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典雅性的历史考察

2015-08-15 00:50张鲁明
语文学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时期出版社语言

○张鲁明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与法律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语言典雅是中国语言的重要特色。长期以来人们关注普通语言的典雅风格,却忽视了中国公文的典雅风格。中国公文的典雅性由来已久。

一、从公文的产生看公文语言的典雅性

公文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在此之前,就已经有公文。

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发明是公文产生的先决条件。史料表明,从具备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起,便有了公务活动。目前有历史可考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朝。甲骨文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长期的考古工作发现,甲骨文中有许多记载了奴隶主的文告。这就是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公文,即甲骨公文。

郭沫若曾对甲骨文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编写了《卜辞通纂》,其中记录了甲骨公文的部分主要内容,如:“命令、征伐;报告情况,反映掠夺;记载帝王或王室活动情况;记录城邦进贡、俘虏、祭祀、天象等情况。”从内容上看,甲骨公文为统治阶级使用,主要用于记录统治阶级的活动。

统治阶级是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等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便是上层阶级的代名词。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同时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掌握先进文化。公文便成为统治阶级协调国家机器,执行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

由此可见,公文从产生之初便是和上层阶级,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公文生来就带有高贵的血统。而这样一种象征着身份、地位和权力的工具,必然具有典雅的表现形式。而语言便是公文表达的方式。由于公文的诞生就代表着权力和威信,公文的语言天生就具有典雅性。

二、从公文的发展看公文语言的典雅性

殷商至西周时期是我国公文的起源与萌芽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出现了早期的甲骨公文,还出现了我国第一部以公文为主体的实用文总集——《尚书》。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六家篇》中谈到《尚书》说:“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至如尧、舜二《典》,直序人事;《禹贡》一篇,唯言地理;《洪范》总述灾祥,《顾命》都陈丧礼,兹亦为例不纯者也。”其中典、谟、训、诰、誓、命是六种公文文体。

《尚书·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汤誓》中有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其中“格”表示来的意思。“众庶”表示众人,大家的意思。“台(yi)”是指我。“小子”是对自己的谦称。“称”有举,发动的意思。“殛(ji)”是诛杀的意思。通过这段内容,我们可见出《尚书》中语言的典雅性。

春秋战国时期是公文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公文种类增多,在公文语言的使用上日臻完善,公文越来越脱离通俗的口语,日趋典雅化。

秦汉时期,公文趋于规范化。秦朝统一公文文种名称及功用,规定了公文写作的格式。秦朝公文改革,要求臣子上奏,要使用“昧死言”之类的开头语,以示尊卑。行文中遇到本朝名、皇帝名或皇帝言论,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以表示崇敬。

到了汉代,表示尊卑的专用术语进一步明确。蔡邕《独断》:“汉承秦法,群臣上书皆言‘昧死言’。王莽盗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顿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秦汉时期已经明确将公务文书中使用的语言和“非朝臣”使用的语言区分开来,以显示公文语言不同于一般的通俗用语,进而用典雅的公文语言显示公文使用单位的权威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文心雕龙注》中提出了“四科八体”的分类,并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文体特点。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魏晋以后骈体文盛行,公文也多用骈体文写作。骈体文又名骈俪、俪语,追求辞彩,讲究对偶,多用典故,注重声律。可以说骈体文将公文语言的典雅性发挥到了极致。至齐梁时代,骈文达到了“寻虚逐微”的地步,“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到了唐宋时期公文写作进入了繁盛时期。我们熟知的很多唐宋文豪都是公文写作的名家。唐代赵璘《因话录》第三卷:“韩文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子长五言,时号孟诗韩笔。”可见一些文人骚客也是公文写作的高手。同时,好的公文可以和优美的诗文并称,足以显示出公文的典雅特征。韩愈的公文名篇有《论佛骨表》、《潮州刺史谢上表》、《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贺雨表》、《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论变盐法事宜状》、《黄家贼事宜状》、《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等。此外,宋代欧阳修、王安石等诗文大家也都擅长公文写作。这些文人雅客凭借较高的文学修养,写出的公文又怎会流于庸俗。

元、明、清时期公文写作趋向成熟。魏晋时期骈体文的影响,虽经过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的反对,但在公文领域仍然比较流行。其中也有许多不囿于形式,用骈体写作的公文佳作。明代出现了八股文。八股文在出现之初训练了大批锻词炼句能力较强的文章高手,如王鏊、唐顺之、归有光,均是八股大家。清代乾隆以前出现方苞、袁枚等也能写得一手好的八股文章,文字雅正流畅。元、明、清时期优秀的公文作品中无不体现公文语言的典雅特征。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刘勰.文心雕龙[M].中国书店,1988.

[3][清]许同莘.公牍学史[M].档案出版社,1989.

[4]徐中舒.汉语大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2010.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9.

[6]汉典.词语解释[EB/OL]//http://www.zdic.net/cd/ci/8/ZdicE5Zdic85ZdicB8314782.htm.2010—6—22

[7]孙犁.荷花淀[M].华夏出版社,2009.

[8]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重新发布中央管理的证券监管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EB/OL].2010—05—27.

[9][宋]范晔.前四史后汉书[M].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10]刘雨樵.公文起源与演变[M].档案出版社,1988.

[11][唐]刘知几.史通[M].岳麓书社,1993.

[12]陈戍国.尚书校注[M].岳麓书社,2004.

[13]蔡邕.独断[M].中华书局,1955.

[14][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15]李谔.上隋高帝革文化书//夏传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16]赵璘.因话录[M].中华书局,1985.

[17]陈功伟.最新公文写作[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8]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EB/OL]2009.

猜你喜欢
时期出版社语言
我等待……
语言是刀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我有我语言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