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

2015-07-27 05:05包建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康复护理

包建树

【摘要】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病,其特征表现为:血压波动幅度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收缩压升高;变化的类型与程度和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关;病症较少、并发症多等。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一般包括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在并发症的预防中,控制高血压对降低血管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也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起着关键的作用。老年高血压的康复护理在临床上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必须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给予合适的治疗,加强患者的监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进而达到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患者最佳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有较高的患病率,经常会引起心脑等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有较高的致残率,一般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因此,高血压一般以老年患者居多,我国有大约1.3亿的高血压患者,其中老年患者占了25%~35%。目前高血压已经成为了老年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也有了举足轻重的提高,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中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医学研究人员同样也在临床护理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现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进展作以下总结。

1 老年高血压的特征

血压有较大的波动,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老年人血管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所致。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分布状况是很有规律的,大致呈现为双峰双谷的曲线,患者的血压在早晨8:00~9:00之间到达第一个高峰,10:00后血压稳定并逐渐下降,12:00~14:00出现第一个低谷,15:00~19:00出现第2个高峰,22:00患者在睡眠后逐渐出现第2个低谷[3]。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单纯舒张压升高的高血容量型高血压在老年人中一般较为少见。收缩压升高类型的高血压对患者心脏有较大的危害性,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另外也极易发生脑卒中的情况。而且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会出现收缩压的增长幅度要远远超过舒张压的增长幅度。

老年人高血压变换的种类与程度一般与患者动脉硬化的情况有关,通常情况下动脉壁的硬度会随年龄改变,老年收缩期的高血压患者会在临床上表现出多样性的临床特征,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显著的差异。

病症少、起病一般不易别发现,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并且在终末期时病情有较快的进展,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差,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2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药物护理:患者能否合理科学的使用药物治疗是护理的关键,大多数患者一般都会选择使用口服降压药,这样比较方便快捷,因此,这种情况下患者必须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患者要保持血压稳定,不能在血压出现下降后就停止用药,出现上升后再次服药,这样会使血压出现反复波动,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要根据用药原则进行服药,具体原则如下:①尽量选用作用温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开始时服用小剂量,患者根据病情做适量的剂量上的调整。②患者血压不要降的太快,更不能降得太低,血压保持在140/90 mmHg左右为宜,以免血压过低和降得过快影响患者心、脑、肾等器官的供血。③尽量避免使用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上的降压药,这种药物一般会引起患者抑郁的出现,除非患者病情特殊,否则尽量不要服用此类药物,服用此类药物时要随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④如果患者的病情需要更换药物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密切注意患者病情。⑤时刻关注患者用药后是否有副作用出现。⑥对患者使用药物做认真细致的指导,大多数老年患者都患有其他病症,这样我们在指导用药时也要注意该药物是否会对其他病症带来不利的影响,尽量做到全面应对,另外,老年人由于上了年纪,在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有所减退,容易出现听错、记错药物的名称、服用错药物、混淆药物用量等情况发生,因此在医护人员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饮食的护理:患者的饮食是患者治疗护理的基础,健康合理的饮食疾病的控制与并发症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营养与膳食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具体做法如下:盐的摄入<5 g/d,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及豆类食物,饮用适量的牛奶,保证足够的钾钙摄入量,饮食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食物要选用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同时也是低脂肪、低盐、低热量的食物;患者治疗期间要戒烟戒酒;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尽量吃易消化和较为清淡的食物;患者不能喝过多的咖啡,可以饮用适量的茶水。控制患者烟酒的摄入。

心理疏导:老年性高血压一般病程较长,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治疗,因此治疗期间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有时患者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伴有焦虑、不安、恐惧、易怒、暴躁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医护人员要用和蔼的态度跟患者交流,考虑问题时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向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让患者对高血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和困惑,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树立自信心,尽可能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另外,还需要指导家属照顾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使患者能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患者对自身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程度,同时使得患者受到家庭的支持、监督和鼓励,能够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等基本资料,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指导方案,内容涵盖面应当广泛,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做好随时补充的准备。建立教育反馈评价体系,由患者评价,由护理人员改进,从而促进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在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前,应先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协商,在取得信任之后在进行说教,教育方式应多元化,可以使用视频、图画等进行辅助,同时讲述的语言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4]。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强化心理指导,在健康指导中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发现患者思想问题的根源,与组内人员积极讨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防治并发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是导致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脑血管病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其本身高血压的同时,还应该积极防治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复发率等[5]。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的护理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应根据患者的血压特点、控制情况、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为患者制定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从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等多个角度进行护理,使得患者的生理、心理感到最大的舒适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 叶.老年高血眼病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1,5(15):9-10.

[2] 赖 文.老年高血眼病的护理进展[J].药物与人,2014,7(27):34-35.

[3] 李雪梅.老年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4):953-954.

[4] 李 力.出院后高血压患者社区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11(2):473-474.

[5] 刘静俊.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0,30(3):62-63.

猜你喜欢
老年高血压康复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氨氯地平与松龄血脉康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不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