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春晚

2015-07-20 02:51北京赵勇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赵勇幻象马克思

北京 赵勇

如何“看”春晚

北京 赵勇

我看了许多年的春晚,最近几年却不怎么看了。今年大年初一,我见知名网友“五岳散人”发了一条微博,“一觉睡醒,看了看吐槽春晚的段子,没啥意思也没啥新意,本就是个农村流水席的定位,想吃满汉全席的根本就不该看”,“其审美、意识形态标准就在这个位置上,定位准确、无可指责,任何多余的期待都是自作多情兼自取其辱。接着睡去”。或许,这就是许多人不看春晚的原因之一,包括我本人在内。

但实际上,这几句也是吐槽,远没有说出看与不看春晚的复杂性。据我观察,从1990年开始,春晚的意识形态的功能逐步增强。每年春晚的主题除欢乐祥和、蒸蒸日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之外,还要输入一些当年的新元素,以便把意识形态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这种“编码”的过程是复杂的,局外人无从知晓。但对于编导来说,恐怕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意图与歌舞小品“接合”起来,以便让它们“寓教于乐”。

但既然是“接合”,便不可能是无缝钢管,那些牵强、做作乃至乖谬之处,往往也就成了槽点。而在吐槽的全民狂欢中,那些“接合部”的缝隙便越来越大,让人看到了其中隐而不见或隐藏得很深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揭示出来,并一一点破,或许便是我们为春晚做的一个贡献。

许多年来,我都是借助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把春晚看作一种“虚假意识”的。但读了齐泽克的一些书后,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齐泽克说过:意识形态是作为幻象发挥作用的。通过意识形态幻象,我们的现实生活得以建构,我们在实在界的创伤之维得以逃避。既然如此,春晚又何尝不能被看作一种意识形态幻象呢?

因此,当某年的春晚办得好时,或许仅仅意味着制造意识形态幻象的成功;而当某年的春晚弄得烂时,则恰恰说明了建构意识形态幻象的失败。这失败之处也是很有说头的,它至少意味着,把上面的意识形态诉求和下面的民意“缝合”到一起,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

应《名作欣赏》杂志与傅书华主编之约,今年我与我的几位学生特意关注了一下春晚。在我看来,今年的春晚很可能是近几年来最失败的一次,几无亮点可言。而三位同学则通过失败的种种症候,挖掘出一些被有意遮蔽或无意掩盖的东西。这意味着,他/她们不仅看了春晚,而且也会“看”春晚了。他/她们对春晚批而判之,让我感到欣喜和振奋。

于是我想到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名句:“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对于春晚,我们也应该作如是观。

2015年3月9日

作 者:赵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赵勇幻象马克思
马克思像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ime-resolved characterization of simulated tokamak exhaust ga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被毒狗针戳杀的负心男
漂浮之物(2)
People get to be inside of paintings
两个离不得弃不得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