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介素养入手做好大众媒介人才教育

2015-07-17 04:48崔冰蕊李彦琴任雁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媒介人才素养

崔冰蕊,李彦琴,任雁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从媒介素养入手做好大众媒介人才教育

崔冰蕊,李彦琴,任雁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从媒介素养角度分析我国媒介从业人员的主体状况及成因,确定适合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普及途径是跨学科培养复合型媒介人才;高校和媒介产业双向联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媒介融合意识和技能培养等.

大众媒介;人才;教育

现代社会,媒介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认知社会的有效手段,因而也成为能够影响受众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信息时代的巨大变革,大众媒介和高等教育应当共同肩负起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并为大众传媒领域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工作。

一、建立科学的“媒介素养”观念

媒介素养是指能够正确、科学、有效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并可以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媒介素养主要涵盖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媒介资源使用的方法与态度、媒介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等方面。据学者鲁宾分析,媒介素养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据此,可以衍生出对于媒介素养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即为受众媒介认知、媒介接触动机、媒介使用能力以及对待媒介态度。

二、未来媒介从业人员的主体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分析

(一)媒介接触状况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当前媒介的发展呈多元化、数字化、一体化的趋势。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目前,大学生接触媒介的时间很长,但其媒介行为与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媒介从业者和教育者来说,绝不能简单的规定传统意义所认可的媒介接触行为和规范,而应该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干预。研究表明,媒介接触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的活动,问题在于怎样引导行为走向。

(二)媒介使用用途及目的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用途呈多样化态势。在涉及大学生使用网络用途及目的的调查中,浏览新闻和查阅资料的比例高居榜首。这意味着大学生将通过网络阅读新闻、获取最新信息以及查阅资料、掌握知识、解答疑惑作为了使用媒介的首要功能。同时,在网络中进行影音、游戏、通讯社交等行为则成为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活动之一。笔者发现大学生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

(三)媒介使用的态度及状态

同时,在研究中笔者也发现大学生具备主动获取媒介信息的意识,但理解和分析媒介信息亟待加强。当代大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我价值标准体系,因此他们在媒介接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媒介接收能力和使用能力。他们大多会主动选择和接收对自己有用和感兴趣的信息,渴望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接收最新信息进而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以便更好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但大多数大学生的媒介信息理解和分析能力,属于媒介认知、使用的浅层次阶段。在与媒体接触上,大学生表现出自由、开放心态,他们对新兴媒体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传统媒体,能够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立体式、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四)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环境

当代大学生是在大众媒介普及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作为在电子媒介环境中长大的一代,90后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通过以电视、电脑为主的电子媒介接受信息的习惯。相对于阅读长大的60后、70后而言,在电视机前面和电脑屏幕前面长大的“影像一代”、“网络一代”的大学生,无论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与前代都有明显的不同。

目前,大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媒介获取信息,但不知道如何通过媒介正确、高效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有些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很长时间也没有有效信息的收获。他们具有一定的媒介信息选择和使用能力,但筛选、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有待加强。当他们面对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时,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

在以数字媒介为主的现代社会,对新媒介的依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年轻的大学生,必须在面对复杂的媒介环境和颇有感官吸引力的媒介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做出正确的取舍与选择。因此,这种环境因素显然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的媒介行为进行理性引导与教育。

三、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众媒介未来人才储备教育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战略,助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在当代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中国媒体人才培养应该走一条能力导向、素质为本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跨学科培养复合型媒介人才

从大众传媒行业人才需求来看,媒介从业人员要求凸显“复合化”,不仅要懂业务、懂传播,还要懂经营、懂政策。因此,高校方面首先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是让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适应媒介复合型人才的工作需要。

同时,跨学科培养复合型媒介人才必须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才能发现和捕捉到更有价值的创新点,提供精辟、独到的观点。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课程,还要选修其它学科的专业课程。“跨专业”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媒体工作需求与变化。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注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博”“专”结合。必修课应当贯彻大跨度学科交叉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分野的局限,建立信息技术类、人文通识类和媒介传播类三大模块合理配置格局。

(二)注重媒介融合意识和技能培养

整合媒介资源,开展媒介融合是传媒产业缩减成本,提高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培养适应媒介发展趋势的人才,应从培养大学生的媒介融合意识和技能方面入手。

[1]李荣.徐小兰.《中国媒体人才:打造素质为本的复合型培养之路》.光明日报,2010,(8)

[2]柴焰.刘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3]杨金姝.王浩.于鹏.《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媒介使用状况研究》.市场观察,2012,(4).

猜你喜欢
媒介人才素养
人才云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书,最优雅的媒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