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2015-07-31 08:42刘家华
云南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砚山县虫量黄板

刘家华

(砚山县八嘎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砚山 663109)

斑潜蝇又名鬼画符,属双翅目潜蝇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砚山县后迅速蔓延成灾,目前全县11个乡 (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已成为砚山县常态性害虫。其种类有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主要危害蔬菜、烟草、辣椒、花卉等经济作物。以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内蛀食叶肉组织,留下表皮,形成蛇形隧道,叶绿体细胞遭受破坏,降低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植株枯死,造成减产,影响品质,降低经济价值,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毁产绝收。

1 生活习性

斑潜蝇成虫有一定的飞翔能力,但较弱,有较强的趋黄性。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25℃,高于30℃或低于10℃时生长发育受阻;最适生长发育相对湿度为75%~80%。斑潜蝇在砚山县可周年发生危害,无越冬滞育现象,气温低于10℃时生长发育受阻,冬季以蛹为主在寄主根部过冬,当温度升到10℃以上时开始羽化,成虫开始活动,其幼虫和卵可随寄主植物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2 发生规律

斑潜蝇繁殖能力强,世代历期短,各虫态发育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在砚山县一年发生16~20代,平均每代20 d左右,冬季生育期稍长约为30 d左右,其繁殖速率随季节、温湿度和寄主植物的不同而异。消长规律有明显的季节性,危害盛期在4~11月,一般4月虫口数量开始明显上升,6~7月达到最高峰,盛夏高温干旱期间虫量下降,11月虫量又回升形成一个小高峰,12月至次年3月虫量剧减,危害较轻。

3 防治方法

3.1 加强植物检疫

严格植物检疫,防止斑潜蝇远距离扩散蔓延,在蔬菜及鲜切花调运中发现斑潜蝇幼虫、卵或蛹时就地及时处理,防止远距离扩散,严禁从疫区调运蔬菜、花卉等。

3.2 农业防治

1)清洁田园。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株落叶,深埋或烧毁,消灭虫源。

2)深翻土壤。斑潜蝇化蛹一般都在10 cm以内的土表层中,在播种和整地时深翻土壤,将蛹深埋入土壤下层,使其不能羽化出土达到杀蛹作用。

3)水旱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如菜—稻—菜耕作等可降低虫口种群密度。

4)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及时疏间病弱苗、过密植株或叶片,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虫性。

5)调整布局。适当扩大当家品种的集中连片种植,集中收获可减少寄主作物之间的转移危害,降低种群数量。

3.3 物理防治

利用斑潜蝇成虫趋黄性制作黄板诱杀,黄板规格不限(市面有售),每亩插15~20块,黄板应高于作物10~20 cm,每10 d换一次,可大量诱杀斑潜蝇成虫,减少卵量,降低虫口密度。田间试验证明,一块25 cm×30 cm的黄板在田间挂5~10 d可诱杀斑潜蝇成虫8000头以上,诱杀效果相当明显。

3.4 生物防治

选择使用对天敌无毒或低毒的药剂,充分保护天敌,控制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可商品放飞斑潜蝇天敌,以有效控制斑潜蝇危害。

3.5 化学防治

掌握好用药时间,选择初龄幼虫高峰期用药,药剂选择以高效、低毒、低残留为原则。可选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剂1500倍液,或0.5%甲维盐乳剂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剂1500倍液,或90%杀虫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8%巴丹原粉1000倍液防治。在生产中,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猜你喜欢
砚山县虫量黄板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花椒在石漠化治理上的价值分析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不同粘虫板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对比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不同材质黄板诱杀黄曲条跳甲效果比较试验
民族团结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