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教学研究

2015-08-15 00:53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做作业习题物质

江 斌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如果学生对这个概念掌握得不好,那么在日后的化学学习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做好物质的量的教学,在教学中逐渐增加习题的难度,直至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本质,并能灵活多变地解决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探究

首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这就使得学生认为难点,需要重新讲述的知识点,教师却认为很容易,不需要多次讲解,或者同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题,有的学生能够口算得出结果,而有的学生动脑算了很长时间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正确。这是学生存在的普遍差异,无论是从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都能够看出这种差异。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交流,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讲课时才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才能知道用何种方法为学生解答困惑,解开疑团。教师只有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再加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不断地改善教学状况,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教材方面的探究

物质的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是学生探索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一条重要桥梁,是将微观粒子的个数集合化的一种概念。那究竟应该如何引入这个概念及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理解这个概念呢?笔者将这个概念形象化,从测量一块瓷砖的厚度到如何精准地知道以摞瓷砖的数量这样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这样教学的好处是使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接受上不再具有恐惧心理,从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质入手,这会使学生在学习物质的量这个新的概念时能够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引入相关梯度设计练习题

引入摩尔(mol)简称摩的数量关系。1mol=6.02×1023

在使得学生明白摩的数量关系后,由浅入深地进行习题的练习。

1.1 摩尔的氧气中有多少氧气分子?有多少氧原子?

2.3.01×1024 个氢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6.02×1027个水分子中含有多少氢原子?含有多少物质的量的氧原子?(物质的量=

四、反思中寻找措施及方法

在讲物质的量这节课时,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方面的缺陷,即使在我们看来最简单的问题,摆在少数民族学生面前时,仍然会显得非常困难。例如,在计算2mol 某物质中含有的离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等问题上,即使训练很久,今后在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时,学生仍然会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超乎寻常的耐心去面对和处理,必须从概念本质上引导学生去理解,而不能满足于学生对问题的死记硬背上。

教师会为学生做课前练习,那是因为教师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程度,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课前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实时的督促、教导。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教师对作业的检查不到位,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每天的作业要检查,无论是抽查还是每天的检查,因为这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之一,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者是应付的学生一定要有所惩罚,要杜绝学生做作业偷懒,耍小聪明的情况。

在课堂提问时要随机发问,用这种方法刺激学生努力听课,督促学生好好学习,这样就会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实际上,每一个老师都有独特的一套教学手法,教师要做到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法,并将手法落实到位,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物质的量的教学研究通过四个方面展示了如何进行教学,首先,一定要对所授课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能够知道授课时他们是否能够听懂,是否能够独立解答课后的习题或是作业,其次,要对教科书有一定的掌握,在学生不是很明白的情况下通过身边的例子给予解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要每天检查作业,也可以抽查,作业是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反馈,知识都明白了,作业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对做作业应付了事或者不做作业的学生提出批评,有所惩罚,还要随时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不可只叫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随机检查更能检测一个班级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情况。

[1]张彩辉.物质的量的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3(22):147.

[3]陈代伟.谈“物质的量”的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76-77.

猜你喜欢
做作业习题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抓住习题深探索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