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形态的结构探析

2015-08-07 05:34董建义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涵书法结构

董建义

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形态的结构探析

董建义

在茶包装设计中,全面合理的解读自然形态,充分挖掘自然形态在内涵和外部形态上的深刻内涵和形式之美,对其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重新诠释有着重要的意义。

包装设计 自然形态 结构

一、自然形态的结构释义

“结构”一词源于语言学,语言学把单个语义符号利用不同的组织手法链接起来的形式被称作结构。自然形态是这个体系中所产生的客观世界中固有的、不经过人工加工的一切可感知的物体的现象和形体,它泛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它是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物质形态,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它可以是可视的或可触摸的物体,也可以是自然现象,大到地球地貌,小到分子细胞,都蕴藏着无数的形态。①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茶包装中的自然形态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自然,而非仅仅指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事物。包装设计中的自然形态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形状和态势上接近或相似于自然存在之物,或用设计构成的视角将这些自然形态图形化,抽象为点、线、面等基本元素。从这个角度理解,自然形态范围广泛、包罗万象。既可以指天然的形态、图形、色彩还可以包含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伟大成果——文字。我们的祖先将自然之形抽象化、符号化,并总结符号的规律性,这便形成了我们伟大的象形文字——汉字。历经时代的变迁,汉字也从最贴近自然形态的甲骨文演变到现在楷书、行书等。虽然相隔几千年,但是从现在的汉字简化字的笔画中依然可以找到自然形态符号化的影子,汉字的原型甲骨文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们仙人对自然形态的临摹运用。

在自然形态的包装设计中,包装内部构造和外部形状是紧密相连的,外部形状反映内部的构造情况,内部情况决定包装的外部形态。自然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根据表达主体和企业品牌理念进行深加工和改变的。如在建筑设计中以植物自然弯曲造型为主要灵感来源的高迪米拉公寓,以及伍重以贝壳的形态创作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等等。

二、自然形态结构引发茶包装设计创新

自然形态结构由于没有任何人为的参与与干涉,完全是生物自然演化的结果,它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很多是值得我们设计师学习和借鉴的,是设计活动和设计行为的创意源泉。时代在变,自然形态的结构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有些结构已经演变成新的所不被觉察的形式。自然是伟大的,自然界中自然形态可以顺应环境的变化也改变,它不会墨守陈规,我们设计师也应打破某种特定设计模式的定向思维,为作品找到最佳表现的方式,传达设计的内涵。如橙子的结构很好的揭示了当今包装的结构关系,所以,我们在讲解《包装设计》课程的时候习惯性的概括为“橙子记忆法”;大豆豆荚的内部结构也启发了现代分割式包装的发明。

在茶叶包装设计领域受自然形态影响而设计成功的作品比比皆是。重庆博观达智品牌策划机构为“蜀南竹海茶”设计的铁盒包装可以称得上受自然形态结构启发设计的典范之作。在盒型设计上紧紧围绕“竹海茶”的品牌意蕴,效仿竹子的外形和颜色,以抽象化的竹节作为创意的源泉,整个盒型设计为一节竹节的形状。同时对盒盖进行改良,这样一来,多个竹节叠加到一起就形成了一根竹子的形状。在色彩设计上,围绕品牌健康、环保、时尚的设计理念,运用竹子自然形态的颜色,让消费者产生产品高品质的联想,这为打造原生态品牌奠定了坚实的产品基础。更为绝的是,设计师为了防止别的茶企业效仿,提前想别人之未想,发挥对自然形态的联想和创意,又设计出一节半、两节半的盒型,并且全部申请盒型专利,真是让别的茶企业望尘莫及。

“竹叶青”茶叶品牌同样也是竹子自然形态结构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又一例证。竹叶青茶叶在觉察到市场变化、茶行业客群关系转换、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及时再次请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先生出手,强强联合,对品牌 LOGO 进行升级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更好地与竹叶青的品牌理念相吻合。新标志设计采用竹叶的自然形状与中国汉字的“竹”字进行形与意的结合,在形式上简洁抽象富有现代感,很好的阐明了现代茶市场客群关系的变化使消费主体由追求厚重文化的中老年群体向追求简洁时尚的中青年群体迈进。该品牌标志既完美表达了“竹叶青”品牌名称,又很好地将“竹叶青”新时期的品牌战略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把经过艺术抽象、艺术处理的自然界中的元素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使包装受众感觉到茶叶原产地的优越与韵味,体现产品的意境之美,这也是自然形态能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自然形态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感,我们绘画中叫做图形的力场或气场,这个力场的存在以及被设计师组合重构之后的自然形态设计元素应用到茶包装设计中,将会使作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能更好的表现所服务的品牌主题。茶包装设计中中国书法的运用又是自然形态带给我们的又一伟大财富。中国书法非常懂得利用空间布局,空间的变化决定位置的存在,通过这样的方法中国书法达到了对空间经营的绝妙境界。随着“竹叶青”品牌与大师陈幼坚联手打造的“论道”系列的问世,中国的茶品牌都开始打出文化牌。将茶品牌与文化联姻进行品牌的建设与塑造。在这过程中,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神秘的、万能的色彩。几乎在所有的茶品牌包装中都可以看到书法的身影,大有不谈书法就不是好的作品之势,这从一定程度看待这种现象是病态的,不健康的。但是我们可以对书法重新进行空间布局的再设计,对书法进行笔画和字形上的改变,将传统书法与品牌理念相吻合,与现代市场变化发展相呼应。如前文提到的重庆博观达智品牌策划机构为茶企业设计的“天柱论道”系列标识,同样是“论道”,但是采用了自然形态的创新也就有了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在形态上很好的运用了传统书法、茶文化与现代图形的结合。采用自然形态的书法和人物为主体图形,自然形态的山为辅助性的背景,背景主要是要主体更为突出。同时图形主体带有一定的隐性内涵,观看结果因人而异,受观看者阅历、知识背景的影响,让观者体会到一种模糊性。也正因为这种模糊性增强了观者参与作品互动思考的动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也由此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三、对茶包装设计中自然形态表达的思考

茶包装设计作品中的自然形态是企业品牌的终端,是企业品牌传递的图形使者。它是设计师、企业品牌和目标受众连接在一起的桥梁、纽带。自然形态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情感文化内涵,使人们在看到自然形态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无形中就拉近了受众与产品的距离,令受众产生亲切感,以促成整个购买行为的发生和品牌信息的传递。图形化处理的自然形态也许在形象上更为概括和富有美感,但是深入到设计作品的内涵还是要靠自然形态本身给我们的感受。只有这样,互动的双方即设计师和受众才会得到真正的沟通和交流。记得法国学者德卢西奥·迈耶在《视觉美学》中说过,一件艺术作品不应是独白,而应是对话。茶包装作为企业与潜在消费群体对话的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终端系统,对对话功能要求更为迫切,绝不能自说自话。茶包装设计旨在能够迅速传递茶企业的品牌信息的视觉符号表达,因此茶包装中自然形态有它自身的结构语义,有它自身的情感内涵,当这些与品牌理念相融合的时候,它们需要和自然形态进行对话与互动表达,贴切自然的表达信息和主题,才能体现茶包装设计的根本价值之所在,同时也体现了自然形态作为表现元素的价值内涵。

在茶包装设计中,全面合理的解读自然形态,充分挖掘自然形态在内涵和外部形态上的深刻内涵和形式之美,对其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新的时代要求重新诠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形态流露出的是悠闲和意境之美,这迎合了在当今快餐式生活节奏下人们对自由精神和文化修养方面的需求,这与茶道、茶文化精髓在一定程度上是共鸣的,因为喝茶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迎合也体现了当下设计师对消费群体的一种贴近自然的人文化关怀。

注释:

①江明.图形创意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1]【法】德卢西奥·迈耶,李玮,周水涛译.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日】杉浦康平,李建华,杨晶译.造型的诞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江明.图形创意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内涵书法结构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结构
挖掘习题的内涵
书法欣赏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