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07-17 04:48马秀兰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工艺

马秀兰

海西职业技术学校

浅谈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马秀兰

海西职业技术学校

海西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化学工艺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化学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具备较高水平化工岗位技能和相应基础知识,具有健康体魄,服务区域化工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于化工操作、化工设备维护、产品检验、化工安全和产品营销等岗位群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化学工艺;人才培养

海西职校化学工艺专业创办于1987年,起初以农民工短期培训为主,2008年正式成立化工专业教研室,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率先成为我校专业辐射门类最广、在校人数最多、就业形势最好的重点专业。化工学工艺专业目前现有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10人。其中校级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8名,其中“双师型”教师36人,占全部教师的81%,具备开展生产、教学、科研、培训的能力和条件。现有专业教学班级14个,在校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0%,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双证获得率达91%以上,毕业生分布于海西地区各个化工生产企业,为海西化工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化学工艺专业现已建立化工实训车间、化学检验等四个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9901平方米,拥有各类实训设备811台套,可同时满足1000名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化学工艺专业辐射带动了化工类其它专业如工业检验与分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与机械维修等专业的共同发展。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13年化学工艺专业被确立为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标志着化学工艺专业建设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经过企业调研,海西地区化工的急速发展使行业急需一大批有专业技能并受过专业培训、拥有技能等级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有高度责任心的技能型人才。但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很大矛盾,且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因此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流失,给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何缩短企业与学校的“距离”,让专业与生产对接,教学与岗位对接,让学生在校期间便感受到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用人要求,便是摆在我校化工专业面前的一个课题,所在确定一个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捷。

化学工艺专业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工学结合为主线,充分发挥化学工艺专业专家导委员会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专家导委员会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通过以岗定学、项目教学、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学习的专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化学操作、设计、动手实施等能力,能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化学工艺专业以校企合作为主线,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实行由企业学校双方共同培养人才;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家组成的化学工艺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强化专业建设,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化学工艺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任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行校企在办学和教学中全过程合作,构建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形成“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层次以校内实训为特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即项目单元的设计与实现能力。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重点以案例或项目为主导进行课程教学和实训,进行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

第二层次以到校外实习基地的轮岗实习为特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即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有针对性到企业轮岗见习和实习。把企业的岗位按照专业领域的不同工作阶段进行分类,学生通过模拟招聘面试的形式确定“就业”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岗位轮换(岗位实习),使学生熟悉化工工艺专业所面向的不同岗位,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同时在实习和见习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自己所学的专项技能。了解自生不足,整理实习总结,深化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三层次以到订单企业或地方企业的顶岗实习为特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即具体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通过订单企业、学校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等形式,学生到校内产业园、校企联盟、地方企业进行全面顶岗实习。班主任以及实习老师也将以集中辅导、网上答疑等形式监督实习过程。

基于“分层递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化学工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彼此依存但又可以相对独立的体系。依据企业要求,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下,我们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类,具体安排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的课程设置依据教职成厅[2012]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允许不同专业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的规定而定。专业技能模块分为了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技能)课,依据学生可以选择的技能工种而设定了两个专业方向,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考取总控工或工艺试验工的技能证书。专业选修课模块是除无机化工之外其它类型化工生产技术的介绍课程,以便让学生的就业适应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能源循环利用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

化学工艺专业按照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重组课程内容,淘汰低水平重复、陈旧性内容,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淡化学科性,突出实用、适用、够用。以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产品、项目等)为载体,选择基于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重建“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模式的教学内容体系。

化学工艺专业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强化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教学做一体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每个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尽可能地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教学方法。

化学工艺专业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培养“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适应学生对口就业、转岗和终身发展的需求。

学生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模式,坚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岗位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的质量观;以企业岗位要求、企业文化、职业资格要求为评价依据,实施评价内容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建立校企一体的评价主体,制定企业化、校企一体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综上所述海西职校化学工艺专业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学生,在教育中坚持德育为先;教师和学生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学生毕业坚持实行“双证制”。

[1]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马秀兰,本科,海西职业技术学校任教,从事工商管理、化工安全、基础化学等教学。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工艺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以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实训中的应用为例——谈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