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8-15 00:53苏小平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探究

苏小平

(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

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受到局限。然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题海战略的结果就是学生在不断的习题训练中形成惯性思维。这种方法也许有利于应试教育,但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会降低学生的解题速度,遇到难题以后的固化思维更会局限学生思路的开拓,对没有见过的题型则感到无从下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这种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与中小学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数学知识更加深奥、困难

与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育不同,高中的数学教学以选拔人才为主要目标,教学的内容提高了难度,而且灵活性更强。基础不好的学生,在高中,因为数学成绩差而导致畏学、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

2.高中的数学知识体系性更强,难度更大

高中的数学体系性更强,通常是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一旦有一个段落没有理解透彻,到后面的环节则会觉得更加晦涩难懂,长此以往,学习就感觉越来越困难,直接的结果就是数学成绩严重下滑。

3.数学成绩个体之间差距大

在高中,数学成绩是学生拉分的重要科目。一些基础比较好、思维比较灵活、能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学习数学就比较轻松,成绩也能够保持平稳。相反,基础不好的学生则会感觉越来越难,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成绩的差距便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二、数学思维的特征

首先,数学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概括性。数学的逻辑推理的规则以及运算法则,是对人类长期累积下来的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数学的基础“自然数”,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并不是“自然”。阿基米德说过,数学是概括的哲学,数学思维就是概括之上的概括。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抽象思维,这种抽象,是去除一切杂质而只保留事物的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数学思维与自然事物是有天然的距离的。

而我们所说的数学思维,主要是指逻辑思维、直觉思维以及形象思维这三种。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

上文提到,数学思维有一个特征是抽象性。所以,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的单模式讲解,很多学生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设计成具体的事例,将数学的抽象知识具象化,更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

2.激发探究欲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探究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是评价一个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提高探究能力,需要通过任课老师的引领,采用探究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研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到结论的过程中发掘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抽象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

[1]靳峰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才智,2014(08):98.

[2]吴水龙.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尝试[J].学周刊,2014(20):18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