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文化特色实践课程探索

2015-07-18 12:09胡秀红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京口镇江活动

胡秀红

(镇江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5)

京口文化特色实践课程探索

胡秀红

(镇江实验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5)

京口文化是镇江地域人文、物质、精神的文化结晶,是丰富、优秀、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初中社会实践课程中融入积极的京口文化,多元化开发京口文化特色主题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彰显京口文化元素,按年级进行分层教学,重视京口文化在实践课程中的有益衍生与辐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京口文化;社会实践课程;山水文化;焦山碑林

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对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京口为现今镇江市区的最早称谓,自东汉末显名距今近2 000年,且城区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用京口文化之名代称镇江地域文化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2]。京口文化是镇江地域人文、物质、精神的文化结晶,是丰富、优秀、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在初中社会实践课程中融入积极的京口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镇江实验学校开设了以京口文化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课程,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下特点。

1 多元化开发京口文化特色主题课程

结合多年开展京口文化、实践性德育课题的研究经验,在德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岁时节令风俗、基础课程设置等实际情况,镇江实验学校每学期开设一系列京口文化特色主题课程,如社会实践课、主题班会课、科普活动课、参观学习课程等,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实。教学实践证明,学校必须合理设置并开发课程,教师科学引导并激励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系列主题课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体会京口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价值,学以致用。

要想建立一个较为严密、完整且极富特色的主题课程理论框架,找到课程理论的逻辑核心是前提。因此,学校确定了课程以京口文化为大纲,以“寓教于乐”为切入点,渗透互动观念,即年级间互动、师生间互动、校家间互动。在课程开发上,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发挥多元价值,诸如丰富情感体验、促进社会交往、拓展学习空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导向设置是课程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各年级指导教师精心备课是关键。活动课前,教师们应充分讨论、规划课程主题,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日常渗透、反馈消化以及家长工作等内容。在活动讨论、规划及准备中,教师积极贯彻“换位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观察、分析学生在活动课程中每个环节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分享,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京口文化的现实意义。通过教学,参与活动课程的教师收获很大,将地方资源转化为德育教育资源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例如,在2014年上半年的京口文化主题校外活动课程设置中,学校将时令与镇江的历史融合,相继开展了“一起踏青去”“镇江的醋”“走西津”等活动课程。

“镇江的醋”主题活动以镇江醋文化为课程导入口,学生通过参观醋文化博物馆及亲身体验醋加工等活动,加深了对镇江醋的认识。

“走西津”主题活动以建筑特色为课程导入口,通过游感征文及演讲等多种形式,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

2 课程实施中彰显京口文化元素

为了继承并推广积极的京口文化,学校不仅在实践课程中精心设计、安排,还引导学生在饮食、出行、穿着等方面重视践行传统文化,各类主题活动凸显京口文化元素。

比如,主题兴趣活动“快乐剪纸”。为了让学生欣赏镇江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了解京口人文景观(宗教景观、园林景观、题刻景观、渡口景观)的类型及内涵,在活动课程中,学校一方面邀请镇江地区民间艺人为学生介绍镇江民间剪纸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以金山寺、城市山林字体、西津渡等为剪纸作业主题,让学生表达对京口人文四大景观差别的看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特意展示了反映镇江剪纸技艺特点及民情的作品图片,如《美丽金山》《夜色西津渡》《梦溪园》《昭关石塔》等,供学生们欣赏并临摹,拓宽他们的思路。

再比如,另一主题兴趣活动“文学镇江”。为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了解我国古诗词尤其是镇江地区文学创作成就,在活动课程中,学校特别设置了“渡口催生文学创作”主题游览课程环节,活动课堂设在西津渡,邀请镇江市文联作家现场剖析《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泊船瓜洲》等诗词创作背景,让学生体会诗人借渡口多以绘渡口之景、壮渡江之险、抒惜别之情的文学创作意图。通过参与活动课程,学生们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同了西津渡是京口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3 年级分层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

镇江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是地域文化不断积淀的结果,经历了一个起源、发展与变迁的漫长历史过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文化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任重道远[3]。

不同年级及年龄的学生,因知识结构、身心发展等差异,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亦不同。学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计划按年级分层实施京口文化教育。在活动课程中,教师在熟悉各年级基础科目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活动中文化元素与之的关联性,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分类共收获”的目标,形成了一套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模式。

根据端午节气镇江人有包粽子、悬艾草、赛龙舟、孩童佩戴百脚绳等风俗,学校设计了年级分层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了镇江地区端午节气的丰富文化。初一年级编百脚绳,经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能迅速顺利地完成作品,在娱乐中学习了知识,体验了编制的快乐,也熟悉了端午节气“戴百脚绳”的镇江地域风俗。初二年级悬艾草,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熟悉了草本植物的特性,也加深了对悬艾草风俗的记忆。初三年级包粽子,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了丰富的民俗知识,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4 京口文化在实践课程中的有益衍生与辐射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关注社会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4]。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取京口文化中的教育素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能力,通过听、看、做去亲身体验,这样才能让他们对京口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方言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镇江方言是镇江历史发展、文化融合、人口迁移的显著结晶,是南北兼容、东西并蓄的移民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为了让学生对镇江方言有全面的认识,学校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镇江方言的演变史,总结镇江方言发音无翘舌音、入声保留比较完整、口语词汇以阳平居多等特点[5],对特色的方言字句提炼解释,学生们积极参与发声模仿,在笑声中体验镇江方言带来的乐趣。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表演镇江方言版小品《掩耳盗铃》,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方言的特点和魅力,同时也对镇江方言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山水文化是京口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6]。为了让学生对镇江山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镇江的名胜古迹,通过领略长江的浩瀚、古运河的壮美、金山的气魄,学生们不仅感受了镇江无与伦比的山水之美,还学习了镇江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学校开展了“最美镇江”绘画比赛,学生用彩笔绘制了一幅幅镇江风景画卷,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镇江焦山碑林有“江南第一碑林”之称,是京口文化重要的历史遗存。为了让学生了解这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熟悉古代名家书法艺术,学校邀请景区导游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学生们边听边记,积极请教问题。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设置了“碑林感悟”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谈感受,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历史知识,还要增强传承文明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初中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围绕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7]。京口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镇江实验学校开展以京口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课内外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继承优秀的地方文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内容,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1] 姚殷亚.谈地域文化对当前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与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8.

[2] 严其林.京口文化刍议[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2):12-14.

[3] 刘佳,樊庆彦.古代小说中岁时节令娱乐描写的民俗价值与文学功能[J].文化遗产,2012(1):78-85.

[4] 毕明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43-45.

[5] 贺俊杰.镇江方言声调音系过程的管辖音系学解释[J].方言,2011(1):37-43.

[6] 张利华.京口文化与镇江旅游业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140-142.

[7] 王红英.把根留住: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J].教学管理,2007(2):23-24.

〔责任编辑:张 敏〕

ExplorationofthecharacteristicsJingkouculturepracticecourse

HU Xiu-hong

(Zhenjiang Experimental School,Zhenjiang 212005,China)

Jingkou culture is cultural crystallization of Zhenjiang regional human,materials,and spirit,which has rich,excellent and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positive Jingkou culture in the social practical curriculum of junior middle school,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Jingkou culture practice course,and manifestation of Jingkou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ccording to the grade of stratified teaching,attach ment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seful derivatives and radiation of the culture of Jingkou in curriculum practice will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Jingkou culture; social practice course; cultural landscape; Jiaoshan forest steles

2015-03-17

胡秀红(1984—),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学研究。

G623.9

:C

:1008-8148(2015)03-0119-03

猜你喜欢
京口镇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京口驿的回忆
宋代镇江京口澳闸系统的演变分期研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海龄殉职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