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构建“四在农家”活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思考

2015-08-15 00:53汪先平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黔北创建活动农家

汪先平

(贵州省遵义市师范学院)

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下面以黔北地区绥阳县旺草镇的“四在农家”活动为例,从现有“四在农家”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希望为贵州省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四在农家活动及特点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发端于贵州省余庆县,近几年在遵义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并逐步向贵州乃至全国推广。所谓“四在农家”是指“富、学、乐、美”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特点是“以引导农民致富增收为前提,以农村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以‘五通三改三建’和‘七个一’为切入点,走引导农村文明发展、发展文明的全面小康之路”。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根据这一发展状况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设想。其核心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求加强中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乡村文明”是要求加强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要求加强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民主”是要求加强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3.“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内涵符合二十字方针要求,与中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相吻合, 是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探索“四在农家”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实现生态文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

二、黔北“四在农家”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黔北地区的绥阳县旺草镇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以绥阳县旺草镇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例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发现,黔北地区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着力点小,切入点实、着眼点远,从每个村寨开始抓起,从引导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等入手,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创建兴趣,真正实现了农民主体地位,提升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战斗力。但是,整个“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1“.四在农家”活动村的选址覆盖面窄

由于建设的资金和精力有限,现有的“四在农家”活动创建采取了示范点—连片创建—整体推进的模式。旺草镇在进行选择示范村时遵照这一方针,选取了镇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村来进行建设示范。虽然这种做法推动了整个镇的经济发展,但由于周边有很多贫困村,因此引起了一定的不满。当他们看到政府在经济较好的村里进行活动创建,为他们完善各种设施,心中自然产生不满,认为政府的偏心导致他们的村子经济水平得不到提升。这样是不利于整个镇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的。

2.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强,行为欠规范

旺草镇森林和原始资源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保存得比较完整,退耕还林的工作也已经全面完成。但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环保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并没有向更深层次发展。农民环保意识比较差,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还是直接焚烧或者倒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地影响着村寨的整体形象,同时也给环境治理带来严重的阻碍。长久下去将严重破坏生活环境,影响创建活动可持续发展。

3.精神文明建设针对性不够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虽然有图书馆建设和文体场所建设等内容,但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很多文体场所和图书馆只能建在学校中,很难起到村民学校的作用,图书室中的书通常也是一些过期的报刊和书籍,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民不愿意看,场所和图书馆的设置毫无意义。此外,农村都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男轻女和封建迷信思想,使得他们更愿意参与迷信活动,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氛围。

三、构建“四在农家”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思考

1.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积极地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是实现美在农家目标的基本保证。首先,一到两个村建造一个既方便村民,又方便运输的垃圾集中池,然后对垃圾进行统一处理。其次,政府组织环保意识和技能教育培训,向农民传授垃圾处理的意义和知识,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垃圾处理,设置村宣传栏,向群众普及保护环境的知识,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环保从每一个小事抓起,实现“美在农家”的持续发展。

2.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定要将农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上。“四在农家”活动能够迅速推进,就是因为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并充分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创建活动最终受惠的是农民,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才能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促进“四在农家”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有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3.打造村镇新型文化生活

农村居民大多精神文明生活匮乏。政府应当根据农民的时间和需要来调整图书馆图书的添置、开放时间和存放地方,以便于村民查阅。同时,建设适当的体育器材,如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为村民创设良好的娱乐休闲环境,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学在农家”成为可能。

4.重视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在农家”建设,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来逐步实施。经济基础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内容,只有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才能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四在农家”建设中,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建设生态家园,发展多位一体的生态农业,避免由于产品的单一而失去市场。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来生产相关产品,提升农民的收入,实现“富在农家”的根本目标。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虽然在开展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问题,但只要不断完善、积极探索,终将会形成一套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1]徐凤琴.“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初探[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9):10.

[2]李枫.黔北民居别具风姿:喜看绥阳“四在农家”创建活动[J].当代贵州,2011,09(01).

[2]慕德贵.坚定信心强化措施进一步掀起“四在农家”创建新高潮[J].中国乡镇企业,2012,09(02):50-53.

猜你喜欢
黔北创建活动农家
农家笑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黔北乡间——寻觅时光的味道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