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

2015-08-15 00:53杨万锦
新课程(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发明者麦粒格子

杨万锦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

一、想学生所想,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兴趣的支持,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持那么就不可能学好一门知识,对数学学科来说尤其如此。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认真思考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模式,以学生的思考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设置出适合学生、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一章时,教师可以以古印度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为引,当发明者向国王要求希望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放一颗麦粒,以后每个格子要放前一个格子的二倍,直到装满64个格子为止,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发明者能够得到多少颗麦粒”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也能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解答学生疑惑,启发学生知识学习渴望

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双边进行互动,但是有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上存在分歧,且两者能力不同,这样就导致一些在教师看来非常容易理解的问题,而学生理解就非常困难,教师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教学内容,学生要费很大力才能搞清楚,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许多的理解困难和接受困难,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很难进行交流。所以,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之间出现的疑惑及时地进行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避免许多交流障碍的产生,可以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渴望,简化数学知识。例如,对于上一问题,国王想出了测算方法,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一步算出了麦粒颗数,最后国王发现这是一个永远还不清楚的债,所以国王将发明者处死了。故事讲完后,学生的疑惑得以解决,数学的价值也得以体现,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渴望的目的也达到了。

高中数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开始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也开始提出,学生在新的教学手段面前开始提升教学成绩,逐渐减轻自身的升学压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李小平.新编基础心理学[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2.

猜你喜欢
发明者麦粒格子
数独小游戏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发明者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对知识搜索的影响机制研究
数格子
填出格子里的数
格子间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从麦粒到面包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有益健康的肥皂