.75    0.6            1               1          0.25        1     0.75           0.75            0.2  0.75           1           0.75          0.25  0.75           1         0.886               0

=(0.531,0.719,1,0.719)

归一化得:(0.142,0.679,0.087,0.092)

由此可知,对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综合模糊评价结果为:认为该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能力“强”的占14.2%;认为“较强”的占67.9%;认为“一般”的占8.7%;认为“差”的占9.2%。所以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可以判定中原电气谷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属于较强的程度,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真实水平,对评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纪生,吴林海.论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及建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5).

[2]  李龙一.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3).

[3]  李兴华.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N].科技日报,2011-09-22.

[4]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

[5]  诸克军,等.Fuzzy-AH P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2).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