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割舍的精神返乡

2015-07-24 18:59赵斌
名作欣赏 2015年19期
关键词:割舍速食起源

编辑手记

无法割舍的精神返乡

“返乡”,从文学的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追本溯源的行为,是追寻最原初的目的和意义。“无法割舍的精神返乡”取自本期专题“新世纪文学十五年”中的一句话,也是对本期文章最恰当的概括。

在新媒体时代,速食、重复、碎片化的阅读成为大众的接收方式,而公众对于文学的要求或许已经由反思逐渐改变为娱乐。在深度阅读不被选择,“启蒙”阅读逐渐偏离的情况下,严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坚守者们纷纷走上“精神返乡”的路途。

董丽敏老师的主笔头条回到女性文学得以“起源”的20世纪80年代,借张辛欣的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探讨女性的命运。文章隐微地批评了小说女主人公默认“性别差异”的合理性、掩饰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结构并使其合法化的态度,也隐微地表达了作者期望女性构建自我主体的愿望。而本期“她视界”栏目,相比于董老师的冷静和客观,则尖锐地指出了男性话语对女性自我身份认知的消极影响,并积极乐观地提出了女性自我的身份认同所带来的转机。

“新世纪文学十五年·诗歌卷”第六期中,诗人杨键提出要“重建我们汉语的空性、韧性、灵性,重建我们汉语的宫商角徵羽,重建我们汉语的桃花源、逍遥游,与归去来兮,乃至最终重建我们汉语的山水精神与礼乐精神”。这是一场盛大的“返乡之旅”,需要抛弃“速食”,抛弃“重复”和“碎片化”,以“苦行僧”的方式虔诚并孤独地行走,深入并深刻地阅读。这是诗人独有的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

至于本期的“网文观察与新媒体”这一专题,也探讨了“网络文学教父”返回“初心”的诉求。在网络小说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精神返乡”亦显得十分可贵。再加上本期博士论坛所探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俄苏文学的接受,李建军老师专栏“重估俄苏文学”对俄苏文学的反思,皆是从“起源”处入手,以“反思”为法,以“启蒙”为使命,显示了严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坚守者们无法割舍的“精神返乡”。

几相比照,本期文章或是回到“起源”,或是回到“古典”,或是回到“初心”,但都期望返回精神的故乡,追寻最原初的目的和意义。而本刊,也期望读者能够重返精神故乡,继续深度阅读,继续启蒙与反思。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割舍速食起源
消失的尾巴
2500亿!新速食“围攻”康师傅
闪电是速食米粉
反智的速食阅读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割舍不是那么难的事
一照值千金
速食美味营养不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