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的调研

2015-07-17 04:48张磊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师职业规划师范生

张磊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于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的调研

张磊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近些年,就业形势日趋白热化,众多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一“位”难求,更不用说较为特殊的高师院校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然而解决其就业问题,提高其就业率并非不可为,只是做到这一点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科学的调查与研究。因此对高师院校的非师范生专业学习情况、职业规划以及与就业相关的准备的了解十分有必要且可为学校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套措施提供可行性的参考。

一、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成因调查

各地、各院校都有其独特之处,因而就业问题成因也多种多样,笔者选择人口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某高师院校以调查问卷和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对该校2010级—2013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出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问题成因。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一)宏观就业环境和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宏观就业环境严峻,教育体制不完善。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总人数近699万人,被许多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据悉2014年毕业生高达727万人,远超“史上最难就业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此外、教育政策,法规不完善。从1985年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教育体制改革就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1],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出台,尽管政策、法规在逐步制定并实施,但解决当下这些问题仍然是杯水车薪。

(二)社会对高师院校非师范生的能力认同不到位

社会普遍认为,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梦工厂,而高师院校开设非师专业,由于开设时间晚,基础力量相对薄弱,因而大部分的用人单位到高师学校招聘的多为众所周知的师范生。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招聘综合院校或者理工类院校的毕业生,“甚至有些用人单位根本不知道师范院校还有与教育有很大差别的专业”[2]。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学校的地理环境影响院校未来的发展和学生所处的平台,而人文环境则影响学校的整体风貌。以笔者调查的河南某高师院校为例,该校地处地级市,提供的资源却不及很多层次低于它的地处省会的学校,且该校良好的学风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浓厚的考研氛围。在调查的500名学生当中,80%都认为学校鼓励考研。学校鼓励考研成了另一种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方式。其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专业课程设置不当。学校新开设的专业五花八门,而与之相配套的资源却相对不足。调查中有54.8%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知识传授不到位。且许多开设的新兴专业多数“围绕原有的基础学科或学科交叉设立”[3],有些应用性强的非师范专业由于课程设置不当,跟不上原有的培养目标,结果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轨。再次,就业服务机制不健全。在本调查中,问及是否在学校接受过就业指导时,结果显示真正意义上接受过就业指导的学生却不足25%,且同系各专业在一起接受指导,没有针对性。

(四)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的职业规划不足,就业意识淡薄、不积极,缺乏自信心,依赖心理严重。在本调查中,问及自己是否有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时,只有5.25%的学生回答有过明确的职业规划,28.31%的学生有初步的职业规划,其余的则是模糊和没想过。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对自己定位不清晰也是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难的一大成因。

二、提高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率的建议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加快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教育进步能够跟得上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速度。一方面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完善政策法规,使教育发展有保障,促使地区、门类级别之间更加公平,有规可循。此外国家还要实施积极地就业保障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创新宣传方法,提高高师院校非师范生的知名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要想拓宽自己的出路,那么就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并不比其他非师范院校的同类学生差,只是社会一贯的思维定式,因此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就要创新宣传方法,既要借助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广播美名,也要通过自己的宣传,让社会了解本校非师范生,知晓他们与其他非师院校的学生一样优秀。

(三)积极“引进来”,主动“走出去”

名师出高徒的道理依然有很强的时代意。学校就要克服“学生一旦毕业与学校无关”的传统思想,而是要树立一种新型的“今天我育他成才,来日方可报答母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聘请社会上优秀的技术人员或者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关的优秀人才做客座教授,建立“双师型”教师体制。同时让本校优秀的学生通过参加进技能大赛、全国性的比赛等等来提高本校的社会认可度。

(四)完善就业服务机制,提供健全的就业指导

学校应根据各专业历年就业情况提供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搭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平台,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举办多样而全面的人才招聘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社会竞争力

学生应根据自己专业的的历年实际就业情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积极乐观的心理去参加就业面试等。此外,在学校期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做好职业规划,切合实际的为毕业画好蓝图,更要密切关注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为毕业就业做好添砖加瓦之备。

[1]张天保.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85.

[2]白鑫刚.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第3期:163-165.

[3]周宪.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的困惑及对策[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第2期:4-6.

猜你喜欢
高师职业规划师范生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浅析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规划管理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