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2015-08-15 00:53张建英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情境高职

张建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性,这门课程包括了规划人力资源、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多个方面。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技能,为企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中级、低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中可以了解到,课程项目化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课程模式,然而从实践层面上来看,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项目来源简单化,项目内容随意化

高职院校课程中的项目虽然提倡来源于企业,但是要按照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从企业中获得相匹配的项目,此时该项目的操作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当前模拟项目成为高职课程中项目的主体。然而大量采用模拟项目就容易改变学科体系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这样开发出的项目化课程会导致项目课程失去原有的意义。与此同时,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联系

项目与项目这二者的关联性既体现在知识的分配与覆盖上,还体现在能力的迁移上。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项目缺乏关联性,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按照老师、学校的要求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但是当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任务的时候,其往往会没有想法。究其原因在于:(1)在设计训练项目的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项目与项目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学生自身的能力比较欠缺,进一步也会影响到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2)由于训练项目与训练项目这二者之间缺乏关联性,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有时候学生从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所以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某些综合性项目的。

二、基于工作工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与实施方案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认为高职院校的项目化课程应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开展:第一步骤:认真分析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第二步骤:合理设计项目化课程;第三步骤: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1.认真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首先要做好这样一项工作,即:认真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由于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要将专业作为基础,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邀请一些专家,让他们基于实际岗位来阐述某一个岗位需要干哪些工作?但是该过程中并不需要考虑与岗位工作相关的知识。从专家们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每一项工作的过程,每一项工作的实际内容,并且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各项工作的难易程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将专家们所提到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转化为较为独立的工作项目,然后分解、细化工作项目,了解到每一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还要掌握每一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另外,还要与专家们讨论他们事先设置好的工作项目、事先设置好的工作任务是否与他们所描述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相符合,并且还要评判、鉴定职业能力,最终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2.项目化课程的设计

设计项目化课程是开发项目化课程的第二个阶段,在实施的时候,要明确实施目标,即,职业能力,还要了解实施的明线以及暗线。整个操作过程的步骤具体如下:

(1)分析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是按照“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来进行的,在该表中操作对象是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概括性较高,因此分析课程内容的实质就是将其教学典型化、细分化,最终凭借模块、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这三大块构成课程内容分析表。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绩效考核”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企业当前绩效考核的内容来选择此部分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实用的。

(2)学习项目设计。设计项目化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习项目设计。通过较强的操作性、预期较好的项目来完成课程内容中所规定的能力目标以及知识目标。在操作本环节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原则,按照分布教学的原则将较大的项目分解成为2~4个任务来开展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第二原则,在确定学时数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到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第三原则,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是否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能力,还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行业通用能力。

(3)设计教学情境

设计教学情境是项目化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借助选择、创造来构建微学习环境。教学情境本身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所产生的语言等都属于教学情境这一范畴。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情境设计更加重视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但是要想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必须要处理好内容、过程这两个要素。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便于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消除掉,促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更好地运用自身的各项技能。另外还可以将“学”与“用”这二者的差异消除掉,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

由于职业的需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线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然而“行动导向”原理却可以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依据“行动导向”原理,将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教师要掌握解决不同知识的方法,还要启发学生适当地拓展自身的知识,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地挖掘知识。学生挖掘知识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员工的招聘”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招聘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将就业核心能力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构建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些内容都是严格参照企业真实工作的流程来进行授课,并且要借助项目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堂上模拟一个企业招聘的场景,有的学生扮演应聘者,有的学生扮演面试官,通过这样一个场景来锻炼学生作为一个面试官应该问应聘者哪些问题。作为一名应聘者,其应该如何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还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

当前,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此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然而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企业要抛弃追求教学内容的思想,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将“行动导向”作为基础,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

[1]欧湘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2]郭巧云,李友德.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

[3]张宏芳.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教文

汇:中旬刊,2010(07).

[4]张海燕,严方.高职项目化教学的课堂组织与实施策略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猜你喜欢
职业情境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