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真的在羞辱女性吗

2015-07-20 02:51北京李梦馨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二手货女权棉袄

北京 李梦馨

春晚真的在羞辱女性吗

北京 李梦馨

今年春晚引爆了一场女权运动,这可让春晚的文化价值立刻翻番。微博上大部分舆论都认为央视春晚从外貌歧视、就业歧视到剩女歧视,对整个女性认知都充斥着性别歧视。舆论一起,全部哗然,热门微博、热门话题被“女权”“春晚歧视女性”填满。据微数据显示,女权近二十四小时热议度在一天时间内上涨1379.20%,女性参与讨论的比重占到81.36%,十九岁到三十四岁参与讨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02%(数据截止时间:2015年2月20日12∶00)。如此澎湃的女权舆论现象实属难得,不如让我们梳理一下今年央视春晚中被黑的女性形象,节目真的在羞辱女性吗?

打响舆论第一炮的,是语言类节目《喜乐街》里贾玲饰演的角色——“大龄未婚丑矬女汉子”。“女神和女汉子”的游戏对比中,外形、异性吸引力、情感经历、饭量都塑造了对立反衬的关系。其实女神和女汉子的对比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在漫画、小说、网络文化、综艺节目中出现,日本、韩国和中国都有这样的文化现象,很多女明星和女孩子也常常以“女汉子”自比、自嘲,用以标榜新时代女性独立、自强、不气馁的社会形象,由此可见,褒义和贬义并存于这一语词现象中,甚至社会舆论一度使得该词义偏向于褒义。可是为什么“女神和女汉子”在央视春晚这个平台上这么一展示,就变成了完全的贬义词,引发了众多女性观众的愤怒呢?范冰冰说自己是大龄未婚“女汉子”,大家欢欣鼓舞,纷纷自称“女汉子”;贾玲说自己是大龄未婚“女汉子”,观众们就纷纷忍不下去了。说到底,该被批判的是“女汉子”,还是这个看脸的社会呢?

除此之外,“二手货”这一词汇沦为网络舆论的主要炮轰对象,促成了女权讨论的高潮。《小棉袄》是所有小品中修辞使用最丰富且隐晦的节目,反复绊倒来客的“高门槛”代表了单亲父亲对于女儿婚事的态度,“小棉袄”代表了女儿在父亲心目中的形象,这些修辞都含而不露。而最突出的“不动声色”的修辞特色,是小品情节结构上的互文现象。互文见义,是中国古汉语中复杂修辞现象之一,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部分互相呼应、互相交错,在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可以使内容更加精练、复杂,是创作难度很高的修辞方式。在小品《小棉袄》中,来“取”棉袄的人以及来“娶”闺女的人,在父亲的认知中形成了错位关系,因而“小棉袄”和“闺女”也形成了互文关系。但不同的语词在不同角色的台词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也是小品创造笑点的基础。谁知这个笑点的设置却触及激进女权者的敏感地带,网上大部分舆论都剑锋直指“二手货”的使用,认为它是映射女性的侮辱性词语。那么在小品中,“二手货”是如何被使用的呢?

“二手货”这个词在小品中其实只出现了一次,来“取”货的人说道:“您家那个,它不是新的,是二手货。”在来“取”小棉袄的人的话语中,“二手货”代表二手小棉袄,在父亲的理解中形成互文的话语错位,“二手货”变成了对“女儿”的隐喻,因而设置为一个笑点。如果一定要将“二手货”强加于女性身上,将词语指涉为歧视女性,将喜剧情节的设置与歧视女性联系起来,其实略有牵强。节目中唯一将“二手货”理解为指代女性的人,是单亲父亲这一角色,在误解的基础上,父亲闻之激怒,当即反对了这样的判断。即使是喜剧情节内部的误解,节目本身也很快消解了侮辱女性的可能性,为何观众仍如此愤怒呢?

除了以上两个女性角色之外,利用女色、溜须拍马的“女科长”也一并被拉出来站到了审判台上。可是为什么《车站奇遇》中言辞毒辣、行为强势独立、外表美丽时尚、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女性形象却没人注意呢?

文化层次较低的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直本着戏剧化、小丑化的标准进行人物塑造,潘长江常年被嘲笑为丑矬穷的代名词,赵本山是由外而内不同程度上丑化农民的高手,小沈阳低智且女性化的形象也一度成为笑柄,说相声的岳云鹏和孙越、曹云金和刘云天,这些男人中哪一个单拎出来,长得都跟卡通人物似的。这些戏剧化和丑化的喜剧人物塑造手法,其实并不针对女性,而是针对喜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果因为女性扮演了这个角色,就用女权话语炮轰,是否真的得当呢?女性是否还能全面继续参演喜剧角色?是否首先要炮轰几乎所有的喜剧形象呢?进一步讲,喜剧情节中必备的矛盾设立和矛盾解决的叙事模式中,只在乎矛盾设立,而完全无视矛盾的解决,这种批判态度真的够理性吗?所谓“二手货”的污名可能性根本不成立,贾玲饰演的女汉子情路坎坷却有真心至交,溜须拍马的“马科长”也被绳之以法,所以喜剧中矛盾的设立都得到了“善终”,为何仍有人认为人物塑造是对女性的全盘否决呢?

分析至此,这几个形象设定真的侮辱了女性吗?其实并没有。批判者们如果只看自己想看到的,这种批判性永远缺乏存在的价值。

但是,这一激进女权文化现象的背后却潜藏着难能可贵的觉醒意识,以及尚且幼稚却潜力无限的批判意识。这不仅是女权意识的觉醒,更体现为当代公民理性建构过程中的阶段性横切面。虽然本人无法认同激进女权全力炮轰喜剧形象的现象,但本人却赞赏激进女权话语的大范围兴起。社会上确实存在很多对于女性的歧视,社会工作和职位对于精英女性的歧视、社会语境对于女性特质的歧视、家庭和社会对于家庭主妇社会身份的歧视,这些歧视何须一一罗列,你我都熟稔。而女权的兴起,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女权话语代表着对平等权利的渴望和争取,是以人道主义立场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的形成过程,在发展初期必然体现为激进形态。女权话语的奋斗目标是反抗和争取,只是需要更成熟的认知能力。

当能力与激情相遇,女人才会有更好的未来,社会变革也会有更成熟的方向。

作 者:李梦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二手货女权棉袄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贴心“小棉袄”
这样的“女权”
二手电商难寻“二手货”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二手货网站,日本正流行
贴心小棉袄
校园二手货微信公众号的建立途径研究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1966年的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