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地方戏二夹弦唱腔音乐审美要素探析

2015-08-07 05:34刘红洲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假声选段亳州

刘红洲

亳州地方戏二夹弦唱腔音乐审美要素探析

刘红洲

安徽亳州地方戏二夹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唱腔音乐优美婉转、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亳州灵活借鉴了山东二夹弦委婉抒情的旋律色彩,同时也吸纳了河南二夹弦明快高亢的节奏特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优美、朴实、清新、活泼,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亳州 二夹弦 音乐 探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亳州地方戏二夹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她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该剧种“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伴奏形式及唱腔特点”。①“唱腔清新活泼、委婉抒情,行腔多用鼻音”。②音乐优美婉转、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亳州灵活借鉴了山东二夹弦委婉抒情的旋律色彩,同时也吸纳了河南二夹弦明快高亢的节奏特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优美、朴实、清新、活泼,③富有生活气息。题材多反映男女爱情、宣扬伦理道德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真声吐字假声托腔,真假声有机结合

亳州二夹弦演唱技法“真嗓吐字,假声托腔,真假声频繁交替”。④既起唱时用真声,在唱句结尾托音时用假声,真声到假声自然过渡,真假声频繁交替、有机结合,这种过渡与变化极大丰富了亳州二夹弦的唱腔色彩,提高了该戏曲音乐的感染力。以亳州二夹弦艺术传承人付红伟和亳州著名二夹弦专业演员李景芝合作演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为例:

上面唱段的第一句“书房门前一呀一枝梅,树上的百鸟对呀撘对。”演唱时句子的前一部分“书房门前一呀一枝”、“树上的百鸟对呀撘”运用的是真声演唱,而后面的“梅”、“对”及最后一句的“来”字后面的托腔运用的则是假声演唱方法,真假声自然过渡,两者有机结合,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种真假声巧妙融合有效丰富了亳州二夹弦的演唱发声方法,极大地增强了二夹弦的艺术表现力。

早期的亳州二夹弦演出往往只有男演员,他们演唱时主要用真声,音域较窄,定调较低,多采用G宫调。后来为了演出有所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演员逐渐加入到了亳州二夹弦的表演,由于多数女演员的音区较高,因此其唱腔的定调也随之逐渐升高。而男演员受到生理条件的制约,高音无法唱上去。再加上亳州二夹弦早期往往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演出,在户外搭戏台演出,随着表演场地的扩大,观众的增多,不少旋律高音运用大本腔无法唱上去,这无疑妨碍了亳州二夹弦戏曲唱腔音乐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多数男演员只好运用假声演唱,逐步形成了中低音用真声、高音用假声、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演唱技巧和方法。这一方法吐字时使用真声、拖腔时使用假声,演唱句尾时往往运用鼻腔与胸腔共鸣有机结合,旨在模仿手工纺棉声音的特殊音响效果,这种技法成了亳州二夹弦戏曲发声的主要特色。

这种方法往往用真声把唱词清楚地交代清楚,假声使句尾托腔更加华丽、婉转,优美动听。一般情况下,前半句运用真声,而后半句常常运用假声,句尾多采用绵延数小节柔美的旋律,有效强了亳州二夹弦唱腔艺术的感染力。

二、巧妙融合南、北戏曲演唱技法

亳州二夹弦的唱腔既包含有柔美细腻的音乐元素也包含有高亢激昂的音乐特性,它灵活借鉴了南方戏曲音乐柔美细腻的演唱方法,同时吸纳了北方戏曲音乐高亢激昂的演唱风格,巧妙地融合了“山东二夹弦的细腻柔美、河南二夹弦的高亢明快”,⑤形成了亳州二夹弦独特的唱腔音乐特色。

亳州二夹弦唱腔巧妙地汲取了南方戏曲音乐柔美细腻的演唱方法,唱句尾音的拖腔大多采用细腻柔美的演唱方法。如亳州二夹弦《莫愁女》选段:

上面谱例中的“莫愁湖里葬莫愁”中的句尾“愁”字,一个字拖了三个小节,且旋律委婉细腻,柔美动听。

再如亳州二夹弦《谢瑶环》(选段):

上面句尾“胆”字的长拖音细腻委婉、柔美多变,其中折射了出南方戏曲柔美委婉的音乐风格。

另一方面,亳州二夹弦同时也吸取了北方戏曲高亢激昂的演唱方法,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亳州二夹弦《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段:

上面谱例中“我为贤弟你送下山”的“下”字高亢激昂,其唱法巧妙地借鉴了北方戏曲的演唱技法,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亳州二夹弦唱腔巧妙地汲取了我国南、北戏曲精华融于一体,其唱腔既柔美细腻又高亢激昂,有机融合并加以发展变化,进而逐渐形成了今天亳州二夹弦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旋律起伏跌宕,善于运用大跳音程

亳州二夹弦的乐句旋律进行往往不是采用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采用音乐进行中七度、八度甚至十二度的大跳音程。如亳州二夹弦《谢瑶环》:

上例中“到任来秉圣命把豪强严办,一霎时正气生春满江南”,其中的“南”字音从低音“soul”直接大跳八度上行到中音“soul”。

再如亳州二夹弦《谢瑶环》片段:

上句中第三到第四小节,低音“soul”到重音“la”的九度大跳,使得唱腔具有较强的张力和鲜明的对比。亳州二夹弦音乐正是运用了这些大跳音程有效地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张力,使得旋律起伏跌宕,富有魅力。

四、多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

亳州二夹弦唱腔中灵活运用了音乐中的波音、倚音、颤音、滑音等装饰音手法,大大丰富了其唱腔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下滑音的运用(参见下面谱例:亳州二夹弦《谢瑶环》选段)

2.上波音的运用(参见下面谱例:亳州二夹弦《谢瑶环》选段)

3.前倚音的连续运用(参见下面谱例:亳州二夹弦《莫愁女》选段)

上句中第四小节连续运用了前倚音的表现手法,使得旋律柔美多变、细腻委婉。

4.上滑音的运用(参见下面谱例:亳州二夹弦古装传奇戏曲《寻妻》选段)

上例第三行的“访”字巧妙的运用了上滑音的表现手法,使其唱腔音乐更加多姿多彩,优美动听。

综上所述,亳州二夹弦唱腔音乐的真假声自然融合、南北戏曲唱腔音乐元素的巧妙借鉴、旋律大跳音程的起伏跌宕、多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等,使得亳州二夹弦唱腔丰富多变、“以俗达雅、雅俗共赏”,⑥99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地方戏曲音乐艺术形式,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熟悉她、喜爱她,进而积极推动这一宝贵民族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注释:

①张红霞.稀有剧种——亳州二夹弦的调查研究[J].中国音乐,2009(4):206-210.

②吴丽.安徽亳州二夹弦的沿革与发展[J].东方艺术,2010(1):120-121.

③张铁巨.“二夹弦”唱腔板式特征与伴奏[J].文化时空,2003(9):50-51.

④付红伟. 浅谈非遗亳州二夹弦剧种的艺术成就 [J]. 大舞台,2010(6):79-80.

⑤洪仁国.如何拯救“亳州二夹弦”[J].铜陵学院学报,2011(4):94-95.

⑥赵峰,张鹏飞.论安徽地方戏“亳州二夹弦”的艺术取向[J].皖西学院学报,2009(8):98-100.

作者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亳州地方戏曲音乐研究”(项目批号:SK2014A318)。

猜你喜欢
假声选段亳州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选段精读角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居· 文化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假声男高音的鉴别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