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产后抑郁症效果观察

2015-07-20 20:39田俊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中西医结合护理

田俊荣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产后抑郁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产后抑郁产妇,对其中40例产妇实施常规西医护理(对照组),另40例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临床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护理前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5.84±4.59)分,护理后HAMD评分为(20.08±4.22)分,观察组护理前HAMD评分为(26.7±4.68)分,护理后HAMD评分为(9.92±3.14)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20例,重度抑郁12例,极重度抑郁3例,重度抑郁产妇比例为37.5%;观察组护理后无抑郁5例,轻度抑郁13例,中度抑郁18例,重度抑郁3例,极重度抑郁1例,重度抑郁产妇比例为1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产后抑郁产妇,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来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确保母婴安全健康。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产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产后抑郁是临床产妇在分娩后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产妇分娩结束后往往会出现悲伤、抑郁、烦躁、焦虑等一系列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残、自杀的情况。产后抑郁不仅仅对产妇本身影响极大,同时对婴儿的健康生长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据统计,我国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达38%[1],并且近年来随着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临床研究证实,对于产后抑郁单纯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发现,对产后抑郁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抑郁症状,缓解病情,现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后抑郁研究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产后抑郁产妇,对其中40例产妇实施常规西医护理(对照组),另40例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5±5.7)岁,孕妇36~40周,平均孕周(38.5±0.8)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4例,自然分娩28例,剖宫产分娩12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0.9±4.4)岁,孕妇37~40周,平均孕周(38.1±0.7)周,初产妇38例,经产妇2例,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分娩10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80例产妇均确诊为产后抑郁,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均≥8分。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具体内容有:(1)饮食护理:产妇在产后在加强基础营养的同时,可适当给予促进脑部化学结构平衡的食物,如玉米、燕麦、小米等,这类食物消化时间长,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糖类,确保产妇体力充沛,同时也可以维持高血清素。此外鱼肉、豆制品以及海鲜还有丰富的蛋白,可以有效提高体内多巴胺水平,从而确保产妇内分泌平衡,时刻自信、清醒、思维敏捷,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通过饮食调整期情绪变化,引导乐观开朗的情绪。(2)运动锻炼:足够的运动同样可以提高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保持产妇清醒头脑和一定的兴奋感,因而护理人员根据产妇自身的体力情况决定和指导其进行适宜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等。(3)心理护理:详细询问产妇抑郁、焦虑以及烦躁的原因,采用真诚、贴心的谈话方式让产妇接受护理人员,相信护理人员,以此帮助产妇纠正消极的情绪,增强信心,从而面对现实和未来,放下包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4)睡眠护理:对于入睡困难以及睡眠不佳的产妇,应排除一切外在因素,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同时病房温度湿度适宜,从而帮助产妇克服睡眠障碍,日常生活要规律,白天在护理人员指导监督下增加活动量,有助于夜间睡眠。观察组产妇选择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具体内容有。(1)服用归脾汤:归脾汤组成为白术10 g、当归15 g、茯苓10 g、龙眼肉15 g、远志10 g,酸枣仁15 g、木香6 g、炙甘草3 g,具有良好的养血安神,宁心益脾的作用,对于产后抑郁产妇的焦虑、烦躁、睡眠障碍均有很好的作用。将中药加水500 ml,文火煎煮2次,共得200 ml煎剂,早晚各服一次。对于心烦热甚患者,加用栀子、黄芩;对于惊悸者,加用龙齿、牡蛎;焦虑妄想者可以加用合欢皮、合欢花解郁安神;(2)针灸护理:可以针灸肝俞、太冲、内关、阳陵泉等穴位,可以疏肝解郁,针刺心俞、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宁心安神,促进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积极乐观的对待产后抑郁。

1.4 疗效标准[2]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判定产妇抑郁情况。

1.5 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AMD评分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情况,其中两组在护理前HAMD评分无差异,在护理后均有较为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改善程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抑郁程度对比

对比两组产妇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抑郁程度,其中对照组重度抑郁以上比例为37.5%,观察组重度抑郁以上比例为1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产后抑郁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所谓产后百节空虚,因而若稍有不慎即可发生产后抑郁[3]。产后抑郁症和一般的抑郁症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均有明显的情绪低落,且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产后抑郁的病因多且复杂,和产后产妇激素水平下降有关[4],和生活环境社会压力有关,同时和产妇自身的心理情绪更是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平素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很少与人交流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要相对较高[5]。产妇患产后抑郁后,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消极情绪主导,难以很快的适应母亲角色[6],严重时影响乳汁的分泌,很不利于婴儿的健康生长。对于产后抑郁产妇必须加强护理管理,通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抑郁程度,帮助产后建立正确、乐观的心理情绪。在住院期间要尽量避免生活、工作的压力或者一些负面事件对产妇的刺激,以防加重抑郁程度,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病房,并保证产妇有足够的营养和睡眠,并监督丈夫对妻子分娩所承担的痛苦给予必要的关怀和补偿。中医方面,护理人员适当的给予针灸护理和穴位按摩,刺激产妇的激素水平,让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可促进乳汁的分泌,让产妇充分感受到作为母亲的自豪、开心和骄傲[7],从而很好的避免了抑郁的发生。上述研究可知,观察组产妇在中西医护理下抑郁改善程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西医结合的方法护理产后抑郁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花 云.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18-119.

[2] 马忠金,邓志云,孟凡莲,等.全面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07-1808.

[3] 秦晓宇,魏和萍.产后抑郁问卷调查及中西医心理干预[J].甘肃中医,2010,23(1):55-56.

[4] 李秀清.中西医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9):138-139.

[5] 郭真真.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901-903.

[6] 朱春香.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2):70-74.

[7] 刘 燕,路启芳,麻宗英,等.初产妇产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4):137-138.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中西医结合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