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拯救春晚

2015-07-20 02:51北京薛静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贺电红烧肉假装

北京 薛静

吐槽拯救春晚

北京 薛静

提笔之际,2015年央视春晚收视率的统计数据新鲜出炉,28.37%的平均收视率再创新低,早在预料之中,而央视巴巴地辩解说,虽然我们收视率低,但是我们人均收视时间长啊!这毫无悬念地遭到了网友的嘲笑:大家都忙着抢红包,谁有功夫去换台啊!

春晚对于人们,越来越像年夜饭里的那道红烧肉,三十多年来,人们对它的态度,从期待、享受、迟疑、失望逐渐演变为今日的围观。最早时“联欢晚会”的特质,尚能让人们感受到久违的济济一堂、轻松欢乐,但关注度的提升,也伴随着政治的重视和商业的入侵,逐渐演变为一场彻头彻尾的“体制春晚”。

起初,人们还认真地批评春晚,希望能有所改进,但是热心的观众逐渐发现,春晚非但没有反思,而且对这种模式与体制沾沾自喜:满面红光的主持人声嘶力竭地宣告开始,歌颂生活的歌舞小品之后,几封全球贺电营造万邦来朝的气氛,空洞无味的串词迎来零点的钟声,最后全体演员身着华服以《难忘今宵》圆满作结,宛如一场新时代的样板戏。

春晚尝试在这个民族节日的特殊时刻,以欢声笑语来包裹权力意志,构建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培养观众的认同与信任。但在这种“别无选择”情境下的灌输,对观众心理的无视,却恰恰加剧了成员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与距离感,而这种压抑集聚到一定程度,“骂春晚”替代“春晚”,成为新的文化传统,并随着新媒体大行其道。

于是春晚从“共同体的构建者”转变为“共同体构建中的他者”,人们欢天喜地地发现,嘲弄、讥笑、解构春晚,才是新时代春节的题中之义,才是新一年与同事朋友的互动话题。而这一共同体的形成,却是以将春晚的权力作为他者、排斥在外为前提的。惶恐的春晚一次又一次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贴近群众,但一次又一次被群众毫不留情地打脸,因为所谓“贴近”,其实正暗含着一个潜台词:它们本身并非群众。无论是开门办春晚,还是小刚来指导,无论是取消读贺电还是加入网络语,春晚宛如一个路痴,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揣摩领导与群众的想法,然后颤悠悠地问:“要不,今年咱们走东边?”大家哈哈大笑,嘲笑打趣闲聊一番,然后大手一挥:“走,我们上西边!”

春晚战战兢兢地假装幽默,假装亲民,假装贴近生活,但稍不留神,就会露出马脚。想呼应上面说说“反腐”,结果被揭穿了“揭露腐败”和“歌颂反腐”的偷换概念;想讨好下面聊聊婚恋,结果被女权主义抓住了尾巴。不过,被骂得狗血喷头,也好过无动于衷。拥有“自己的骄傲”的春晚,怎能面对成为“背景音”的命运?五年前的“烂片经济学”还无奈地表明,大片虽烂,但人们还是愿意一凑热闹;而今年几部大片的折戟,人们的观看态度已然转为:既然不好,我就不看。这正是春晚的命运,人们忽然发现,在只有一碗红烧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跑步呀!

2014年的春晚,在众多槽点中结束,瘸子里面拔将军,如果问我最满意的节目有哪个,我还是要说:四小鲜肉合唱和四大美女跳舞。它们用勤恳的话题消磨了节前难熬的时光,而在除夕当天众人忙着抢红包时,却识趣地并未出现。

作 者:薛静,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专业2014级在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贺电红烧肉假装
过奖了
『假装』的力量你想不到
台公布“安倍双十贺电”被打脸
假装校长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哪些人会收到习近平的贺电?
假装辞职
红烧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