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2015-07-17 01:37秦发平潘凤泉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秦发平 潘凤泉

摘 要: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诗词文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精神气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从小学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诗词文的理解与鉴赏,受到古人精神文明的熏陶,不断的提升学生诗词文修养,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05-01

一、从背景入手进行诗词分析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思维,例如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怀之作,孟郊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乐观心态,这就是由于作者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时代背景造成的差别。所以想要引导学生学好诗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与《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观心态有着天壤之别。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进行背景的分析理解,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诗词,就会水到渠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诗词内容的分析、理解。

二、从细节入手进行诗词品鉴

诗词大多言简意赅,字字都是作者几经斟酌的经典。著名的“推敲”故事就是诗词写作过程中细节的体现: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思考这事没决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字、词是诗词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诗词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细节、善于关注细节,以便能够从细节着手,加深对于诗词的理解程度。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更富有诗意,更具有灵性。

三、从识记入手进行诗词朗诵

朗诵是进行诗词学习的重要一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又比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电视剧版《长征》的主题曲让学生进行欣赏,通过主题曲中气势磅礴的歌词唱法来让学生进行诗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诗文的朗诵。

四、从体验入手进行诗词感知

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会一首诗不仅仅是会被、会写,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诗词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情感认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每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想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我想到爸爸妈妈种地时候的辛苦”、“我想到我们不应该浪费父母的心血”、“我们要珍惜粮食”、“我们要尊敬父母”……又例如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诗的特殊表达形式,让学生来感受久别故乡的游子归返家园时复杂的心情,以便能够加深他们对于课文中作者复杂心情的理解。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歌谣式的背诵到深刻的进行课文知识的理解、感悟,这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实现了诗词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