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

2015-08-05 13:34孙丽娜张晶
党史文苑 2015年14期
关键词: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孙丽娜 张晶

[摘 要] 罗荣桓元帅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创建者,被誉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匠。他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民主化与人性化相统一,体现出鲜明的工作特色,并且取得显著效果,为党和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对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罗荣桓 思想政治工作 特色

罗荣桓被誉为“全军政工第一帅”,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创建和发展人民军队,为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罗荣桓十分重视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为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成熟作出了巨大贡献。探析罗荣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对于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当今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一)坚定而不专断。罗荣桓一贯坚持党的政治原则与共产党员的素质修养,对待原则性的政治问题坚决不动摇。我军在建军过程中始终坚持“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的生命线”理论,这也是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罗荣桓始终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实现政治工作对一切工作的保证,并且妥善处理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照搬外国的一套,要在军队中推行单一首长制,取消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罗荣桓敏锐察觉到这一套做法是错误的,严正指出我军建立的政治工作光荣传统不能丢,并且及时向毛主席汇报请示,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与支持,从而使得我军实行多年的党委集体领导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得以坚持下来。

罗荣桓在山东地区担任“一元化”领导期间,负责整个山东地区的工作,但是他始终坚持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和专断作风。罗荣桓强调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我党的作风,也是我军的政治工作作风,如果压制批评,甚至对批评者实行打击报复,不仅自身无法取得进步,而且也不利于党和军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正是因为罗荣桓坚持原则而不专断地开展政治工作,使得他领导的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推进了整个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

(二)谨慎而不迟疑。罗荣桓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他强调要坚持结合工作实际谨慎对待每一个同志的思想问题,坚持“思想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所谓从严,是要看一个人的本质,对于思想错误要具体分析性质、根源,不要揪住一句一字不放,但对立场问题、原则问题绝不放手;关于处理从宽,就是凡不是敌对性质的问题,一定要从宽处理,给予犯错误的同志认识错误、留下转变的余地,要让犯错误的同志觉悟起来,和我们一起对他的错误作斗争。

但在革命战争的关键时刻,罗荣桓能够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绝不迟疑。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中,作为山东党政军首脑,罗荣桓不机械照搬延安整风经验,对审干和“抢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灵活开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而且在危急时刻果断决定,坚持“整风不整人”,挽救了一大批被迫害的同志,显示了共产党人不“唯上”不“盲从”的高贵品质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卓越能力。

(三)果断而不鲁莽。罗荣桓强调在工作中要体现出果断的作风,同时又反对过分偏激的鲁莽行为。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要不断推行土地革命,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但是针对群众反抗地主产生的过“左”行为,罗荣桓认为领导上如果对其放任自流会损害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甚至会引起中农的动摇。因此他强调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度”,从尊重地主的一般利益开始,推动地主的进步,更好地开展革命工作。

在实施领导工作中,罗荣桓也体现出果断而不鲁莽的作风。林彪也是十大元帅之一,与罗荣桓曾经并肩作战,一起工作。林彪的个性较强,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罗荣桓作为一位有着多年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领导人,既能在原则问题上服从大局、坚持立场,又能在小事小节方面宽容忍让、智慧行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与林彪共同指挥辽沈战役的重任。

二、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一)贯彻理论原则,推进理论创新。罗荣桓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总结建军和作战经验,强调部队政治工作要克服“手工业工作方式”,在经验中升华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为党和军队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确立“各个工作组织中都要灌输政治工作,要执行政治工作对一切工作保证任务”[1]p162的工作目标,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根本性、经常性的工作;贯彻“以阶级教育为基本内容,在集中领导下普遍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以群众自己的经验来教育群众,又要把群众的水平提高到党的政策水平”[1]p406的工作方针;坚持知己知彼、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提出“思想领先,作风带头,训练落实,生活保障”的具体工作方法。

罗荣桓还善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山东工作时期,他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敌进我退”的战术方针,提出了“敌进我进”的创新策略,展开以政治攻势为主的反蚕食斗争,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不断分化敌人、孤立敌人,确保了军队在艰难状况下取得发展,并且同群众要求结合起来,使“敌进我进”方针在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功。在东北部队中,罗荣桓主持推广了政治教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造——诉苦运动,并组织人员将诉苦运动经验加以总结写成报告,使诉苦运动发展成全军部队进行阶级教育的主要形式。

(二)贴合工作实际,丰富教育方式。罗荣桓在工作中善于通过谈话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思想,并且通过开办图书馆、报纸、刊物等形式以及举办政治学习小组、成立话剧社等形式加强政治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政治工作效果。

针对部队中青年人占大多数的特点,罗荣桓提出应高度重视青年政治工作,并提出青年工作青年化的思想,指出“在平日教育上,不必单独上课,只加强课外活动,举行座谈会、辩论会、讲演会,在内容上提出某些地方性的青年问题,多由日常事物联系到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本军历史、战斗故事。方式要活跃,时间要短,有的可采取晚会方式进行。对一般的文化教育,要有方式方法的改善,并克服战士学习中的好高骛远等反常心理”[1]p147。顺应青年化的工作要求,使青年在部队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不断发扬灵活、机动、果敢、坚决、英勇善战的传统,继承严肃、紧张、坚持、精细的工作作风,巩固坚定、忠实、不屈不挠的革命立场。由于青年政治工作开展得灵活多样、有声有色,使得青年政治工作效果极为显著。

(三)完善制度建设,践行法制思想。罗荣桓非常注重党和军队的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制度来保障各项工作,践行法制思想。罗荣桓在军队中建立了完善的军队战斗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奖励制度、后勤保障制度以及各项工作管理条例,为党和军队各种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保障制度的实施,罗荣桓强调应当有法制精神。“军队的各个方面必须进一步正规化,要求部队有更高度的集中统一,有更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全军上下必须贯彻条令,有更严格的纪律训练。”[1]p541对于已经规定的原则和纪律,不论地位高低和职务区别,都应该严格遵守,要强调集中纪律,特别要统一执行党的政策,要严守政府的一切规定,要求大家提高觉悟,要有法制精神。

三、坚持民主化与人性化相统一

(一)贯彻民主,塑造品格。民主制度是党的革命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重要内容,罗荣桓在政治工作中重视部队民主建设,提出禁止打骂士兵、废止肉刑等主张,要求克服官僚作风,使得官兵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官兵们的革命积极性。罗荣桓强调“我军训练部队的方法必须没有官与兵的界限,必须是互相结合的原则,不但不允许军官去压制战士,还要去启发战士的自觉与智慧,启发战士的天才,做到更加巩固的团结自己的战斗力,发挥自己的战斗力。”[1]p268响鼓不用重锤敲,在工作中他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诱导,扭转打骂士兵的坏习气。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罗荣桓带领部队远征湘西,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创造了巩固部队的记录,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罗荣桓在担任红军连队党代表的时候,就是深受战士欢迎的人,他经常和战士们一样在稻草堆里睡觉,他的牲口经常用来照顾病号,冬天把棉衣让给战士穿,自己穿单衣。在山东敌后抗日战场,他带病上前线,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作战。全国解放后,罗荣桓教育领导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他经常勉励机关干部深入实际,面向连队,广泛联系群众。

(二)讲情讲理,入脑入心。罗荣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突出体现在以“人”为本,“作为军队高级干部,他实施领导,不是只靠地位、权威和命令,而是主要靠对人的理解、关心和信任,特别是靠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群众”[2]。

罗荣桓在工作中非常讲求方式方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他努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有情有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他非常关心干部的成长,看到优点就热情表扬,看到缺点和错误就及时批评指出。对所有人都能一视同仁、亲密无间,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他总是耐心地启发教育,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接受教育,自觉改正。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都乐意同他亲近,和他讲心里话。罗荣桓善于体察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善于把党的指示和领导意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工作中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罗荣桓在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主持“后总”的工作时,为了解决伤兵闹事的问题,在哈尔滨召开“荣誉军人代表大会”,不仅选派先进人物和积极分子,还找了很多调皮捣蛋的人来参加,使一些居功自傲、目无法纪的伤病员深受教育。罗荣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肯定他们为革命负伤,是有功劳的,不直接批评,通过正面教育,最终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罗荣桓在工作中强调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指挥战役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知己知彼,“如果只知己而不知彼,则知己亦不是好的知己,会发生自以为是;如果只知彼而不知己,则知彼亦不是好的知彼,会发生失掉信心,这就永远不能够避免自己的弱点与找出敌人的弱点”[1]p205,因此只有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工作准确性,确保工作的实效性。

针对部队中滋长的脱离政治的倾向,罗荣桓认为重视技术是对的,但轻视政治是错误的。军事是要服从政治的,现代化建设中更不能忽视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要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罗荣桓指出必须大大加强部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把部队的政治觉悟提高到新的水平,并且要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技术业务性工作关系,切实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技术的保障作用,体现又“红”又“专”的特点。

综上所述,罗荣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为指导,开放民主;全面贯彻“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实现政治工作对一切工作的保证;坚持“干部教育第一”原则,以身作则,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改善自身工作;善于总结长期实践中的政治工作经验,并升华为工作理论,为指导党和部队政治工作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研究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的特色,对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荣桓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2]何立波,宋凤英.邓小平与罗荣桓的绵绵战友情[J].湘潮,2005(2).

责任编辑 吴自锋

猜你喜欢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罗荣桓与萧华
罗荣桓的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