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的缠绕
——读吴克敬《油麻地》

2015-07-20 02:51山西段崇轩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
关键词:油麻红豆性格

山西 段崇轩

城市与乡村的缠绕
——读吴克敬《油麻地》

山西 段崇轩

城市与乡村是两种文明和文化形态,但都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和需要。城市的自然化、乡村的现代化,以及二者的取长补短,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吴克敬的短篇小说《油麻地》正是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思考,抓住了一个社会人生的大主题,值得细读、深思。

城市 乡村 《油麻地》

我们常常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大大小小的城市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但也人满为患、问题多多,据说2011年城市人口就超过了农村人口;而各种各样的农村则加速衰败、不断消亡,由此引发了“三农”问题突显、底层危机加剧。据称每天有三百个村落消失,“乡愁”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流行病。于是有人宣称:中国的城市化时代已经来临,乡村文明不必留恋。其实这样的宣称是武断的、幼稚的。中国的城市化自然是大势所趋,但乡村文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也绝不是一堆糟粕。城市化代表着进步,乡村也未必象征着落后。城市与乡村是两种文明和文化形态,都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和需要。它们各有自己的可贵之处,也有难以避免的自身局限。应该说,城市的自然化、乡村的现代化,以及二者的取长补短,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当下,城市小说的创作势头迅猛,但真正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思考的并不多。在这样的文学氛围中,我读到了吴克敬的短篇小说《油麻地》,不觉眼前一亮,怦然心动,觉得小说抓住了一个社会人生的大主题,值得细读、深思。

小说讲述了一个颇有点传奇色彩的故事。它是城市人在农村的一次特别遭遇,又是乡下人同城市人的一次奇异交往。它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普通村庄,一块油麻地里,但你又很难说它是城市题材,或是乡村题材。现在小说的题材界限早已被打破,社会的错综复杂、各行业的犬牙交错,导致了小说题材的重叠、模糊。而城市题材和乡村题材的融合,扩展了小说的表现内容,深化了小说的思想意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创作动向。作家正是通过城市与乡村生活的“拼接”,城市人与乡下人文化性格的比照,生动地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的紧密关系。两种文化两种人性的不同特征和各自的优劣之处,使我们看到了城市社会多变而精彩的人生,也看到了乡村社会深厚而高尚的文化人格。

发生在油麻地、坡头村的故事是奇特的,也是平常的。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呢?青年农民石厚照正在自家的油麻地里施肥,一个城市女人“从天而降”,在他的地里生下一个男婴。石厚照不假思索,就把危难中的母子抱起来送到了镇医院。没有想到,出院的女人抱着孩子又跟到了他村里、家里,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给他做饭、洗衣、收拾家,甚至收脱麻籽。但城市女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一面欲以身相报,一面要托付孩子,遭到了石厚照的拒绝。城市女人不辞而别,石厚照肩负起了抚育男孩的义务。八年之后,男孩已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石厚照则因养子的拖累,错失了恋人,依然孤身一人。城市女人林红豆再一次光临油麻地,此时她已是千万富姐,陪同她的还有副县长、镇书记,她要重新找回她的儿子,她要回报乡下的恩人。这真像是一个民间传说,也像是电视里讲述的真实故事。吴克敬把它拿来,经过精心构思、艺术改造、巧妙叙述,演绎成了一篇波澜曲折、内涵丰富、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

《油麻地》突出地表现了人物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和性格。每个人都生存在特定的社会、地域环境中,他的身上就必然积淀着这一社会、地域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又支配着他的人生和行为等。小说抓住了人物的这一本质特征,就会使人物具有某种普遍性和典型性。当然,这篇小说是一篇故事型小说,整个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但作者又有厚实的写人功力,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同时,又精心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和性格显得逼真而鲜明,故事与人物可谓相得益彰。作品的主人公自然是石厚照,这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传统农民,虽然他还是一个青年,虽然时代已跨入新的世纪,但他依然固守着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他家境一般,父母双亡,靠种地特别是种油麻为生。虽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屈同梅,但她进城当了保姆,他俩还没来得及结婚。他有一种纯朴而侠义的性格。在油麻地里目睹城市女人的生产,他没有去想这一非常事件对他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只知道“人生人,吓死人”,他必须承担起救助这母子的责任来。他有一颗真诚仁爱的心灵,在镇医院,为了给城市女人林红豆下奶,他炒了各种各样的油麻籽;为了让林红豆保养身体,他精心侍奉,不让她用冷水、受凉风、碰硬物,保证了母子的平安健康。他为一个陌生的女人做这一切,毫无功利的目的,而只是认为:“人都有不得已的时候。”他奉行着“为人为到底,送佛送上天”的老好人宗旨,特别是在城市女人给他留下襁褓中的男婴之后,他无奈地承担起了父亲的重担,辛苦抚养,耐心教育,让石小诗快乐成长,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这更表现了他的大仁大爱精神。他有一种正派忠诚的道德品格,当林红豆主动献身表达感谢时,他在晕晕乎乎中想到恋人屈同梅,克服了欲望,守住了道德防线。他一心恋着屈同梅,耐心地解释着自己的遭遇和行为,等待着屈同梅回心转意同他结婚。这些纯朴、侠义、真诚、仁爱、坚贞的文化精神和性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它依然沉淀在乡村社会中,流淌在青年农民石厚照的血液中,在今天的世俗社会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林红豆,则代表了一种现代城市人的文化性格。就像城市对人们来说往往是陌生的一样,林红豆对我们而言也是陌生的、模糊的。她的出身、经历乃至内心世界,我们都像雾里看花,难以把握。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城市人做派、性格等,却是强烈而鲜明的。她漂亮、优雅、时尚,在石厚照眼里是“很城市的女人”。她怀了孩子却不生在城市,而是喝了足以致命的安眠药,把孩子生到坡头村的油麻地里。她的人生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做出如此决绝的选择?是夫妻不和,离婚出走?还是如屈同梅说的是富人的“二奶”,或者就是一只“鸡”?我们,甚至石厚照都不得而知,从中足可窥见城市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冷漠。林红豆是一个聪明而又有头脑的女人,她遇石厚照而得救,知道石厚照会善待她,因此才在坡头村渡过了她人生的“黑障”时期。她又是一个坚强、“狠心”、富有进取精神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乡村是永无出头之日的,于是狠心地留下儿子,重返城市,再度拼搏,八年之后终于成为成功人士。她还是一个温柔、贤淑、深情的女人,她像家庭主妇一样料理石厚照的家,真情地要委身与他,数年后又去寻找孩子、报答大恩。她的身上不乏一个优秀女人的性格和品德,而优雅、聪慧、冒险、坚强、进取等正是现代城市人的一种精神和性格。石厚照的敦厚、仁爱品格,林红豆的理性、进取个性,在这里奇妙邂逅,碰撞出一曲感人的人间活剧。乡村宽厚地包容、接纳了城市女人,城市耀眼地照亮了乡村农民。此外,小说里那位孤独而上进的男孩石小诗、慈祥而正直的毛校长,都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十分动人。优秀的小说往往会留下许多空白,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石厚照因偶然事件改变了命运,昔日的恋人还能回到他身边吗?林红豆返乡,石小诗是否会进城?石厚照又该如何安排他的人生呢?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有好的故事情节,还要有恰当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油麻地》采用了营造意境和交叉叙事的表现方法。在整个小说中,油麻和油麻地成为一个独特的意境。油麻是北方农村常见的植物,属于胡麻科胡麻属植物,其皮可以拧绳子,可以作为管道防水之用,其籽味甘、性寒,能榨油,能煮熟、炒熟吃,有滑肠胃、舒经络、通血脉等功效,民间则有能帮助产妇下奶的说法。小说中小河边茂盛的油麻地,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生生不息的乡村文化和风俗的一种象征。而整个故事的演进,则是纵横两条线交叉进行的。横线是“现在进行时”:从石小诗得到毛校长的通知去找妈妈,到石小诗先找到油麻地里的爸爸报告妈妈回来了,又到县、镇等领导陪同林红豆在地里与亲人相见,故事主线突出,情节环环相扣。而纵线是“过去进行时”:从林红豆八年前的油麻地产婴,石厚照仁义救助;到镇医院精心照护,林红豆跟随回家;又到舍亲子不辞而别,石厚照八年养子……小说两条线索巧妙交织、互相推进,既有简洁、写实的叙述,又有细腻、灵动的描写,还有飘逸、优美的抒情,把复杂的故事、丰富的内涵、坚实的人物,凝聚在一篇一万两千字的小说之中,可谓一篇匠心独运、摇曳多姿的短篇佳品。

作 者:段崇轩,评论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评论委员会主任。

编 辑: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油麻红豆性格
油麻花街
猫的性格爪知道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植物杀手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性格描绘词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