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基本方法

2015-07-17 04:48孙妍菲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绿化带立交桥绿化

孙妍菲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浅析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基本方法

孙妍菲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市立交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科学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和谐统一,代表着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在中国大力推行和发展“绿色交通”的社会背景下,城市立交桥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实现基本的交通功能以外,绿化带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建设重点。本文从交通运输学、美学和园林学等专业角度着眼,对城市立交的绿化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形成基本的设计方法,供公路建设者借鉴和参考。

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方法

一、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辅助交通、美观环保为根本,以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结合城市主体环境和项目建设条件,在充分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学、美学、生态景观和园林工艺等知识,挖掘城市地域特色文化,分析人的视觉感受,通过群落式的植物布局、标志和景观小品点缀,将城市立交的生态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在实现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础上,成为集观赏、生态防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交通景观风光带。

二、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

植物的生长,或者植被的发育,是受生态因子(即自然条件)控制的。生态因子主要是阳光、温度、水分、矿物质(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地区性变化较大,而且有一定分布规律的,是前面四个因子,即阳光、温度、水分、矿物质。也就是说,植被的分布主要与气候和土壤有关系。在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中,同样不能脱离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不仅能保证绿化带建设效果,同时也彰显了城市特质和品味。

2、周边环境

立交桥周围环境比较特殊,尤其是桥下空间常年得不到雨水的冲洗,若不能及时地清洗植物叶片,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生病、死亡。常见的立交桥路宽度为18~25m,桥下会产生巨大的阴影,造成光照不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此外,立交桥下气温由于桥面的屏蔽,会明显低于桥外气温,这些客观条件都不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

3、视觉特点

城市立交占地面积大,对视觉环境的影响也大。以一座普通的立交为例,行人在下穿方向能看到引桥、两侧挡墙(或坡面绿化),走近则直观看到绿化带景象;从上跨方向,行人看到跨越部分道路隆起,以及跨线桥两侧栏杆、灯柱等设施;在爬坡道上,行人能看到两侧匝道和下穿部分的引道;进入立交桥,则有机会在桥上、桥下以及匝道等不同方向观察立交;而立交的全景印象,通常是行人在路外高处俯视或高空鸟瞰的结果。

三、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基础目标

1、生态节约

既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种植适应本地生长的植物以降低管理与维护成本,打造以常青品种为基调的绿化空间;通过层次变化的群落栽植,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创造高效、和谐、节约的道路生态环境。

2、美观安全

富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感受。种植形式多样、种类丰富、色彩鲜明的绿化植物,使立交桥的形象突破传统的笨重、呆板,更加富有景观欣赏价值,创造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景观道路。通过乔木、灌木和花草的合理配置,有效遮挡迎面车灯光,指使司机行车方向,缓解司机视觉的疲劳,提高了司机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四、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基本方法

大型立交绿化带通常由地被植物、藤本植物、绿篱、花灌木等构成,在造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意境,通过草花、花坛打造多层次景观,达到和谐美观、辅助通行的效果。

1、物种挑选

我国大多数地区是典型的大陆东海岸气候,四季分明。在绿化带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土壤环境条件、光照条件合理选择收益好、质量好、抗性强、易管理、易养护的园林植物种类,适于生产栽培,配合地域特色,创造悦目的景观效果。以江苏为例,自然景观中常绿阔叶林占绝对优势,山毛榉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樟科、竹类资源丰富,孑遗植物资源有银杏、水杉、银杉、金钱松等。次生林常见有马尾松、枫香及杉木林,经济树种、国树、药用植物也有较广分布。此外,香榧、云杉、红豆杉、罗汉松、罗汉柏等为耐阴树种,在园林绿化的应用中特别适宜于高架桥下等光照条件缺乏的荫蔽处栽植,以发挥出独特的生理优势,提高环境生态效益。

2、造型设计

立交桥建筑在空间尺度和造型上都是城市交通景观中无可替代的视觉中心,是一种大地雕塑,试图利用造景元素来掩盖或超越立交实体的景观设计既不科学也不现实,绿化景观只能从属于立交主体来设计实现。因此,应避免采取大体量的绿化雕塑与立交相“抗衡”,要多从人性化的尺度和角度出发,分片分区进行绿化空间设计,有效的形成植物与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打造较为明朗开阔的视觉空间,降低行人在桥下穿行时的威压感。

3、色彩搭配

色块分冷色系、暖色系、同类色和对比色块。冷色可见度低,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远离的感觉,对于一些较小空间的绿化带,可采用冷色调植物,以便增加此类空间的深远感;暖色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强烈,在绿化带设计中较为常用,让人有种朝气蓬勃的欢快感;同类色块植物组合既能体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又能给人一种柔和、宁静的高雅感;对比色效果强烈醒目,让人有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色块的图案形式各种各样,可为方形、扇形、波浪形、带状、放射状、圆弧状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色块形状、面积大小、图案主题与环境的轮廓走向以及植物自身形态结果之间的协调性,必要时采用连续图案和适合图案营造和谐的秩序美。

4、辅助交通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处是道路的节点,大型立交对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视觉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由于行人或驾驶员的生理或心理波动而诱发的交通事故频繁出现。因此,在植物配置上首先要以低矮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木植物为主,保证不妨碍司机对于道路走势的辨析;在立交桥入口地段利用高度、色彩、体量上的变化,对司机起到提示和诱导的作用;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景观设计要不影响行车的视距范围;在建筑形式不同的交叉口,要根据车流方向采取不同的引导树种或配置模式,保证司机在通过时很快辨认出分流、合流、横穿等走势。此外,通过攀缘植物软化构筑物,缓解大尺度构筑物对人造成的压抑感和视觉疲劳,凸显警示标示,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

五、城市立交绿化带设计的注意事项

1、全方位设计要到位

立交桥绿化不是简单的桥体绿化,而是随着立交桥的立体交叉形式而形成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除了绿岛及外围绿地之外,桥面、护栏等处的绿化美化对于改善城市景观也尤为重要,桥区的多结构、多功能、植物多样性的复合种植群,对缓解桥区周围大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立交桥规划和建设之初,要制定合理化的绿化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桥体建成后的绿化效果和作用,制定预期的完成目标。

2、物种选择要谨慎

立交桥一般人为活动频繁,空间紧张,交通流量大,汽车尾气浓度高,并且具有光照强、温差大、湿度低的特点。同时,桥上风大,经常会因车速快引起桥面震动,很多植物难于成活。另外,多数桥身区域没有浇灌水源,绿化后基本靠水车灌溉。由于白天交通流量大,一般只能夜间进行水车作业。这些条件决定植物材料要耐寒、耐瘠薄、抗旱、抗寒、抗污染、观赏性强、生命周期长、易修剪整形,防止发生病虫害使绿化成效为零。

3、施工技术要加强

依照立交桥总体设计不同,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绿化施工技术。如根据绿化侧重点的差异,立交桥绿化可分为桥壁式、立柱式和边坡式,若在桥帮栏上设立花钵栽植垂吊花卉,则需要更高的设计施工水平。目前来说,对于不同形式的立交桥绿化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和配套技术,绿化成本相对较高。所以,相关机构和企业要积极研发立交桥绿化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能为了赶超工程进度能省则省,不仅会增加桥体后期养护难度,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绿化带立交桥绿化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最美城市“绿化带”
朱屺瞻《绿化都市》
种子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风景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打招呼
我爱绿化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