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贸易结构研究

2015-07-17 04:48朱珂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五国金砖贸易

朱珂

新乡学院

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贸易结构研究

朱珂

新乡学院

中国和印度两国同为金砖五国之一,两者贸易结构有相似亦有差异。在对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贸易结构的分析上,可先分析中印两国双边贸易的现状,进而分析两国的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作一下与之相应的对策分析。通过中国与印度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带动两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贸易结构进行相关性研究。

金砖五国;印度;中国;贸易结构

中印建交后,由于两国政治来往较少,致使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低水平发展,双边贸易额较低。直至20世纪90年代,两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双边政治关系有所缓和,受之影响,中印贸易关系也随之好转,并且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有了快速的增长。

一、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双边贸易概况

1991年之前,印度经济增长缓慢,普通印度家庭的收入较低。而印度进行经济改革之后,印度总理辛格带领印度积极发展经济,印度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印度普通家庭的收入相对有较大的增长。在2009年,印度已在世界大经济体中占据第十位。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推测,印度在之后的发展中将会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稳定增长,进而保持上升状态的世界经济份额,未来几年,印度GDP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占据的世界经济份额也会相应的有所增长。随着印度的货物贸易额的持续提升,货物贸易逆差也相应增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造成了冲击,外需市场相应地有一定程度萎缩;至第二年,印度对外货物贸易额出现下滑趋势,减少了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额,贸易逆差随之出现减少现象。基于中印商务部和印度商业信息统计署的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是386.4亿美元,比之之前有所降低。其中,中国从印度进口货物降低了6.5%,对印度出口货物降低了14.3%,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降低了17.9%。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成为印度仅次于阿联酋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保持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不变。2005年以后,中国对印度货物贸易呈现顺差趋势,对印货物出口额较快增长,从印进口增长较缓。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从印度主要进口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进口额有所降低,贱金属及制品的进口额增长速度较快。而中国向印出口的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

二、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双边贸易影响因素

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双边贸易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市场因素,优势因素、政策法规以及其他因素。

(一)市场因素

影响中印双边贸易的市场因素分为两国的内需市场和外需市场两个方面。内需市场需结合中印两国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人均消费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印度人口在世界人口中占据重大比例,中国人口因国家政策的实行,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从经济总量上,印度的经济产值增长较快,依据世界银行关于经济收入水平标准,印度的收入水平居中等程度。

(二)优势因素

优势因素主要是对经济结构特征和贸易竞争等优势进行分析。在经济结构特征上,金砖国家中,印度侧重农业经济的发展,以金属、矿产以及原材料为主要资源构成部分,其产业构成中,服务业产值上升,工业价值有起伏。而中国则与印度在经济发展规模上存在不同,由此,两者可在经济合作上进行互补。从贸易竞争方面来讲,印度进口和出口都以资源类产品为主,而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和进口资源类产品,在产品的进出口方面的差异,促使中印贸易的优势因素影响较复杂。

(三)政策法规

印度政策法规主要是指关税制度和进出口制度。印度对农产品的关税较为注重,约束性强,多对外来农产品收取较高关税,以便限制外来农产品和原材料进入本国,形成一种地方保护政策,促进对本国农产品和原材料保护力度。后来采取的财政刺激和机构改革等措施,对本国农产品的限制政策有所放松,并发展工业产品等其他领域产品,促进市场竞争力度,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有了一定的效果,利于印度外贸的发展。

(四)其他因素

在电信设备的进出口方面,中国和印度都相应的采取了禁止措施,印度限制、甚至禁止中国电信设备进入本国,以便在电信设备发展方面增加本国自主研发产品,同时防止国防信息因高科技因素出现泄漏情况,而中国主要应用国内电信设备,对外国的电信设备需求不高,对印度的电信设备进口较少,甚至没有,因而双方各自的方针政策严重影响双边的正常贸易。

三、金砖五国中印度与中国双边贸易加强合作的对策

(一)政治信任带动经济发展

同为金砖五国成员国,两者贸易上交往较多,在加强贸易合作时可采取政治上互相信任,以促进经济上的友好往来。积极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加快边界问题的解决速度,以政治带动经济。两国政府高层可在金砖国家框架中进行谈判,例如两国领导人在一定情况下互相访问,对两国经济的现状做了解;同时在政策上,两国可制定和缓的贸易政策,尽量减少贸易摩擦。

(二)增加两个差异化产品的来往

两国可鼓励发展差异化中间产品,进行产业内贸易;在双方所缺乏的产业领域相互增加了解,增加合作的几率。中印双方利用正当的营销手段进行经济贸易,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销手段的光明对下一次的合作,影响较大,同时也能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注重贸易政策

在经济发展中,我国需重视科技和人才资源的投入,对科技人才要鼓励、提倡,成立以专门科技所支持的部门,对科技的创新要予以重视态度,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制成品质量得到提高,以制成品的优势弥补IT行业中的暂时不足。印度则需完善贸易政策,综合发展本国自身产业,从而采取良好的贸易政策,增加两国双边贸易机会。

(四)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双边贸易

由于中印两国地域距离较近,应双边较好利用邻国地理优势,在降低贸易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应解决好两国之间存在边界问题,积极进行交通运输的改善,妥善处理交通问题。以便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发挥积极助力作用,从而有效推动中印贸易的积极发展与繁荣。

[1]卢娟.金砖五国货物贸易特点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2]李永刚.“金砖五国”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

[3]陈爽.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贸易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 2013.

朱珂(1981-),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五国金砖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金砖”褪色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