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红安》的创作启示

2015-07-11 06:04王立兵
时事报告 2015年6期
关键词:革命史红安铜锣

王立兵



《铁血红安》的创作启示

王立兵

《铁血红安》讲述了红安娃子刘铜锣带领弟兄加入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刘铜锣敲着铜锣打冲锋、光着膀子拼刺刀,从打土豪分田地到抗美援朝,一路出生入死,一路爱恨情仇,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图为演员赵文卓在片场拍戏中。

2014年11月,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不久,以黄冈所辖红安县为剧名的38集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各大主流媒体密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又一次将红安、黄冈美名传遍大江南北。

从《铁血红安》的创作来看,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精准把握。湖北黄冈曾因“将军故里”而闻名于世,大别山革命史在中国革命史上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铁血红安》是以大别山革命史为脉络,艺术地再现了光荣的革命斗争画卷,填补了系统反映该段历史影视剧上的空白。

二是主创人员扎根群众、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根本规律和客观要求,也是《铁血红安》创作过程的真实写照。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十进红安采风、查阅档案资料、体验农村生活,用两年多的时间潜心创作,使得该剧无论是故事情节讲述,还是人物形象刻画都符合历史事实,贴近群众生活。

三是以老区红色精神滋养人们的价值追求。

该剧紧扣红安“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红色文化特质,塑造的是大别山地区将军们的集体形象,折射的是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创建历程,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铁血红安》的成功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精品创作生产的永恒主题。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在思想上艺术上成功,在市场上同样受欢迎,《铁血红安》就是最好的例证,没有走“戏说”“穿越”之路博取观众一笑,而是在回顾历史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

第二,加强组织引导、建立健全机制是精品创作生产的有力保证。《铁血红安》诞生于黄冈并不是偶然,而是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产土壤结出的硕果。近年来黄冈市将“兴文”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尤其是贯彻落实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建立了文艺名家定点采风的长效机制,初步走上了一条精品创作生产的康庄大道。

第三,文艺精品是宣传推介地域的重要载体。

黄冈是国务院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区域之一,《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后,为红安、黄冈带来积极社会影响的同时,也为新常态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现已有7部影视剧在黄冈签约拍摄,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作者为湖北省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猜你喜欢
革命史红安铜锣
10分钟搞定铜锣烧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铜锣的心事你别猜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铜锣山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受力与变形分析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铜锣山隧道穿越岩溶槽谷区施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