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剧的迷失与价值导向

2015-07-24 19:00常津津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13
名作欣赏 2015年21期
关键词:医患医疗医生

⊙常津津[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13]

国产医疗剧的迷失与价值导向

⊙常津津[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030013]

医疗剧一直以来都是受电视人青睐的一个专业剧种,尤其2014年我国电视荧屏上更是出现了医疗剧回潮的现象。国产医疗剧在展现我国医疗状况、直面医患关系、激发医生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极大改善了中国“谈医色变”的现象。不过,在当前医疗剧泛滥的同时,也要冷静地思考其出现的问题和探讨国产医疗剧应该承担的价值导向作用。

医疗剧 迷失 价值导向

在当下家庭剧和抗战剧“一统江山”的荧屏上,行业剧往往能凭借其专业性抓住高端观众,其中医疗剧也因为表现医疗等热点话题以及面对生死抉择,成为行业剧中最具戏剧化的一类。近年来,随着我国医改力度的逐步加大,医患关系、医疗事故、药价公开这些医疗热点话题正在逐步纳入大众传媒的话语范畴。正是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中国影视剧创作者着力打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如早前的《医者仁心》《柳叶刀》《感动生命》《心术》等,2013年有李晨、张馨予主演的《到爱的距离》,2014年更是出现了医疗剧回潮的现象,《产科医生》《产科男医生》《爱的妇产科》争相上演,2014年由赵宝刚导演执导的年底大剧《青年医生》也在各大卫视与观众见面。这些医疗剧在展现我国医疗状况、直面医患关系、激发医生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极大改善了中国“谈医色变”的现象。不过,我们在热情观看的同时,也要冷静地思考其出现的问题。

一、当前医疗题材电视剧的迷失

医疗剧内容的专业性是其他题材电视剧创作无法达到的,这也是为什么诸多导演编剧们不敢轻易触及医疗剧。尽管我们在近年来创作了不少收视效果理想的医疗剧,但在热播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剧中专业细节的激烈探讨。诸如医生做手术时能不能聊天?家属不签字能不能动手术?医生看病该不该问病人家庭收入?看着头骨的片子说脊椎问题、医生在手术室中不戴口罩、洗手方式不对等技术性问题都被内行“挑刺”,更有很多医护人员被剧中护士一句“血压高低不平”的台词雷得外焦里嫩……医疗剧要想将医务工作真实地反映给观众,就要真实地反映医生在工作中的仪表规范、操作规范以及对疾病的判断、分析和处置等。相对于国内,美国医疗剧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专业性。美国医疗剧《急诊室的故事》的编剧迈克尔·克里顿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在美剧《急诊室的故事》拍摄时,克里顿对几乎所有细节的专业性都给出了极高的创作要求。这对国内刚刚起步的医疗剧创作来说,是有意义的价值参考。

中国早期医疗剧,如《希波克拉底誓言》《儿科医生》《永不放弃》大多庄重严肃,而今的医疗剧中却将庄重变得轻松,对严肃加以调侃。比如《产科男医生》第一集中,由贾乃亮饰演的产科医生用“麻将疗法”,不停地喊“碰、碰、胡了”的麻将术语来唤醒痴迷于麻将的植物人孕妇助产,并最终让产妇顺产并苏醒过来的情节。第一集播出便迎来观众的纷纷吐槽,认为“剧情太扯”“完全挑战观众的日常逻辑”。产房是紧张、严肃的地方,“麻将疗法”这种奇招虽然在电视剧中看起来似乎是对症下药,这种剧情也十分具有张力,但放到现实生活中就会过于儿戏甚至无厘头。当然还有其他医疗剧,诸如《爱的妇产科》《青年医生》等都纷纷结合了悬疑、偶像、豪门恩怨,各种元素各种斗,弥漫在生命之上的“多元素混搭”成为推动故事的引擎。虽然这样的剧集有风格,有节奏,但是作为承担审视中国医疗现状的医疗剧,为了戏剧冲突效果牺牲了医疗中的严肃性,多少稀释了面对生命的真诚,从而导致国产医疗剧很难打捞关于生命的厚重意义。

2014年上映的几部医疗剧都是打着“医疗”的大旗来“谈情说爱”。医疗事件盘旋在婚姻、情感的狭小空间中,靠咀嚼情感的小悲欢赚取生活情味。《产科男医生》剧集一开始就沉溺于妻子外遇、丈夫又遇小三的喋喋不休中,击溃了医疗活动的精神崇高性。电视剧《产科男医生》将医院分解为勾兑爱情和执行医疗两个空间,全片的爱情线凭借贾乃亮与李小璐扮演的这对“欢喜冤家”从斗嘴到相爱的曲折的、完整的恋情升温过程,力压医疗线上片段性的、零散的事件组合。湖南卫视自制剧《爱的妇产科》、赵宝刚的《青年医生》中医疗线更是严重褪色,情感线愈演愈浓,最终承受着人体病痛和体制病症的医疗剧被华丽丽地整形为含情脉脉的“爱情偶像剧”。这种庸俗化的创作路数让人不得不怀疑,离开了爱情的华丽拐杖医疗剧还能不能独立行走?

医疗剧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就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基调,重点描绘中国医疗这一特殊板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轨迹。现实题材电视剧是一种“公共文本”——集中地汇聚时代众生图景、典型人物、集体心理、文化诉求、社会症候以及公众期盼和意志等。①2014年出现的几部医疗剧具有共同的取向——即夸大对医患矛盾和冲突的揭示,但却难以真正更为深刻地展开对现实的追问和反思。换言之,它们揭开现实,抛出问题,但却没有给社会一个解释,指引通往未来的道路或方向。比如医疗剧中反映了很多医疗问题,如医生应该立即给重伤者手术还是等待家属的签字、医生是否该为手术中的意外负责、医患矛盾双方如何进行权益分配、医患矛盾和纠纷体现在制度和法律层面如何解决等等。但是剧中对医患矛盾的辨析要么停留在医生为病人捐款建立的美丽桃花源、迷人乌托邦中;要么放置在“医生治好病不给钱,治不好病讹钱,治死了又惹官司”的闹剧中。医患矛盾在这种鸡飞狗跳的闹剧中抛出,而“曲终人散”后的总结经验没有纳入叙事链条中,最终这些语言的涟漪只能被认定为创作的未完成形态,草率地决定了电视剧的艺术立场。医疗剧虽然描写的是医患关系,但其意义却超越了医疗战线,创作者们要站在全社会的制高点上,反思医疗带来的各层面问题。

二、医疗剧的价值导向作用

当今时代,影视剧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给人们带来娱乐,还可以输出价值观,对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倾向、价值观念以及各阶层大众的心态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应引领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实现大众文化的价值塑造,提升大众文化的内在品质,从而在中国人精神世界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建构中做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在8·19会议指出,宣传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②医疗文化具有引领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医疗活动中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担当等内涵,都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白衣天使”的形象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医疗剧无不弘扬健康向上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彰显医生的精湛医术与职业道德,渗透着救死扶伤、道德高尚、舍己为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的人物和故事都传递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其核心是对人民负责和对信仰的执着,这构成了当今主流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如今在国产医疗剧中大肆以娱乐化以博取眼球,满足于打造一些医疗奇观、爱情偶像或者医患闹剧,甚至一些医疗剧对医院里发生的故事采用一味地“揭黑”来吸引观众眼球,这些必将模糊中国医疗现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解构医生的精神本质。因此,国产医疗剧不应简单地以“迎合”的形式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而应该努力创作彰显主流思想与核心价值的作品来涵养人心,鼓舞精神。

《产科医生》原著小说和编剧张作民接受采访时曾说,国内医疗剧目前最大问题是缺少专业的团队,只有编剧好是不够的,从编剧、导演、道具、美术等各环节都要有专业素养。高度的专业性和真实性是美国医疗剧的一大特色,美国的医疗剧在拍摄之初剧组都会经过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剧组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进行医疗常识的严格培训,所以这就使美国医疗剧具备了强烈的场面真实感和医学专业性的保障。与美国医疗剧的逼真再现的真实风格不同,国产医疗剧则偏重于弱化和虚化,这种创作手法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编剧的创作考量,有电视剧审批制度的限制,也有导演创作构思的倾向性。然而,总体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对于医疗剧领域的探究水平还不足,创作及拍摄水准还达不到像美国医疗剧那样的专业性和真实性的程度,因此在医疗表现的专业性上稍欠火候,根本经不起专业推敲,甚至从编剧到导演整个创作团队都是非医学专业的“门外汉”,无论是从场景的“真实性”上,还是情节展现的“专业性”上,都难以做到剧集的严谨可信,所以提高医疗剧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专业的制作团队也是今后国产医疗剧需要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国产医疗剧中始终热衷于医患纠纷的演绎,但是医患矛盾是否就是医疗剧的全部?医疗剧是否还有其他可供发展的路数?笔者认为,医疗活动中的和谐医患关系重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医生要以敬畏之心、悲悯之情来固守道德底线;患者和民众应遵守就医道德,理解宽容医生,重建死亡观和医疗观;新闻媒体和记者要科学、客观地报道医疗卫生行业;艺术家应通过文艺作品来反映医疗行业的正面形象;民众要通过客观的新闻报道和艺术再现来了解、理解和支持这个行业。中国医疗剧要置入社会并穿透社会,辨析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是价值观问题,哪些是道德标准本身的问题,从这个层面来看的话,医疗剧还是有很多可供演绎的话题。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戏剧正是通过正视人的怜悯与恐惧,达到心灵净化和升华的作用。③医疗剧应透析生死实质,关注人性抒写,对人类更为宏观的终极问题——生与死的精神层面进行哲理思辨。当前医疗剧普遍热衷于医疗奇观和医患矛盾,艾滋病、同性恋、安乐死、医患矛盾的闹剧等被频频搬上屏幕。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医疗剧的核心在于生与死的探讨。医疗剧要通过剧中的人物与事件向观众展现真实的医疗现状,让人们对珍爱生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承认生命的有限性,正视医学的局限性,通过艺术手段呼吁全社会对医疗要有理性的判断。以医生、医院、医疗为表现对象的医疗剧只是一种表层化的审美载体,真正能够支撑医疗剧开出灿烂之花、结出美丽果实的是它的人性之爱、人性之美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之美。

① 高卫红.现实题材电视剧:直面生活的追问,拥有精神的坚守[J].电视研究,2010(8):74.

②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注,人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作 者:常津津,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医患医疗医生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最美医生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