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高校统战力量助推全面深化改革

2015-08-05 13:34禹辉映
党史文苑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统一战线高校

禹辉映

[摘 要]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统一战线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特殊优势,调动各方面人士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校统一战线作为我国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优势,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和服务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全面深化改革 高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等做出了全局性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全体人民的集体智慧。为此,《决定》明确提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1]高校统一战线作为全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缩影和窗口。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凝聚统一战线力量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有何客观必然性和独特优势,应该如何发挥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做出试探性分析。

一、凝聚统一战线力量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诚如毛泽东所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2]p125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策略,在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以落实,并确立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及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些方针的确立,更加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同各阶层、各党派和各团体的关系。邓小平在对我国社会各阶层作了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只要我们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3]p206。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实了党的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的正确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之所以要这样强调,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任务十分艰巨,因而全党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士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必然要通过统一战线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大法宝必将成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宝。”[4]

二、凝聚统一战线力量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优势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要攻坚克难,啃硬骨头,解决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这就要求扩大队伍、加强改革的力量,统一战线恰恰发挥了这个作用。”[5]凝聚统一战线力量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有其特殊优势。

第一,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政治优势,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更广的改革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触及深层次矛盾,其改革难度异常艰巨,需要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支持和共同参与。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是统一战线最大的政治优势,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人心向背和力量对比的问题。这是因为统一战线能够结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把争取人心和凝聚力量作为着眼点,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把统一战线所联系的广大成员团结起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聚合最大公约数,进而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更广的改革共识。

第二,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资源优势,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汇集更多改革智慧。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实现与否,与智力支撑密切相关。统一战线汇集了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历来都享有政府“智囊团”“人才库”的美誉。正因为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因而他们能够以知识文化服务全面深化改革,能够为党和政府的全面深化改革汇集更多改革智慧。

第三,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能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更优的改革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的和谐稳定,而统一战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政治生活的“稳定器”。统一战线成员通过深入联系群众,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各方面的关系,当好群众的倾听者和代言者,进而能够有效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和妥善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及时消除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最大限度地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更优的改革环境。

三、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高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不仅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还汇集了统一战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同时还具备广泛的社会联系、社会影响力以及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因此,必须完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

第一,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工作,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当前,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统战对象的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统一思想的任务十分繁重。对于高校统战工作来说,只有宣传到位,才能提升统战对象的思想认识。宣传是提高高校统战对象对全面深化改革认识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普及全面深化改革的知识,在报道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动中,积极消除党内外知识分子在理论上的疑惑与顾虑。与此同时,在宣传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把高校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上来,让他们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第二,强化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工作,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是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发展中,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为此,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情况的基础性建设,建立健全党外专家制度,分门别类地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库,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充满感情地帮助党外知识分子,不仅包括在政治上关心党外知识分子的成长,把党外知识分子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之中,还应该从思想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在生活上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建立健全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一是应当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查找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在机制和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以科学、规范为前提,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使统战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应该建立健全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制度,使统战工作按章办事;三是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督查、督办和评估制度建设,确保统战工作落到实处。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大法宝,为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更需要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统一战线必将成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宝。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义务和责任。因此,高校知识分子应当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曹振鹏.论统一战线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5]韩冰.凝聚深化改革的统战力量[J].瞭望,2014(14).

责任编辑 彭月才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统一战线高校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