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新护士模块化系统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2015-07-20 23:53陈娇娥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模块化培训

陈娇娥

【摘要】目的 为提高心血管内科9名新护士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能力,熟练开展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工作。方法 制定心血管内科新护士系统培训细则及分期考核计划,将整个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开展培训。结果 9名新护士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业务能力达到了培训目标。结论 心血管内科新护士模块化系统培训方法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基础及专科护理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培训方法。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新护士,模块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nine new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basic nursing and specialist nursing ability, to carry out basic skilled basic nursing and specialist nursing. Methods Develop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ystems training new nurses details and staging of evaluation plan, the entire training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 . Results 9 new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 test averag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nursing practice ability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 Conclusion The modular training systems for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 new nurs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asic and specialized nursing , is an ideal training methods .

【Key words】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ew nurse; Modular; Training

我院是一所大型二甲综合性医院,随着心血管疾病病人收治数量的增长及专科技术的进步,2010年心血管内科独立组建设科,新设立的心血管内科护理队伍由17人组成,其中中、高年资心血管内科护士8人,毕业后新入职护士6名,由外科及儿科调入年轻护士3名。心血管内科病人大多年龄较大、病情重而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护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为了尽快使9名新护士转换角色,适应新环境,熟练开展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工作,我们充分发挥科内中、高年资护士具备的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资源优势,制定了一项为期16个月的新护士模块化系统培训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培训计划的9名新护士,年龄为21~24岁,全部具备护理学大专学历及护士执照。新入职的护士6名,毕业前完成了1年的护理实习;3名调入年轻护士在其他科室工作年限为6月~3年,无心血管专科工作经历。

1.2 方法

参照200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结合心血管内科护理专业的特点及技能要求,以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为依据,提出了比较科学、全面的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要求[1],将常用基础护理及专科技能操作归为26项,制订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形成了《心血管内科新护士系统培训细则》及分期考核计划,建立新护士个人学习档案。整个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培训周期为16个月,四个模块分别为:心血管内科疾病生理病理知识、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心血管内科监护与抢救技能。考虑到科室常规工作压力,新护士均在带教护师指导下参加科内排班,以月为单位制定每月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四个模块同步推进,循环培训,培训周期内学习内容各有侧重。培训学习方式上,心血管内科疾病生理病理知识、心血管内科监护与抢救技能由科内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医生及护士长共同完成,采用集中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另外两个模块主要由科内中、高年资心血管内科骨干护师采取“一带一”方式完成,护士长协同护理部定期参与考核,根据培训效果随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改进培训方式。

1.2.1 培训目标

通过系统培训,使每一位新护士达到以下知识和能力目标:(1)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能熟练开展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工作。(3)心血管专科护理人员应具有的监护与抢救技能。(4)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操作技术、快速准确的应变能力。(5)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

1.2.2 培训内容

模块一:心血管内科疾病生理病理知识:主要学习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常用药物药理,心电图知识,常用及多发疾病的临床与护理特征。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药名称、类别、剂量、药理作用与副作用。

模块二: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熟练掌握心血管常见疾病的日常护理措施,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文书书写。

模块三: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除心血管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的专科护理知识和能力外,还包含心电图的识别与判读,专科护理文书书写,专科药物应用,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及护理等。

模块四:心血管内科监护与抢救技能:包括危重症监护技术,酸碱平衡及血气分析,异常心律失常类型急救技能(如急救药物、心肺复苏、除颤器使用等),重点培训心电监护、微量泵、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等的使用及常见故障的排除,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连接电导联。反复开展模拟操作训练。

1.2.3 培训方式

(1)理论讲解:以集中学习方式,了解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各项检查指标的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2)观看录像:观看心血管内科常用的设备仪器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流程及要领,加强教学直观性,强化训练关键细节。

(3)护理教学查房:利用每周一次的护理教学大查房和专题查房,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确定查房的病种,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新护士)汇报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并讨论其病理变化、治疗及护理要点,护士长对相关知识进行提问,查房结束后加以分析总结[2]。

(4)实际操作示教与现场指导:定期开展危重、典型病种床边教学,由指导老师讲授监护要点、病情观察要领及相应处理办法,提高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在护士长主持下,集中开展专科技能操作规范示教,抢救模拟演练,核心技能做到人人过关。

(5)建立定期考核评价反馈制度: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按照制订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反馈个人,记入学习档案,并根据整体培训情况,安排下一期学习计划。

1.2.4 培训效果评价

根据心血管内科护理专业的特点及技能要求,制定常用基础护理及专科核心技能操作要求和考核规范,编印成册,培训老师及新护士人手一册。

1.3 评价方法

统计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得分成绩,分析培训效果。理论考核在培训前、培训后分次进行,由护理部建立题库,电脑自动组卷,统一网上考核与阅卷,避免试题难度及评分标准的差异,培训后的成绩计算各次总成绩,最后考核采用百分制。操作技能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组织,按操作流程表评分,6名评委由护理部专家及心血管专科高年资护师共同组成,最后以百分制折算最后总成绩[3]。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资料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6个月培训周期结束后,9名新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全部优秀,考核平均分较培训前有大幅提高,护理业务能力达到了培训目标。专科理论知识考核培训前后平均分及专科操作技能考核培训前后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 论

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建立专科化护理队伍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心血管内科护理与其他科室护理相比,具有患者病情重、护理风险大、突发事件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然而至目前为止,仅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尚未对心血管内科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细则作出具体的规定,各医疗机构只能根据对《大纲》解读及自身专科业务发展状况,组织和实施培训细则,因此,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4-5]。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治疗技术水平也与时俱进,设立心血管疾病专科收治病人是大势所趋,而新护士和调科人员由于临床实践少,入科前没有经过系统心血管内科护理培训,专科理论知识、技能均欠缺,不经过系统的培训,无法熟练完成好专科护理工作,探索并完善新护士系统培训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新护士模块化系统培训计划是我们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实践中逐渐摸索和完善的一种培养专科护理队伍的方法,它整合了骨干医生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科学地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岗位应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以岗位技能和临床路径为抓手,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为突破口,采取集中授课、“一带一”指导和同步跟进强化训练等学习方式,兼顾了学习者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注重专科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定期考核,了解新护士知识掌握状况,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与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及时调整培训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虽然培训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心血管内科护士培训模式还有待继续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对于新护士,根据不同专业水平、不同的岗位需求,如何采取不同方式的分层培训有待继续探索;如何避免因带教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培训质量,有待以后继续改进;如何适应心血管内科治疗观念不断更新和设备不断完善的现状,持续改进,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综上所述,为满足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要求,必须建立一套护理人员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并逐步完善培训方法与考核评价措施,形成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

参考文献

[1] 叶青芳,林 平,陈 巍,等.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03,26(1):55-57.

[2] 陈 凌,李 芸,陈晓珊,等.CCU护士专科技能系统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6,6(2):35.

[3] 李 菀,刘 庚,霍春颖,等.心血管专科护士专业基础培训模式的改进及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1073-1975.

[4] 秦 洁,周丽娟,梁 英,等.军队心血管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5):1741-1744.

[5] 秦彦荣,胡晓鸿,严婷婷.心血管疾病患者增长对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6-18.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模块化培训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模块化住宅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